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入門級的百萬醫療險,幾百塊錢就能搞定,而最便宜的重疾險,每年保費起碼幾千元,1-2萬元的産品十分常見。
在衆多保險産品中,有一款最燒腦的險種,那就是重疾險。普通客戶對于重疾險,總是和醫療險傻傻分不清,第一印象就是“太複雜”、“貴”。
我們這一期,就來詳解這個險種,照例我們先看下它在健康險家族中的位置。
一、重疾險的本質
重疾險,全稱“重大疾病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為風險發生時,當被保人達到保險條款所約定的重大疾病狀态後,由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約定支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
比如,老張同時購買了一份百萬醫療險和一份50萬元的重疾險。
2年過後,不幸罹患癌症,治療癌症長達幾年的時間。
這時百萬醫療險給老張報銷了大部分的治療費用,而且重疾險也一次性給付了50萬元的賠付額。
這就是重疾險,與醫療險不同,它屬于給付型保險,保險公司賠多少錢,與客戶實際上的經濟損失是多少沒有關系,隻與客戶當初投保的保額有關,申請人可靈活支配這筆賠償金,幹什麼都可以。
“買重疾險就是買保額”?
正因為重疾險是定額給付制,因此,大家都說“買重疾險就是買保額”。患重疾能賠多少,就是看保額有多少。但是保額越高,保費越貴。
買多少合适?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投保,保額一般為3-5年的收入。這樣,被保險人得病後能獲得經濟補償,安心休養。
這也是重疾險的發明者——南非醫生伯納德博士的初衷,挽救病人家庭的經濟生命。
“保生不保死”還是“保死不保生”?
一般來說,重疾險是不對被保險人的身故進行保障的。重疾險的合同條款中,會對高發重疾(根據2020年11月5日實施的重疾險新規的定義)理賠的條件進行設定,如果被保險人沒有達到重疾理賠條件便身故了,是得不到賠付的。
因此,重疾險被稱為“保生不保死”的險種。但現在市面上許多重疾險,附加了身故責任,投保人可以選,也可以不選。如果選擇附加身故責任,保費會貴不少。比如不加身故,保費每年需要5825元,加了身故之後,保費變成了每年8740元,不便宜,但是解決了重疾險“保生不保死”的問題。
我們常碰到客戶說,重疾險中的重疾都是得了活不了幾天的,甚至快死了才能賠,因此重疾險也一度被稱為“保死不保生”的險種。2020年銀保監會推出重疾新規,在25種法定重疾的基礎上,新增了3種重疾,同時還規定了3種輕症,使得重疾理賠更為規範,标準更為清晰,希望可以摘掉這個“保死不保生”的刻闆印象。
二、重疾險有哪些種類?
市面上重疾險産品紛繁複雜,老規矩,我們來看底層邏輯。
1.按照保障時間劃分
根據重疾險保障的時間,我們可以将重疾險分為1年期重疾險,定期重疾險(保20、30年或保至70歲、75歲)以及終身重疾險。保費會随着保障期限、被保險人的年齡而增長。
2.按照重疾險的形态劃分
大家根據是否最終拿到保險金,還習慣性将重疾險劃分為消費型重疾險、儲蓄型重疾險還有返還型重疾險。怎麼理解?
不包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險,被稱為消費型重疾險(也稱為純重疾險),隻有患保障的疾病才會賠,其他情況以及保障期限内未出險,都不會賠,保費相當于被“消費”掉;
包含身故保障的終身重疾險,被稱為儲蓄型重疾險。患了保障的疾病會賠,如果期間不幸身故的話也會賠,可以說是必賠的重疾險,感覺是一種“儲蓄”。顯然,保險費率會高于消費型重疾險;
返還型重疾險一般以兩全保險為主險,重疾險為附加險的産品形态存在。
如果被保人在保障期限内出險,正常理賠;如若沒有出險理賠,那麼到了合同約定的年限,保險公司會返還一筆錢給到被保險人;或待到被保險人身故時,給付保單已交保費、保單現金價值或保單約定的基本保額,迎合了消費者“有病看病,無病返錢”的想法。
因此,保險費率更高。
3.按照重疾險的結構劃分
重疾險的主要結構有:單次賠付、多次賠付(分組或不分組)、多次賠付(分組或不分組) 癌症2次賠付。
不同的組合,就會構成不同的産品,因此市面上重疾險産品種類豐富,價格差異也很大。
寫在最後
重疾險是健康險裡最複雜的險種,涉及很多專業術語。
不過,小編還是希望我們的保險代理人,能夠給客戶最為專業的解析。
好了,截至到目前,市面上比較主流的保險産品,我們都介紹過了。
大家還希望了解哪些産品,歡迎評論區留言。
感謝大家關注每周三的【微課來了】,我們将使用最中立、最淺顯的語言,帶你穿透底層邏輯看保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