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核心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米”作單位。
(2)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1 米=100 厘米。
(4)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把尺的刻度 0 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幾。
(5)在比較物體的長度時,要看長度單位是否統一,如果不統一,要先統一單位後再比較。例:1 米>98 厘米(1 米=100 厘米)
2、線段
(1)線段的特征:
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2)畫線段的方法:
從尺的刻度 0 開始畫起,需要畫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的幾厘米處。
【第二單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減法
1、不進位加法
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相加,十位與十位相加。
2、進位加法
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滿十則向前一位進 1。
3、不退位減法
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相減,十位與十位相減。
4、退位減法
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 1 當10,個位加上 10後再減。
5、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對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計算括号裡面的,再計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初步認識
(1)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畫角的方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
(3)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2、角的分類
直角
銳角
鈍角
3、直角的初步認識
(1)直角的判斷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一邊對一邊,再看另一條邊是否重合)。
(2)畫直角的方法:用三角尺可以畫直角,最後記得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銳角,比直角大的是鈍角:銳角<直角<鈍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
(5)每個三角尺上都有 1 個直角,兩個銳角。紅領巾上有 3 個角,其中一個是鈍角,兩個是銳角。一個長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 4 個直角。
【第四單元】 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認識
(1)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乘法的各部分名稱:
乘法的各部分名稱
(3)乘法算式的寫法:3 個 5 相加,寫作 3×5,也可以寫作 5×3;
(4)乘法算式的讀法:如 2×3=6,讀作 2 乘 3 等于 6(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
2、乘法口訣表
(1)
(2)
3、乘加、乘減
計算乘加、乘減,要先算乘法,然後算加減法。
【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一般是不同的。
2、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征來判斷。
3、觀察長方體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正方體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觀察圓柱體,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觀察球體,看到的都是圓形。
【第六單元】 表内乘法
乘法口訣表
(1)
(2)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 12 個大格,60 個小格,1 個大格有 5 個小格。時針走 1 大格是 1小時,分針走 1 小格是 1 分鐘,走 1 大格是 5 分鐘。
(3)時針走 1 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 1 時=60 分。
(4)半小時=30 分,一刻鐘=15 分鐘。
(5)時間的讀寫:如 3:30,可以讀作 3 時 30 分或 3 點半;8 時零 5 分應寫作8:05。
(6)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整點時刻是 3 時和 9 時。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搭配
對于搭配類問題,計算一共有多少種情況時,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列舉,不能重複數,也不能漏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