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激動”的人體器官。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吃飯時聊天,因為觀點不一緻吵架了,你的腹部開始隐隐作痛;
很重要的是面試前,本就緊張的你,突然泛起一股強烈的便意;
在家時,明明大便很正常一天一次,去了學校卻半個月一次;
聚餐時,冰淇淋、火鍋都很誘人,但你吃幾口卻開始肚子痛拉肚子......
這些生活場景都在證實着腸道總是激動的特性。
但激動也是有度的,偶爾激動是腸道的小脾氣,經常這樣激動則就要考慮是不是存在“腸易激綜合征”這個病症。
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
其特點是排除有器質性病變後,以腹痛或腹部不适為主要症狀(通常在排便後改善),同時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發生改變,出現便秘、腹瀉等情況。
根據大便性狀的不同,腸易激綜合征可分為:便秘為主型、腹瀉為主型、混合型、不明原因類型。
該病患者以20~40歲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見;具有反複發作的傾向,常遷延難愈。
對于腸易激症患者而言,最突出的症狀就是腹痛及腹部不适。
這種腹痛可發展為絞痛,甚至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隻有在排氣或者是排便後才會得到一些緩解。
對某些患者來說,進食特定種類的食物如粗纖維蔬菜、粗質水果、濃烈調味品、酒、冷飲等即可誘發腹痛,讓人苦不堪言。
腸子怎麼就容易”激動“呢?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
可能包含遺傳、環境、心理、社會和既往胃腸感染等因素,導緻胃腸動力改變、腦—腸軸相互作用的紊亂、自主神經和激素的變化等,最終引起症狀。
1、腦—腸軸異常
由各種因素導緻的“腦-腸軸”異常,可能是造成腸易激綜合征的關鍵因素。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腸道屬于消化器官。鮮少有人知道,腸道其實也是一個情緒器官,它甚至有着人體的“第二大腦”之稱。
腸道擁有非常豐富的神經細胞,它甚至能夠自主判斷由腸神經所傳達的信息,向大腦發号施令。
同時它對外界的信息十分敏感,暴飲暴食、精神緊張都會讓腸道産生“情緒化”的反應,進而影響消化系統,出現腹痛、腹瀉、惡心等不适症狀。
這種大腦與腸道的雙向影響,就是神經胃腸病學中的腦—腸軸互動。國外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對腸道神經信号的處理異常及對腸道神經系統的調節異常,而這可能是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因素。
2、胃腸動力異常
胃腸道動力異常是IBS的重要發病機制,但不同IBS亞型患者的胃腸道動力改變有所不同。
以常見的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為例,絕大部分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結腸傳輸異常,2/3的患者存在結腸傳輸緩慢。
胃腸道動力異常主要表現在結腸,但食管和胃、小腸、肛門直腸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動力學異常。除此之外,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還可能存在肛門括約肌及盆底肌功能紊亂等異常情況。
3、内髒感覺異常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内髒敏感程度較高,包括痛覺過敏和痛覺異常。
很多正常人感受不到的刺激,會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身上被清晰地感覺到。
甚至是腸道中通過的一道輕微氣流,都可能帶給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強烈的不适感。
這種内髒的高敏感性不僅表現在結腸,還可以表現在小腸、胃部,甚至是食管。
4、胃腸分泌異常
胃腸道作為人體消化系統的同時,其分泌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胃腸道粘膜所分泌的一些分子,可以對胃腸道的運動及感覺等功能起到調節作用。如果胃腸分泌異常就會導緻感覺阈值的異常和胃腸運動的變化。
然而上述的原因,基本都是屬于人體生理上的原因,這些因素的出現并非是無頭無腦,空穴來風。
食物不耐受、精神壓力過大、腸道微生物異常、服用抗生素藥物等都有可能成為以上因素的誘因,從而導緻腸易激綜合征的出現。
腸易激綜合征怎麼辦?1.放松情緒
很多患者在得這個病前,根本不知道這個是什麼病。有人認為這是腸炎,有人認為這是癌症的前奏,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消化不良……
錯誤的認知就意味着在正式就診前已經走很多的彎路,久治不愈的痛苦下很多人都對疾病和生活抱以悲觀的态度,整日情緒緊張焦慮、悶悶不樂,甚至出現了抑郁情緒。
這些負面情緒并不利于病情的恢複。應注意适當放松,保持精神愉快,特别是在進食時不要生氣、發怒或抑郁。
2.飲食調整
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可以加劇IBS的症狀。健康、平衡的飲食可有助于減輕患者的胃腸功能紊亂症狀。
IBS患者應避免:
3.藥物治療
目前并沒有針對腸易激綜合征的一般意義上的特效藥,臨床上用于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藥物衆多,經常會多藥合用,并可能需要長期服用以緩解症狀。
如:
腸易激綜合征在醫學上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病症,如果出現了腸易激綜合征的症狀,切勿自行用藥特别是中藥。
圖:便秘真實世界研究
藥物治療并非腸易激綜合征的終點,具體的治療方式一定要在就診檢查後根據醫囑進行治療。
腸道是人體最容易“激動”的器官,日常飲食狀況、生活習慣好壞、情緒壓力大小都可以成為它發飙的理由。
所以,當腸道偶爾發脾氣時一定要進行幹預,及時回歸到健康的生活習慣中,不要等到“腸易激”時才追悔莫及。
參考文獻:
[1] 羅馬Ⅳ委員會,羅馬Ⅳ:功能性胃腸病腦腸軸異常
[2] 方秀才,劉寶華,慢性便秘
[3] 2020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專家共識意見,中華消化雜志,2020
[4] 熊理守,陳旻湖,陳惠新等,廣東省社區人群腸易激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
[5] 李兆申,詹麗杏,鄒多武等.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分泌5-羟色胺的腸嗜鉻細胞形态及功能的改變
[6]Irritable Bowel Syndrome:What Treatments Really Work.Th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