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當你一段時間沒有看手機,再打開的時候,會發現塞滿了各種手機應用的通知。就算關閉了手機的APP通知權限,它們還會想盡各種辦法,企圖回到APP本體之外的手機界面中。本文作者對此現象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知道,它一直想回來。
它随時随地,做好了回來的準備。
它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訴我,它想回來。
它躲開我關嚴的門,從窗戶上找機會爬進來。
它還會忽悠我,讓我主動把它放回來。
但我可不想讓它回來——這該死的通知,實在太煩了!
有多少人用過智能手機,就有多少人,遭受過通知信息無止盡的騷擾。
不勝其煩下,無數人關閉了一個又一個APP的通知權限。
即使是不擅長使用手機的老年人,說不清手機通知這回事,但也知道一個煩字,有子女可以為他們代勞。
但被關閉通知的一衆APP,顯然不甘心就這麼沉寂下去。
它們還在不停想出各種方法,企圖回到APP本體之外的手機界面中。
一、為了通知再度開啟,産品做了哪些努力?顯然,通知被用戶關閉,對産品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利益,都會大量折損。
已然通知被屏蔽的産品,不甘于這部分利益白白流失。仍在不斷尋找機會,讓自己重新回到手機桌面上,大喊一聲: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通知被屏蔽的同時,也意味着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通知屏蔽了,應用還留在手機中。
之所以,用戶在屏蔽通知的同時,沒有删掉對應的APP,毫無疑問,APP對他們還是有價值的。
隻要用戶有需求,隻要産品有價值,就還有通知重新被打開的機會。
1)基礎價值
找一個合理的借口,讓用戶覺得“不打開通知,有些功能會大打折扣”。在用戶确實對産品本身存在依賴時,就算有時會覺得有些煩,也會打開通知。
物流軟件,當用戶時不時打開軟件,尋找物流信息時,告訴用戶,如果不想錯過重要的物流信息,就打開通知。這樣的告知,平時可能沒有什麼意義。但當用戶錯過某條信息,或遺忘曾網購過某件商品,放在驿站幾天沒取,甚至有商品因此出現放壞、丢件等問題時,用戶為了避免問題再次發生,就有更高的可能性,重新開啟通知。
2)額外利益
當然,注定有些産品本身的利益,不足以打動用戶。
比如一些缺乏時效性的産品,用戶隻需要在想起的時候去查看,完全無需随時打開通知,受到這些信息的打擾。
若産品本身,無法給用戶提供充足的理由,讓他們再次打開通知。那就需要在本身功能外,尋找額外的利益點,提供打開通知的契機。
一些電商平台,用戶隻有在選購産品時才會打開,平日裡沒必要被通知頻繁打擾。但電商平台所提供的整點秒殺活動,卻能給用戶一個打開通知的額外理由。若用戶被1元、1折等優惠吸引,想參與到秒殺活動中,就必須對時間高度重視,稍晚幾秒想起,都有可能與心儀的價格擦肩而過。因此,産品的開搶提醒功能,就顯得更為重要,促使用戶打開推送功能。
用戶關閉通知,無論因為信息騷擾帶來的實際麻煩,還是因為被狂轟濫炸帶來心理上的煩躁,歸根結底,都是推送太多造成的。
那麼,如果降低推送頻率,是否能挽回用戶的心?
有一些産品是這麼認為的。
在用戶關閉通知之後,再次打開應用,就會接到這麼一則提示:開啟極簡通知模式,日常中不再接收大量的信息推送,但用戶需要的信息又能傳送到用戶手中。
對不少用戶來說,這樣的體驗确實更好:自己所在意的秒殺、物流信息能夠接收到,自己關注的媒體賬号更新會進行提示,而其他的新聞推送、廣告推送,則不會高頻率打擾。
在感受過通知的騷擾,又經曆過因關閉通知而錯過重要信息的無奈後,有些用戶會選擇接受這種模式,保留信息往來的空間。
對産品來說,雖然這也代表着一種妥協,不能高頻率推送信息、廣告,流量和收益會打折扣。但相比徹底被用戶關閉通知,這結果也已經算是不差。
皆大歡喜嗎?
問題是,這是在用戶關閉通知後,才彈出的提示。
沒有哪個産品,在用戶下載、打開後的第一時間,就讓用戶選擇是否減少推送。
當然,會有一些産品,因為功能、類型的限制,日常推送本就比較少。
但相比而言,更多的産品,會做出的選擇,是進行較多推送,試探用戶的底線。
就像很多電腦軟件也是一樣,本身夾雜過多的插件、彈窗、廣告,用戶平日裡想關,都無法徹底關閉。
但在用戶因此想要删除軟件的時候,卸載界面,卻又很殷勤的彈出提示:你是不是覺得廣告太多了?你是不是覺得彈窗太多了?我幫你關啊!
