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一直有兩大不安分因素:一是和巴基斯坦有争議的克什米爾地區;二是東北部地區的六個邦。印度在相當漫長的古代曆史時期隻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而不能被稱之為一個國家。在古代大多數時間裡印度是分裂的,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自古以來就是多種族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彙聚之地。也許有人會說我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在我國民族融合與統一是曆史發展的主流。
如今的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在上古時代是山越民族聚居的蠻荒之地,然而如今這些地區和中國其他地區使用着同樣的方塊字。然而如今的印度仍有14種官方語言,英語隻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用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話說“英語在其他13種語言中起着連結的作用”。這裡提到的14種語言隻是被印度憲法明确規定為官方語言的。事實上印度全國一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較大語種就達33種。
至今印度盧比上還印着二十多種官方承認的各地區語言:這其中包括梵語、巴利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等等,南部居民幾乎都不會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語。印度的宗教體系同樣也是極為複雜的: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錫克教徒占1 .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猶太教的信仰者約占0.43% 。
數千年來雅利安人、馬其頓人、突厥人等外來征服者一波接一波來到印度,千百年來印度人似乎已習慣了這種不同的征服者的統治,統一的印度民族這一概念始終未能在他們的腦海中生根發芽。恰恰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人才真正萌發了民族主義的意識。印度最早的民族主義者正是在英式教育下培養出來的,所以印度作為一個國家其實是由英國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
時至今日印度的一些邦仍與中央政府存在一定的離心傾向。目前與印度中央政府對立最嚴重的是位于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和特裡普拉邦這6個邦。東北六邦之所以和印度本土存在強烈的離心傾向有着地緣、民族、經濟等多方面原因。東北六邦與中國、不丹、緬甸、孟加拉國四國接壤,與印度本土之間通過西裡古裡走廊相連。
介于不丹、尼泊爾和孟加拉國之間的西裡古裡走廊最狹窄之處隻有20多公裡。這樣一條狹窄的通道顯然制約了印度本土的地緣影響力向東北輻射。和印度本土以雅利安人種後裔為主的人口結構不同:東北各邦的居民普遍有典型的黃種人特征,其祖先大多來自緬甸、泰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東北六邦的民族文化本就與印度本土迥然不同,又缺乏地緣聯系、文化交流自然會産生相對強烈的離心傾向。
東北六邦與印度中央政府離心離德本不是什麼秘密,令人意外的是美國不知道怎麼回事竟對當地的獨立派組織表示支持。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和印度不是走得很近的盟友嗎?其實美國和印度之間真不是盟友,反而是印度的對手巴基斯坦和美國才是盟友。早在1954年5月巴基斯坦與美國就簽訂了共同防禦援助協定及雙邊防禦協定。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就是在巴基斯坦方面的幫助下實現秘密訪華的。
近年來随着美印關系的發展使美巴關系逐漸轉冷。如今美印關系的熱絡常使人忘記了巴基斯坦才是美國盟友的這一客觀事實。印度盡管和美國走得很近,但實際上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所以美國和印度之間其實并沒條約義務關系。随着美印關系的發展使美巴關系變得日漸冷淡,可美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盟約并沒廢除。目前美國和印度的關系看起來比和巴基斯坦這個盟友更熱絡。
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一切都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原則。美國絕不會因為所謂的盟友關系影響到自己的利益。當美國覺得印度在自己的亞太戰略中位置更重要時就毫不猶豫讓盟友巴基斯坦坐起了冷闆凳。兩伊戰争期間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可是幫助美國打擊伊朗霍梅尼政權的盟友,然而等到了海灣戰争時期美國就毫不客氣地教訓了這個昔日的盟友。
