0 引言
水處理絮凝劑目前廣泛應用于水處理行業,其作用機理是“聚并”理論,即利用絮凝劑的帶正(負)電性的基團吸引水中難以分解的帶負(正)電性的粒子或顆粒,使其聚合集中,再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将其分離出來,從而實現淨化水質的目的。混凝土生産用水一般為飲用水,而飲用水的生産控制極為嚴格,不會出現絮凝劑殘留等問題。本文所提到的絮凝劑來源于水洗砂。
1 試驗
1.1 絮凝劑的化學定性分析
日前,公司在混凝土生産過程中,突然出現坍落度損失加快的現象,新拌混凝土在 10 分鐘之内失去流動性,緻使數十方混凝土無法施工,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事故發生後,公司的技術人員采用排除法,逐一替換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試拌并觀察混凝土的工作性,最終将原因鎖定在水洗砂上。
對于水洗砂,最直接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指标就是含泥量,但該批次水洗砂在使用前已經過常規項目檢測,含泥量 1.5%、泥塊含量 0.6%,完全符合相關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對于混凝土用砂的要求,屬于相當優質的原材料。
含泥量的因素被排除後,技術人員懷疑水洗砂中含有絮凝劑,于是設計了簡易的定性測試試驗,來判定水洗砂中是否含有其他不良雜質。
(1)将水洗砂浸泡于蒸餾水中 24h 後,向懸濁液中加入濃硝酸,使其 pH值低于 4,确保絮凝劑中的陽離子能穩定的存在于溶液中。
(2)将懸濁液過濾後,分為三份。
(3)分别用 NaOH、AgNO3、BaCl2 對三份溶液進行滴定,觀察溶液變化。
滴加 NaOH 的溶液,出現絮狀沉澱,随着 NaOH的滴入,絮狀沉澱又逐漸消失,這說明溶液中含有兩性金屬離子。常見的兩性金屬離子隻有 Al3 和Zn2 ,其中,Al3 是速凝劑的常用組份,而 Zn2 是緩凝劑的常用組份,并且該批混凝土沒有凝結時間異常的情況,因此可基本排除 Zn2 的存在。
滴加 AgNO3 的溶液,出現乳白色沉澱,說明溶液中含有 Cl-。
滴加 BaCl2 的溶液,沒有沉澱現象發生,說明溶液中沒有 SO42-。
綜上可判斷,溶液中含有 AlCl3 成分,經查閱相關資料,PAC(聚合AlCl3)是一種優質廉價的水處理絮凝劑,具有吸附能力強、水解速度快的特點。
對于砂石料供應商而言,含泥量不同的砂對應不同的收購價格,若能有低價高效的方法,可以使洗砂用水循環使用,必将大幅降低洗砂成本,這就是其使用水處理絮凝劑的客觀誘因。
1.2 絮凝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分析
為驗證絮凝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技術人員進行了 PAC 不同摻量的比對試驗。原材料如下:
(1)水泥:京蘭水泥,P·O42.5,抗壓強度 3d 為29.8MPa,28d 為50.2MPa。
(2)粉煤灰:大唐電廠,Ⅱ 級灰,細度 16%,需水量比 99%。
(3)礦渣粉:乾華 S95 記 礦粉,28d 活性 101%。
(4)外加劑:保定慕湖,減水率 27.4%。
(5)砂:Ⅱ 區中砂,細度模數 2.7,含泥量1.9%,泥塊含量 0.6%。
(6)石:5~25mm 連續級配碎石,含泥量 0.7%。
(7)水:飲用水。
(8)PAC:河南澤晟,一等品。
試驗采用生産中最常用的 C30 配合比,詳見表 1。
PAC 的單方摻量從砂質量的千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即每方混凝土摻入80~800mg,試驗結果見表 2。
從試驗數據可以看出,PAC 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影響極大,微量的摻入,就會造成混凝土出機坍落度的明顯下降,随着 PAC 摻量的增加,混凝土出機坍落度急劇下降,1h 後的坍落度損失更為嚴重;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方面,PAC 的影響并不明顯,反而因為初始坍落度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稍有增長。
2 預防措施
近年來,随着環保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天然資源的急劇減少,原材料質量在逐步下滑的同時日趨複雜。為避免因原材料質量的突然變化引起質量事故,企業可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加強原材料入場檢測,不合格原材料堅決退貨。
(2)嚴格執行先檢後用原則,未經檢測的原材料嚴禁用于生産。
(3)加大檢測力度,增加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抽檢頻次。
(4)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增強質量意識和提高技術水平。
3 結論
(1)企業應加強原材料入場檢測,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并可通過簡易的化學定性檢測來推斷有害雜質的成份。
(2)PAC 的摻入會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造成極大影響,但對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沒有明顯影響。(來源:《商品混凝土》2019.0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