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師示範魏晉筆法

大師示範魏晉筆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2:48:01

蔡邕的“飛白書”究竟是一種什麼筆法,我們說是一種輕功筆法,而并不是隻要飛白就是“飛白”筆法”。

相傳蔡邕見工匠涮牆(有的說是在涮字),由于石灰水濃淡不均,出現有黑、白相間的絲狀,工匠很不滿意,而蔡邕發現其中的白色拖絲“飛動之勢”很有感觸,受到啟發便創造了“飛白書”。

大師示範魏晉筆法(飛白筆法)1

沈括的《夢溪筆談》:“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近歲蔡君谟(即蔡襄)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與飛白。”

晏殊說“獻之白而不飛,子雲飛而不白”。

北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解釋“飛白書為:“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絲絲露白”是對“飛白書”最形象的比喻了。

以上這些說法,都是從筆法技巧角度對“飛白”筆法進行了描述。

不見蔡邕的“飛白書”真迹,我們隻能相信這些說法。

米芾是筆法高手,他在《海嶽名言》中說:葛洪“天台之觀”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米芾可謂是書論狂人,少有贊詞從他嘴裡說出來,如此高的評價,說明葛洪不僅是“飛白”高手。而且一定是筆法高手我們知道,寫大字沒有高超的筆法是難以駕馭的。傳說葛洪還是王羲之的白雲老師,也從另一角度證明葛洪是筆法高手。

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武則天《昇仙太子碑》的題額,僅六字,筆畫中絲絲露白,這與一直以來對“飛白”筆法的描述一緻。

大師示範魏晉筆法(飛白筆法)2

至于加入一些符号化的裝飾,稱之為“飛白體”,這應該是後來那些愛玩“飛白書”們,為追求“美化”效果所為。其實有些畫蛇添足,這其實并不是“飛白“筆法的初衷。

有史料記載,自“飛白書”傳開以來,宮阙、匾額等題字,廣為流行

。曆朝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階層和書法玩士競相效仿,都愛玩“飛白書”。以至于面目全非,大相徑庭,與蔡邕的“飛白書”筆法根本不是一回事。使得“飛白書 ” 出現千姿百怪的現象,或越來越工藝化 ,或越來越低級趣味化,導緻品味不高,以至于走向死胡同。

大師示範魏晉筆法(飛白筆法)3

我們說“飛白”是一種“輕功”,并不是故意為之。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說“…點畫波發,則出于八分,轉換向背,則出于飛白,簡便痛快,則出于章草。”對于姜夔的說法,我們可以理解為“飛白”筆法是古人用筆的一個基本技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