日本算是美國在亞太地區一個重要的盟友吧?可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以貿易戰的形式持續打壓日本經濟長達30年。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也曾一度想成為美國的盟友,然而親美路線給俄羅斯帶來的是經濟破産、分裂隐患、軍備削弱、戰略空間被擠壓。普京正是在認清這樣的形勢後才轉而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保持強硬姿态來使俄羅斯人重拾大國自信。
既然巴基斯坦、伊拉克、日本、俄羅斯都被美國坑過,那麼印度有什麼特殊性能讓美國對其格外關照嗎?從美國對待巴基斯坦、伊拉克、日本、俄羅斯的态度中不難看出其所秉承的美國利益優先原則。美國自從成為超級大國以來就開始在全球範圍内推行單邊外交路線,極力維持自己在全球範圍内的霸權主導地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最忌諱的就是區域性霸主的存在。
即使身為全球霸主的美國在綜合實力上強于區域性霸主,可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在某一地區存在區域霸主,那麼這個區域霸主就能憑借天然的地緣優勢阻遏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擴張。兩伊戰争時期美國和伊拉克是盟友,為什麼到了海灣戰争時期就成為對手了呢?這其實就是因為伊拉克的實力對美國在中東這塊直接涉及石油美元霸權的戰略要地的勢力存在構成了挑戰。
日本之所以受到美國的打壓也是如此: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政治軍事上受到冷戰對手蘇聯的挑戰,與此同時在經濟上也受到當時正一路高歌猛進的日本挑戰。美國打壓日本經濟的東芝事件、廣場協議基本上也就發生于這一時期。至于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受到美國打壓就更能說明問題了。俄羅斯之所以被打壓就是由于其龐大的國家規模體量、強大的軍事工業、豐富的資源儲備使其天然具備一個區域霸主的實力。
美國才不管你在外交政策上是親美還是反美,隻要你的實力強大到足以對其構成挑戰就一定會打壓你:對伊拉克如此,對日本如此,對俄羅斯如此,對印度自然也不例外。别說印度還并不是美國的正式盟友,退一步講即使印度真是美國的盟友也是可以出賣的。美國和印度的關系說得直白些就是出于共同利益而彼此利用的關系,然而與此同時兩國之間的競争也是客觀存在的。
美國在其印太戰略中确實想利用印度遏制自己的戰略對手,但美國和印度在印度洋地區本身也構成了一定的競争關系。印度一直将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然而美國也在該地區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這就是美印沖突的本質根源。美國對任何對自己構成挑戰的國家都會保持警惕并設法打壓的:既然美國當初能打壓伊拉克、日本,那麼印度比起伊拉克、日本有什麼特殊性嗎?
既然美國為維護自身利益連盟友都下手,那麼對印度這個并無正式盟約的”準盟友“就更不需要客氣了。多年來在美印關系日益密切的同時雙方的競争關系往往容易被忽略: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擴張野心既可以為美國的印太戰略所利用,同時這本身也會對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成一定挑戰。印度在與美國保持密切關系的同時也和美國的戰略對手俄羅斯保持着合作關系。
迄今為止印度有70%以上的武器仍來自于俄羅斯。随着近年來美印關系日益密切之後美國就要求印度向自己購買武器,然而印度方面卻依然還是我行我素。這一方面是由于美國武器的價格相對更貴,另一方面是因為印度仍堅持在美、俄兩個大國之間搞平衡外交。印度的這些行為在美國眼中就是對美國霸權的挑釁。有着大國情結的印度甚至對美國霸權的核心——石油美元也構成了一定挑戰。
在美國對委内瑞拉和伊朗進行石油制裁及封鎖的時候印度卻始終堅持要購買委内瑞拉和伊朗的石油。印度總理莫迪甚至強硬表态:“與伊朗進行的石油不會因為美國的警告而停止,交易将使用印度貨币進行結算”。印度不僅頂着美國的壓力和伊朗進行石油交易,還在與伊朗的石油交易中使用本國貨币進行結算。這就直接對美元霸權構成了威脅,事實上印度在全球掀起的去美元化浪潮中是不甘下風的。
印度多次呼籲在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交易中采用印度貨币進行交易。印度在與俄羅斯的軍火交易、與伊朗的石油交易中要麼用印度貨币結算,要麼用對方國家的貨币結算,而不再使用傳統的美元交易結算方式。美元霸權是支撐美國全球霸權的一大核心支柱,而印度竟在去美元化的浪潮之中表現如此活躍。事實上美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戰早在2019年6月就已打響。
2019年3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先後宣布:拟終止印度普惠制貿易地位。這時美國方面的措辭是拟終止印度普惠制貿易地位,也就是打算取消印度在與美國貿易中的優惠地位。2019年5月3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自6月5日起美國結束給予印度的普惠制貿易待遇。2019年6月15日印度政府宣布從次日起對包括杏仁、蘋果、核桃在内的28種美國産品征收最高達120%的關稅。
