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21:38:36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1

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诘難,相互争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毫無疑問,百家争鳴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麼,為何百家争鳴會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

生産力發展引發社會飛速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生産力水平極大提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2

恩格斯

第一,鐵的發明和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恩格斯說,“鐵是在曆史上起過革命作用的各種原料中最後和最重要的一種原料”,鐵器的廣泛使用,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春秋初年,我國發明出了冶鐵技術,制造出最早的鐵器,到了春秋後期,冶鐵技術得以改進,鐵的硬度有所提高,《管子》中說,齊國“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見鐵器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産上。戰國時期,熱處理技術和滲碳制鋼技術被研發出來,鐵質工具的水平更上了一個台階。自此以後,耕作大面積的農田和開墾廣闊的森林成為可能,生産力出現了質的提高。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3

第二,牛耕出現。《國語》等文獻中曾出現“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這樣的記載,可見春秋時期,牛耕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在農業生産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時代,耕牛可以說是農業生産活動中最為強大的動力。要知道,在古代社會,牛耕的出現意味着生産力的極大進步,甚至标志着農耕社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畜力和鐵器的結合,也為精耕細作提供了條件,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可以說,中國農業生産的飛速發展,從此正式起步。

第三,水利設施修建。春秋戰國期間陸續開始大興水利,開鑿了鴻溝、鄭國渠等著名的運河和水渠。戰國末,秦國李冰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完成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水利設施的廣泛修建大大的增加了農業的産量,戰國李悝估計,一個家民可以耕田百畝(今31.2市畝),每畝産粟三鬥,可供五口人食用。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4

如今的都江堰

生産力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社會經濟關系的劇烈變動。春秋之前,鐵農具尚未出現,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産的是木制、石制的笨拙工具,因此對應的,隻能采取井田制和奴隸制下千耦其耘的集體耕作方式。

但是,進入春秋以後,鐵制農具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一家一戶作為一個生産單位的個體小生産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新的封建生産方式在先進生産力的推動下,迅速成長壯大并引起社會結構的巨變,奴隸制開始瓦解,土地從國君、貴族手中失落到卿大夫手中,新型地主階級開始形成,并且逐漸擁有話語權。

由此,社會進入大轉折、大動蕩時期,“百家争鳴”即将出現。

“百家争鳴”出現的幾個條件

由鐵器牛耕帶來的生産力飛速發展,引發了社會的動蕩變革,這種變革是全方位的,體現在政治、思想、教育等方方面面,而這些不同方面的變革,最終都為“百家争鳴”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

第一,士階層的崛起。如前文所說,自從進入春秋時期以後,随着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奴隸主貴族賴以生存的井田制逐漸崩潰,宗法制開始動搖,階級關系發生了升降變化,原本地位較低的社會階層開始登上曆史舞台,其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均不斷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士”階層崛起了。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5

士階層本屬于奴隸主貴族下層,受過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方面的才能。大變革的春秋戰國社會,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各國國君為了争霸戰争、政權鞏固,都急需網羅文武人才,社會上興起“禮賢下士”的風氣。崛起的士階層當中,“學士”一類構成了百家争鳴的主體,如儒、墨、道、法等,他們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張,形成争鳴之勢。

第二,教育下移。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奴隸主貴族壟斷文化知識,隻有貴族子弟才有機會接受教育。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結構重新組合,王室衰微,飽學之士流散民間,私學之風盛行,徹底打破了舊有的“學在官府”局面,因此出現了文化知識下移的現象。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6

稷下學宮

除此之外,學術中心的出現也促進了百家争鳴的出現。在當時,齊國的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百家争鳴”的中心,也是士階層的重要活動場所。《鹽鐵論·論儒》提到“稷下先生千有餘人”。稷下學宮在齊湣王時學士多至數萬人,産生和培育了衆多的學派,為“百家争鳴”的出現做足了必要的準備。

第三,上層建築結構的變遷。周平王遷都後,周王室衰微,不再擁有控制諸侯的力量,諸侯國之間相互兼并,戰争延綿不斷,随着新興地主階級在政治上的日益得勢,出現了“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的現象,經過春秋兩百餘年兼并戰争,戰國七國圍繞着天下霸主地位展開最後的角鬥。在這樣的背景下,各諸侯國都急需“救世之方”,各國君主也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要求多種學術思想為自己的政治服務,多種學派也就應運而生。而在當時的混戰時代下,政治格局呈現多元狀态,根本不可能出現一種統一的政治力量鉗制思想争鳴,因此也就為“百家争鳴”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

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從春秋戰國百家争鳴的形成看經濟變革對社會思想的影響)7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鐵器牛耕的普遍使用引發了生産力的全面發展,并且由此導緻了井田制的瓦解,社會進入大變革時代。在政治、教育、思想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百家争鳴”才得以就此展開。


參考文獻:《鹽鐵論》、《國語》、《詩經》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