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解剖學關節分類?軀幹骨連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運動解剖學關節分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軀幹骨連結 | ||
軀幹骨的連結包括由椎骨間的連結形成的脊柱和由12塊胸椎、12對肋和1塊胸骨連結構成的胸廓。 | ||
脊柱 | ||
脊柱由24塊椎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等結構連結而成。具有支持體重、保護脊髓和内髒器官、傳遞壓力、緩沖震動以及為肌肉提供附着和運動等。 | ||
椎骨間的連結 (各椎骨之間借軟骨、韌帶和關節相連) |
一般椎骨間連結 (椎體與椎弓) |
椎體間連結:相鄰椎體之間借椎間盤、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相連結; 椎弓間連結:相鄰椎骨的椎弓之間借椎弓闆、棘突和橫突間的韌帶和上下位關節突之間的關節突關節相連結; |
特殊椎骨間連結 (寰枕關節、寰樞關節、腰骶連結及骶尾連結) |
寰枕關節:為兩側的寰椎側塊的上關節凹與枕骨髁構成的聯合關節,屬于橢圓關節;可使頭做屈伸與側屈運動。 寰樞關節:由2個寰樞外側關節和1個寰樞正中關節構成;可使頭做回旋運動。與寰枕關節共同作用可使頭做環轉運動。 | |
胸廓 | ||
胸廓由12塊胸椎、12對肋和1塊胸骨借軟骨、韌帶和關節連結而成,包括肋椎關節和肋胸關節。胸廓圍成胸腔具有支持與保護内髒器官、緩沖外力、為肌肉提供附着以及運動等功能。 | ||
肋椎與肋胸關節 |
肋椎關節 |
肋頭關節:由肋頭的關節面與相鄰胸椎椎體側面的肋凹構成,屬于微動的平面關節; 肋橫突關節:由肋結節關節面與相應椎體的橫突肋凹構成,屬于微動的球窩關節; 兩者在功能上是聯合關節,可使肋上升或下降,以增加或縮小胸廓的前後徑及橫徑,從而改變胸腔的容積,有助于呼吸。 |
肋胸關節 |
第一肋軟骨與胸骨柄肋切迹形成第1肋胸軟骨結合;第2~7肋軟骨分别與胸骨肋切迹構成胸肋關節(微動關節);第8~10肋軟骨為假肋不與胸骨相連;第11和12肋軟骨為浮肋不與胸骨相連 |
脊柱相關韌帶 | |||
韌帶名稱 |
位置 |
特點 |
功能 |
前縱韌帶 |
位于椎體前面,起自枕骨大孔止于第1或第2骶椎前面 |
寬而堅韌的纖維束,人體中最長的韌帶 |
防止脊柱過度後伸與椎間盤向前脫出 |
後縱韌帶 |
位于椎管内椎體後面,起自樞椎止于骶管 |
細長而堅韌的纖維束 |
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
黃韌帶 |
椎管内,相鄰兩椎弓闆之間 |
由黃色的彈性纖維構成 |
協助封閉椎管,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
棘間韌帶 |
相鄰棘突的根部至棘突尖之間 |
向前與黃韌帶、向後與棘上韌帶相移行 |
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
棘上韌帶 |
連于胸、腰和骶椎棘突尖之間 |
向前與棘間韌帶融合 |
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
橫突間韌帶 |
相鄰椎骨的橫突之間 |
部分與橫突間肌混合 |
限制脊柱過度側屈 |
項韌帶 |
連于枕骨枕外隆突與第7頸椎棘突之間 |
為棘上韌帶的延續,三角形彈力纖維膜 |
協助肌群支持頭頸部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
顱骨連結 | |
纖維與軟骨連結 |
各顱骨之間借縫、軟骨和骨連結,彼此之間結合較為牢固。顱骨大部分是以縫的形式連結,縫内留有薄層結締組織組織膜,如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和蝶骨縫等;在顱底部各骨之間借軟骨相連,如蝶枕、蝶岩和岩枕等之間的軟骨結合。 |
顱骨關節 |
颞下颌關節:又稱颌關節,由下颌骨的下颌頭與颞骨的下颌窩及關節結節構成。兩側颞下颌關節屬聯合關節,可使下颌骨做上提、下降、前進、後退和側方運動。 聽小骨:砧錘關節與砧镫關節 |
