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在房子周圍散步

在房子周圍散步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7-28 15:10:40

在房子周圍散步(有人散步小區門口)1

廣鋼新城中海花灣壹号小區,一名兒童下樓輪滑。 受訪者供圖

在房子周圍散步(有人散步小區門口)2

花蕾路,伍先生帶着4個月的寶寶準備去采購。

在房子周圍散步(有人散步小區門口)3

茶滘肉菜市場,檔主們在打掃、整理。

在房子周圍散步(有人散步小區門口)4

這是劉家三口10多天以來第一次出門,太高興了。

在房子周圍散步(有人散步小區門口)5

過渡病區醫護人員在忙碌。

齊心戰疫 溫暖同行

6月17日17時,廣州市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宣布荔灣區芳村片區分級分類防控措施調整。

在廣州封閉封控管理區,每天都在上演感人的抗疫故事。這些故事中,有抗疫一線人員的不辭辛勞、不畏艱難,有普通市民的宅家生活日常和溫情瞬間。

宅家生活

芳村片區

“嚴格居家,足不出戶”通知換成了掃描“穗康碼”

南都記者在芳村片區多個街道看到,荔灣封控區域,有一家三口戴口罩齊騎車去超市,也有肉菜市場準備按防控規定重新開業,并貼心地為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提供了手填健康信息的登記冊。

17時23分,花地街道小策社區,一名居民準備騎車去超市買東西,她笑道,“出來兜兜風都好!”17時32分,花地街小策社區出口水馬被移開,居家隔離多日的李先生第一次走出社區,在街邊興奮張望,“路上的車和人明顯多了。”李先生是一名粵菜廚師,妻子在海珠區工作,這段時間居住在單位宿舍。他獨自留守家中,期盼正式解封,和妻子早日團聚。

70歲的桃姐告訴南都記者,她散步到小區門口,見到了多日未見面的街坊,“很高興,我以前習慣了每日去公園走一走,現在最期待去公園鍛煉,最挂念的是住在西村的孫子。”

18時40分,茶滘肉菜市場,檔主們打掃、整理,準備重新開業,市場門口正在用圍欄圍起排隊區域。市場負責人說,市民進入市場需要提供健康碼,為了方便老人,也可以手寫登記信息後進入市場買東西。

在花地大道北的十字路口,南都記者遇到了住沖口街道的劉先生一家三口騎車外出,坐在前座的是2歲的“劉百萬”。劉太太說,這是10多天以來第一次出門,他們準備去市場看看。

海南村花卉市場

跳廣場舞 給小孩補課 生活滿懷希望

5月28日,随着廣州荔灣中南街海南村的封閉管理,地處海南村6社和9社的花卉市場按下了暫停鍵。半個多月過去了,那裡的花場老闆過得怎麼樣?6月15日晚,記者來到花場實地探訪他們的生活。

獨自在自家花場跳廣場舞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花卉市場顯得格外安靜,隻有幾隻貓狗還在路上出沒,而周邊的海南村已是燈火通明。

20時,一段快節奏的音樂打破了夜的甯靜,52歲的張姨獨自一人在自家花場跳廣場舞。一旁的孫女坐在兒童車上看得起勁。來自湖北随州的張姨說,她和丈夫開了14年花場,主營綠寶、綠蘿植物。封閉管理前,她每天19時-21時都要去附近的球場跳廣場舞鍛煉身體。封閉管理期間,除了去村裡做核酸檢測,她基本沒有出門。

有了好好陪伴小孩的時光

“作為較大的花卉市場,封閉管理直接影響到全國的花卉交易,但也沒辦法,首先要服從抗疫大局,現在隻能等,盼望解封的那天早點到來。”檔口開業還不到一年,來自廣西玉林的王慶軍說,封閉導緻很多貨送不出去。

他和妻子在花卉市場開了一間400平方的檔口,一年地租14萬元。如今,他的檔口堆了上千盆綠植。

“凡事要從好的方面去想,封閉的生活,也給了我好好陪伴小孩的時光。”王慶軍表示,自己平時忙,沒時間照顧家人,現在他每天在花場帶帶6個月大的小兒子,陪5歲上中班的女兒補習課程學寫字,跳跳舞,生活過得也算充實。

封閉的日子,生活還要繼續

“這麼多貨要打理。”21時,來自江西的吳大姐用水管在給一盆盆米蘭花澆水,為了維持植物生長,她每天早晚澆水兩次。她希望花卉市場能盡快解封,政府能減免一些地租緩解經濟上的損失。

封閉的日子,生活還要繼續,有的花場老闆一家人打打牌、看看電視、上上網,一天的時間過得也快。

急救故事

荔灣鶴平社區

81歲獨居老人生病 工作人員連夜送醫

近日,鶴平社區一位81歲高齡的獨居老人陳老伯半夜突發急病,腹痛難忍。駐守在鶴平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連夜送他就醫。

6月15日3時許,鶴平社區街坊老肖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開門後,他看到了捂着肚子的鄰居陳老伯。雖然與隻會聽、講客家話的陳老伯無法對話溝通,老肖還是明白了陳老伯的求救。