但這樣的行為,有時已經很難再赢回用戶的耐心。
甚至會讓用戶覺得,有一種被戲弄的感覺——你本可以給我最好的體驗,卻非要試探我的底線。
這其實和價格歧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價格歧視區分用戶對價格的敏感成程度,給不同用戶不一樣的價格。通知歧視則是區分用戶對通知的不同忍耐程度,從而給出不同騷擾級别的通知。
若用戶反感通知、厭惡被打擾、精通手機關閉通知的操作,産品就向其開放精簡通知模式。
若用戶相對沒有那麼計較,或者壓根就是不精通手機、不知道該怎麼關通知,産品就無止盡的用信息進行騷擾。
這樣的選擇,或許能讓一些用戶再度開啟通知,但很少有人會對其抱有好感。
若說,讓用戶自己回心轉意、再次打開通知,其實沒那麼容易。
就算有利益的牽引,有弊害的挽救,很多用戶在初次關閉通知時,其實就已經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産品,為了把消息重新推送到用戶的手機桌面上,開始琢磨些更激進的辦法。
所以,用戶們就會發現,有些通知,總是關不徹底。
無窮無盡,無休無止,每當你自認為徹底關閉了它的通知,它就會用新的方法,告訴你什麼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二、無限的掙紮,有限的回心轉意面對通知,當我屁股坐在不同位置時,想法也是極為矛盾的。
我想讓每個用戶都看到我的通知,我自己卻又不想去看任何一個通知。
我想,這也是每個經營者與用戶,當利益存在矛盾沖突時的無奈。
用戶想要什麼樣的通知?
但顯然,用戶的渴望,與産品的利益,是存在矛盾的。
沒誰能擁有絕對精準的判斷,就算收集再多用戶信息,也不可能全部猜準用戶的心思,在用戶需要的時間、地點,把所需的信息準确奉上。所以,産品隻有在一定推送量的基礎上,才能保證不會錯過用戶需求的窗口期。
在所有猜測用戶有需求的時段,都推薦産品功能,10次當中,或許有1次會遇到用戶恰好正存在需求的時刻。把所有數據判斷用戶會感興趣的新聞都推送給他,或許30條裡,有2條能真的激發起興趣,讓用戶點擊閱讀。
在無法保證準确的前提下,降低推薦量,就意味着更大的風險,更多的賭博。
在用戶對通知未做出明确反饋前,産品更無法判斷對通知的态度。也存在一些用戶,不僅不覺得煩,反而很喜歡某幾個應用的高頻推送,感覺能填補自己無趣的生活。
若不進行嘗試,又如何去判斷用戶對通知的偏好?如果隻是在産品中詢問用戶,你是否願意接收通知,用戶的回答,幾乎都是不願意。但終歸有很多口心不一的用戶,在态度上可能拒絕,但在行為上,卻樂意點開一條條推送,進行觀看、了解。
在自身利益與用戶态度之間,産品更需要做出一個選擇。
有些用戶,即使通知很少,也會被其關閉,那這部分用戶的态度,自然不在産品的考慮範圍内。而那些即使信息很多,也不會關閉通知的人,向他們推送更多通知,才最符合産品利益。無論他們是喜歡接收通知,還是根本不懂如何關閉通知。
所需要衡量、選擇的,就是那些在關與不關之間搖擺的用戶。
若通知多一些,關通知的用戶多一些,而剩下未關通知的用戶,對産品意味着更大的價值。
若通知少一些,關通知的用戶也相對少,但剩餘未關通知的用戶,每人所接收的通知也就很少。
到底是讓多數人看到少量通知,還是讓少數人看到大量通知,哪個對産品更有利?這就得根據産品自身特性、發展階段,做出适合自己的選擇。
三、寫在最後或許,我自己,就是我最不想遇見的用戶。
選擇關掉絕大多數應用的通知,不接收任何意料之外的打擾。
即使是活動利誘、極簡通知承諾,也不能讓我再度開放通知權限。
若軟件選擇篡改日程提醒、紅包提醒,來打擾我,我也不惜舍棄某些功能不要,選擇卸載。
唯一一次,把關掉的通知重新打開,也隻有今天,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做了一次測試罷了。
墨饕,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網絡營銷人,心理咨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