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一再證明,沒有什麼困難能壓垮這座英雄的城市;曆史正在證明,再兇猛的病毒也壓不垮英雄的人民。76天的“封城”正式結束,在大病初愈的武漢,人們仍在堅守;在這段艱難複蘇的日子裡,請給予武漢、武漢人更多的善意和支持。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王賢
海報:新華每日電訊編輯陳琰澤
76天!這注定是人類文明史上一段值得永遠銘記的特殊時光。
1800多個小時!這座城裡的近千萬人書寫了令世界驚歎的英雄史詩。
1月23日起,為隔離兇猛的新冠病毒,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犧牲自己、隔離自己,毅然按下“暫停鍵”。這些天,武漢經曆了很多,犧牲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4月7日,在武漢動車段,列車停靠在存車線上。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堅強支持下,“封城”76天後,武漢迎來了城門重開的那一天:4月8日零時起,撤除交通管控卡口,有序恢複鐵路、民航、水運、公路、城市公交運行。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這是武漢的城市精神。千年古城武漢,從來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的人民從來都是英雄的人民。
從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到一再肆虐的洪魔……曆史一再證明,沒有什麼困難能壓垮這座英雄的城市;曆史正在證明,再兇猛的病毒也壓不垮英雄的人民。
3月29日,湖北十堰武當山機場地勤人員指揮一架客機出港準備起飛。新華社發(陶德斌 攝)
此刻,76天的“封城”正式結束,我們必須向英雄的武漢人民緻敬!
在這段最艱難的歲月裡,千萬江城兒女自覺響應黨和政府号召,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構築起阻隔病毒、與疫魔抗争的鋼鐵長城。我們看到,武漢“封城”的這76天,留在城裡的人們要麼堅守在各自崗位,為抗擊疫情、城市運行盡心竭力;要麼自願當起志願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更多的人足不出戶,留在自己家中,鄰裡之間守望相助……
寒夜中,多少親人默默守望。2月6日淩晨3點,陰風冷雨交加,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汪瑩鶴,開車跟在妻子後面,用車燈為她默默護航。他的妻子在武昌醫院當醫生,擔心傳染家人,她堅持住賓館,每天步行上下班。
樓棟裡,鄰裡之間守望相助。在江岸區漢口花園小區,社區志願者龔青每天幫助居民團購蔬菜,登記、對接商家、分批發放。一些上了年紀的居民行動不便,龔青還聯系物業工作人員将菜送到家門口。
3月10日,在武昌方艙醫院,兩位青海醫療隊隊員在等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艙時小憩。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社區裡,白衣天使日夜守護。距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不遠的武昌區首義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主任鄭豔玲春節前兩周就已進入戰時狀态,所有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大家每天上班主要做三件事:預檢分診、發熱病人排查、對密切接觸者上門随訪。
角落裡,人們安靜地翻開書本。在剛剛啟用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衆聲嘈雜中,一位青年專注地看着一本厚厚的政治學名著。在武昌火車站的地下停車場,一位滞留在漢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堆滿紙盒的角落,專注地翻看一本曆史書。連日來,在方艙醫院,在隔離點,甚至在隔離病房,人們看書、玩魔方、打太極拳,甚至跳起了廣場舞。
關閉76天的城門重新打開,這座飽受疫情折磨的城市,更需要人們的善待和呵護。
4月7日,開啟了燈光照明的武漢黃鶴樓。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這些天,武漢人互相說着的,聽着最多的,就是四個字:武漢加油!
一句句“加油”,給英雄的武漢人民莫大的鼓舞;而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行動,一批批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的馳援,更給了人們無窮的希望和力量。大病初愈的武漢,人們仍在堅守;在這段艱難複蘇的日子裡,請給予武漢、武漢人更多的善意和支持。
2月17日拍攝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善意,在那一彎張開的臂膀裡。随着交通管控卡口撤除,成千上萬滞留在武漢的外地人将踏上歸途,更多回武漢過年、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将啟程返崗。對這些飽受磨難的人們,請多一分呵護,多一點善待。我們需要防範的是病毒,絕不是做出巨大犧牲的英雄的武漢人民。
善意,在那一雙雙溫暖的手裡。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請給武漢的産品、武漢的企業更多的呵護。
2020年3月20日拍攝的武漢大學櫻花。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草木蔥茏的漢口江灘,一片片綠油油的蘆葦傲然挺立。春天已經來了,疫情徹底結束的那一天,還會遠嗎?
連日來,在武漢人中間傳唱的一曲《武漢伢》,唱出了人們的心聲——
這是我的家 我們守護她
故鄉的土 親吻過腳丫
如果有一天 她也需要我
搭把手 就過了
搭把手 就過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