“救命啊!救命啊!”老肖一邊對樓下駐守的工作人員呼喊,一邊迅速撥打社區的24小時求助電話。很快,駐守在居委會辦公室的鶴平社區黨委書記郭志生和黨委副書記鄭偉峰聞訊趕到。

此時,陳老伯腹痛難忍,躺在床上一直呻吟,額頭滲出汗珠。據悉,81歲高齡的陳老伯雖有一女兒,但并不與其同住。撥打120後,為協助陳老伯盡快就醫,郭志生和鄭偉峰二人分工合作。

郭志生給陳老伯倒了一杯熱茶,并通過手勢盡力對其安撫;鄭偉峰則撥打陳老伯女兒燕姐的電話,告之陳老伯的情況。然而,燕姐身處東漖社區,無法馬上領取通行證趕往鶴平社區。

幾分鐘後,救護車到達。在衆人的合作下,居住在三樓的陳老伯被醫護人員順利轉移到救護車上。由于燕姐無法陪護在側,放心不下的郭志生決定跟車前往醫院。

“那時候不容多想,陳老伯的健康最重要。”郭志生說,經過醫生的初步檢查,判斷陳老伯為膽囊炎。墊付了近兩千元醫藥費後,郭志生陪伴着輸液治療的陳老伯。社區工作人員劉鑫還為其送去面包和牛奶。上午11時許,輸液完畢的陳老伯精神明顯恢複。考慮到陳老伯腿腳不便,郭志生借來一台電動三輪車,把陳老伯送回鶴平社區的家。

得知父親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身體逐漸恢複健康,燕姐在業主群裡發出一封感謝信:“感謝鶴平社區的工作人員,感謝各位志願者,一直陪着我的爸爸,一直守護着他……”

廣中醫三院

建“防火牆”,過渡病區不開空調勤通風

在廣州封控封閉管理區内,急症患者就醫後如何保證防控安全?位于廣州荔灣封控區域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下稱“廣中醫三院”)在醫院内建起了過渡病區。6月17日,該過渡病區負責人孫志佳表示,過渡病區的建立,一方面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的感染風險。據悉,自6月10日以來,該過渡病區已收治了19名患者。

設立醫院的“防火牆”

廣中醫三院位于廣州市荔灣區南部片區,該片區多地被列為中、高風險區。自廣州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醫院承接了中、高風險區一些急、重病患的入院就醫的任務。

孫志佳是醫院内科主任、主任中醫師,也是醫院過渡病區的負責人。他向南都記者介紹,6月以來,該院接收的病人多來自封控、封閉管理區内。

“封控封閉管理期間,一般的疾病社區、三人小組可以提供幫助,能被送來醫院的沒有一個是不急的。”孫志佳向南都記者談到,來自封閉、封控管理區的病患多為骨折、受傷,也有老人中風的情況。其中大部分需要住院觀察治療,有的甚至需要進行急診手術。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對于每一個入院的病人都必須謹慎,如果急診篩查病區的病人直接進入住院病區,一旦出現差錯,會給整個醫院的患者和醫護人員帶來巨大風險。”

孫志佳談到,醫院根據荔灣區重點管控區域院區急救與醫療服務工作方案的防疫通知要求,設立過渡病區,一方面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另一方面,是要極力降低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的感染風險,形成醫院裡的“防火牆”。

南都記者了解到,過渡病區設置“三區兩通道”,即工作區、清潔區、物資準備區,以及患者出入通道和員工出入通道。同時設立22個獨立病房,每個病房内要分别設置儀器通道、功能科醫生通道、術後儀器消毒等多個環節,以防止交叉感染。

保證及時救治

過渡病區是急診篩查病區的後盾,更是全院其他病區的前哨。

病患從急診科送往過渡病區後,要在該病區觀察超過5日,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才可轉入普通病區。

從急診科篩查區送過來的病人涉及多個科室,很難固定一支穩定的醫生隊伍,如何保證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孫志佳告訴南都記者,醫院從内科、外科、骨科、婦科等多個科室抽調多名骨幹醫生、12名護士輪守值班過渡病區。

“根據病區内病患實際情況,輪班的醫生會及時調整。”過渡病區工作環境相對特殊,病區内不能使用空調,必須時刻保持通風,醫護人員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二級防護要求。

南都記者了解到,廣中醫三院過渡病區設立後,自6月10日以來,已收治了19名急、重症患者。這期間,急症的治療刻不容緩。過渡病區建立首日,收治多名來自中低風險區的股骨頸骨折、失血性休克等的危急重患者。

其中,有一名80多歲的老人因中風也被送至過渡病區觀察治療,所幸在過渡病區得到神經内科專家的緊急救治,老人才得以脫險。“像這樣的急症,救治過程可以說是分秒必争。”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馳波 張林菲 黃小殷 敖銀雪 南方日報記者 劉珩 徐勉 肖雄 通訊員 潘麗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