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説】說説“豆角”
在衆多玉雕蔬果題材中,豆角是很常見的,
造型簡約,貼近生活,廣受歡迎,
通常被稱為“福豆”,意指福氣之豆,
希望佩戴玉福豆,能給自己帶來滿滿的福氣,
最為熟知的寓意也是“多子多福”,但是有沒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呢?
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說説;
(清代·青白玉豆角形珮)
說起豆角,大家都不陌生,
你我日常生活食用的有豇豆、扁豆、毛豆(大豆)、四季豆等,
從現在流行的玉雕豆角外形來看,三少認為更接近于毛豆,
因為豇豆、四季豆身形較長,扁豆籽粒又太小,
而且毛豆屬于我國原産作物,
四季豆則是明朝時才由中南美傳入我國;
如今更多人認為玉雕中的豆角是指四季豆,
可能是從名稱上讀出了四季常青之意,
也希望玉豆角能帶來四季福氣,四季平安,
客觀來說,在漫長的玉雕文化發展形成過程中,
一定是有多方面文化元素相融合,才形成了現在你我看到的結果,
至于最初的模樣,隻能推測;
(毛豆)
不知道考古工作者發掘最早的玉豆角是什麼時期的,
如果是在明朝之前,那雕的定然不是四季豆了,
可能隻是玉雕師對生活中事物的刻畫,
表達的也僅是為腹謀生的願望,
在那個年代,做玉雕的一定是窮苦出身,
富家公子才不會投身工坊,經受身體和意志的雙重磨煉;
豆角這種植物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像“梅蘭竹菊”,
(注:文中下劃線藍字為相關文章鍊接,下同)
可以成為精神品質的象征,
偶爾出現在古詩詞中,也隻是多為對農事的描述,
比如“污田稻子輸官糧,高田豆角初上場。”(出自宋代舒嶽祥《樂神曲》 )
再比如 “豆花連豆角,榴朵映榴房。”(出自宋代趙蕃《萬安道中二首》)
以及“豆角已收無别事,待同野老赴襟期。”(出自宋代周文璞《吳中秋日》)等;
(國畫“豆角已收無别事”)
但是當用了美玉雕豆角,
似乎它也就多了幾分雅的情緻,
不知道是玉雕師的巧思,還是文人貴胄的多情,
既然是玉豆角,就應該有個讨喜的稱謂,
常見的就是開篇提到的“福豆”,諧音“福壽”,
幸福安康,長命百歲,代表了後輩對長者的祝願和祈禱;
聯想的意趣,不僅如此,
剝開豆角見豆籽,
豆,老豆,老窦,是“廣府文化圈”對父親的昵稱,
豆,豆蔻年華,又代表年輕人風華正茂,朝氣蓬勃,
“豆蔻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紅日三竿簾幕卷,畫樓影裡雙飛燕。
攏鬓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顫。獨倚闌幹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出自宋代·謝逸《蝶戀花·豆蔻梢頭春色淺》)
(白玉豆角)
為了玉豆角造型适宜佩戴,
通常情況下,一個豆角上最多雕三顆飽滿的豆籽,
寓意“福、祿、壽”齊全,福氣圓滿,
對參加科舉的讀書人而言,又意指“連中三元”,
三元是解元、會元和狀元,具體是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
如果結合到現代社會,可以說就是小升初、中招和高考;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
因原料大小限制,隻能雕兩顆豆籽,
籽,即種子,代表着生命的延續和希望,
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代表母子情深,兒女雙全,
再比如愛情和事業雙豐收等;
(工筆畫·螳螂豆角)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這麼有趣,
跟玉雕結合起來,更是有無限樂趣,
玉之美令人怦然心動,意之美讓人回味無窮,
賞美玉,無工稍顯單調,
品美玉,無意略顯乏味,
愛“她”始于顔值,深愛終于品質……
文|玉三少
助審|貓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