上肢骨連結 | ||
上肢帶骨連結 |
胸鎖關節 |
胸鎖關節是上肢與軀幹連結的唯一關節。主要結構由關節頭與關節窩構成,輔助結構由韌帶與關節盤構成(胸鎖前韌帶、後韌帶,鎖間韌帶,肋鎖韌帶)。 類似球窩關節,可做上下、前後、前後回旋肌環轉運動。 |
肩鎖關節 |
肩鎖關節由鎖骨的肩峰端關節面與肩胛骨的肩峰關節面構成為平面關節,但活動度非常小屬于微動關節。 | |
上肢帶整體運動 |
由于肩胛骨和鎖骨在肩鎖關節處連結緊密,所以可将肩胛骨與鎖骨視為一個整體,共同繞胸鎖關節的各個軸運動,并常以肩胛骨的運動表示上肢帶的運動。 屬肩胛胸壁(假性)關節,可做上提下降、前伸後縮及上下回旋運動。 | |
自由上肢骨連結 |
肩關節 |
又稱盂肱關節,主要結構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輔助結構由關節唇、韌帶和滑膜囊等構成(肱骨橫韌帶,肩鎖韌帶,喙肩韌帶,喙鎖韌帶,喙肱韌帶,盂肱韌帶,肩胛上橫韌帶)。 屬球窩關節,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水平屈伸及環轉。 |
肘關節 |
主要結構由肱骨的遠側端和桡尺骨的近側端構成(肱尺、肱桡關節及桡尺近側關節);輔助結構由3條韌帶構成(桡側、尺側副韌帶及桡骨環狀韌帶)。 屬複關節,可做屈伸、内外旋運動。 | |
手關節 |
由桡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掌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和指骨間關節等構成。 韌帶包括:繞腕背側韌帶、腕尺側副韌帶、腕桡側副韌帶、腕掌背側韌帶、掌骨底背側韌帶、指側副韌帶、繞腕掌側韌帶、腕掌掌側韌帶、豆掌韌帶、豆鈎韌帶、掌骨間韌帶、掌骨深橫韌帶。 |
下肢骨連結 | ||
下肢帶骨連結 |
骶髂關節 |
由骶骨和髂骨組成;關節含有骶髂骨間韌帶、骶髂腹側韌帶及骶髂背側韌帶。 屬平面關節,運動幅度小(妊娠婦女活動度可稍增大);有緩沖沖擊及吸收震蕩作用。 |
髋骨與脊柱 |
髋骨與脊柱之間借助髂腰韌帶、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連結與加固; | |
恥骨聯合 |
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闆構成的恥骨間盤及韌帶連結而成(恥骨上韌帶與恥骨弓狀韌帶); 屬平面關節,活動幅度小(女性分娩可分離);具有緩沖震蕩、傳導力及加固骨盆等功能。 | |
骨盆形态結構、功能及運動 |
骨盆以骶骨岬和兩側的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及恥骨聯合上緣為界,分為界口上方的大骨盆和界口下方的小骨盆,大骨盆由第5腰椎與髂骨翼組成,小骨盆由骶骨、髂骨、恥骨、坐骨組成;男性骨盆傾斜角為50~55°,恥骨角成銳角,女性骨盆傾斜角約為60°左右,恥骨角成鈍角。 具有支持體重、緩沖震動、傳導重力、參與運動、保護髒器、肌肉附着以及參與形成胎兒娩出的通道等作用。可做前、後、側傾,回旋及環轉運動。 | |
自由下肢骨連結 |
髋關節 |
主要結構由股骨頭與髋臼構成;輔助結構由髋臼唇和韌帶等構成(髂骨韌帶、恥股韌帶、坐股韌帶、股骨頭韌帶); 屬球窩關節,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水平屈伸及環轉運動。 |
膝關節 |
主要結構由股骨遠側端、髌骨及胫骨近側端構成,屬複關節(胫股關節、髌股關節);輔助結構由半月闆、韌帶、滑膜襞、滑膜囊構成;(内側半月闆較大呈C形,外側半月闆較小呈O形;髌韌帶、胫側副韌帶、腓側副韌帶、腘斜韌帶、膝交叉韌帶) 屬橢圓-滑車關節,可做屈伸及微小的回旋運動。 | |
足關節 |
由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等構成; 韌帶包括:三角韌帶,跟腓前、後韌帶,胫腓後韌帶,距腓前、後韌帶,距跟韌帶,距舟韌帶,分歧韌帶,楔舟背側韌帶,跗跖背側韌帶,足底長韌帶,跟舟足底韌帶,跟骰足底韌帶。 |
點贊是種動力
分享是種美德
贊賞是種認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