2019年8月印度出台了《公民身份法案修正案》,然而這引來了一向打着人權、民主旗号的美國幹涉: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指責這部法案為來自伊斯蘭國家的人獲得印度國籍設置了障礙,因此要求将印度列為“特别關注國家”的黑名單。這在印度政府看來是典型的幹涉内政,同時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的說法傳到印度後也引起了印度國内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的沖突,由此引發的社會動蕩令莫迪政府如臨大敵。
新冠疫情的爆發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沖突:我們知道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由于印度政府沒能做好疫情期間的民生安撫工作造成了一些貧民區的暴動。印度政府為取得抗疫資金就在4月份宣布對在印度境内提供數字服務、本地銷售額超過2000萬盧比(約合26.2萬美元)的所有外國企業征收2%的數字稅。這個政策嚴重觸動了美國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利益。
美國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但印度對美國的威脅毫不理會。2020年4月28日印度外交部宣布:将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列為需要特别關切的組織,對相關機構和官員實施針對性的制裁,凍結他們的個人資産并禁止入境印度。美國打擊别國的慣用技倆就是:一邊扶持對方國内的反政府武裝,一邊又去強烈的譴責對方國家的政府不尊重人權。在之前塞爾維亞的反政府騷亂中美國黑水公司就制造了超過5000人的抗議活動。
印度東北六邦與印度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在美國眼中是可以利用的一招妙棋。美國和印度的關系在本質上就是出于共同利益而彼此利用的關系,然而與此同時雙方也存在着彼此競争的關系。美國需要利用印度推行自己的印太戰略,不過美國卻不願看到一個過于強大的印度,所以就有必要對印度進行一定的打壓限制。印北地區的獨立派武裝組織恰恰就是可以被利用來削弱印度的。
印北地區介于印度、中國、緬甸、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之間。如此四通八達的的地理位置在戰略上是相當重要的。美國一旦成功控制了這一地區就能以此為跳闆進而向整個南亞、東南亞地區滲透擴張。不過美國對印北獨立派武裝的支持可能更多是口惠而實不至,因為印度中央政府與印北獨立派武裝無論誰勝誰負都能令美國坐收漁利。美國其實并不在乎誰勝誰負。
如果印度中央政府與印北獨立派武裝爆發戰争,那麼無論誰勝誰負都會削弱印度的實力:如果東北六邦獨立自不待言,即使印度中央政府獲勝又如何呢?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況且這本來就是在印度國土上打的内戰,所以無論最終誰勝誰負都會造成印度國力的削弱。屆時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要麼印度成為無條件服從美國的小弟;要麼美國會采取進一步的行動打壓印度。
今天的印度和美國之間隻是出于共同利益而彼此利用的關系,但印度并不像英國、加拿大一樣是美國聽話的小弟。印度在與俄羅斯的關系問題上、在印度洋地區的擴張上都和美國存在一定矛盾,所以迄今為止兩國之間也沒形成正式的盟友關系,充其量也就是關系走得很近而已。如果印度因為爆發内戰而導緻國力被削弱,那麼屆時美國就有可能趁機把自己的觸角擴張到南亞地區。
印度面對這種局面有可能會選擇屈服于美國,那麼印度從此就成為完全受美國擺布的小弟。如果印度在國力被削弱之後仍拒絕屈服,那麼美國就會采取進一步的行動打壓印度,直到印度最終徹底淪為美國的勢力範圍為止。一旦印度成為無條件服從于美國的小弟之後美國就可以利用印度這塊基地在印度洋地區大肆擴張。印度三面環海、北靠喜馬拉雅山的地理環境可是美國早就垂涎已久的。
即使抛開這些長遠的戰略利益姑且不談,那麼介入印度國内的紛争也能為美國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美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軍火武器的生産也是外包給私營企業的。目前全球軍工集團百強名單裡有50家美國企業上榜,前十名的位置則被美國占據了7家,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諾思羅普·格魯曼和通用動力并稱為美國軍工集團中的“五大金剛”。
這些大型軍工集團掌控着美國的國防安全和國家經濟命脈,同時他們的勢力也滲透到美國的國會和政府,同白宮和五角大樓形成了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當年小布什政府發動阿富汗戰争的目的之一就是為當初支持自己競選的軍工集團金主們提供發戰争财的機會。如果印度中央政府和東北六邦的獨立組織爆發戰争對美國将會是一次趁機向雙方兜售軍火的天賜良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