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怎麼做好一個品牌

怎麼做好一個品牌

品牌 更新时间:2025-02-07 02:15:31

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是品牌?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品牌。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但是都不購買,這樣的品牌有價值嗎?答案是沒有的。市面上有太多這樣叫好不叫座的産品了,在宣傳推廣這塊咋咋呼呼很熱鬧,一看銷量隻有個位數,老闆心裡有多苦,大家知道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通過這幾年在互聯網、傳統行業的産品運營推廣,以及和各式各樣的老闆、負責人打交道,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思維誤區,認為産品的銷量轉化是實時的,即廣告當天投放,當天就會有購買轉化,銷量就會起來,打造品牌也是如此。

這個思維不能說完全錯誤,因為效果廣告的确是這樣的,即投即有效果,尤其是手遊、APP、黑五類産品,很适合投放效果廣告。但是效果廣告有個最大的問題是不可能打造出品牌的,所以當我看到最近有個代餐産品瘋狂投放朋友圈廣告時,我都驚呆了,這是完全不拿金主爸爸的錢當錢呐。

為什麼會得出上面這個結論,是因為品牌的打造需要經曆三個階段:知名度、認知度和忠誠度。三個階段可以通過全覆蓋式廣告投放縮短周期,但絕不能跳過。接下來詳細跟大家講下這三個度,了解了這三個度,你就知道為什麼自己一直做不出品牌了。

第一階段:知名度

知名度指的是有多少人看過咱們的牌子。這個就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産品推廣了,我們做的達人種草、燈箱廣告、信息流廣告等無一不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牌子。那些有金主爸爸投資的企業,在公司沒有盈利的情況下,瘋狂的砸廣告,目的是想刷爆用戶眼球,打造出一個品牌出來。

怎麼做好一個品牌(如何打造出一個品牌)1

如果公司預算充足,通過集火式的階段式廣告投放,是可以帶來一些效果的。如果公司預算不足,隻能做一兩次廣告投放,還期望做出一個品牌出來,就有點難了。拿達人種草來講,我做快消品産品投放時,一開始投放了幾十個達人,并沒有帶來明顯的轉化。

一度懷疑這條路是不是走不通,後來又繼續投了幾十個,大概投放一百多個達人時,淘寶的站外流量逐漸的起來了,要知道後面投放的幾十個,也并沒有産生爆文,為什麼效果突然好了呢?這其實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對這點的理解還是我最近在推自己出的新書《全棧運營高手》時悟出來的。新書出版,那肯定要奮力推一波,去做一波銷量的。立刻在朋友圈、微頭條等入口發了軟性廣告,也的确帶來了銷量,大約成交了50本的樣子。要知道我微信上可是有接近5000人的,隻賣出50本,是低于預期的,如果按照百分之一的成交率,那也能賣出500本才對。

當時得出的結論是,紙質書的市場确實不行了,大家都去看電子書了,對紙質書的需求減弱了。後面發朋友圈的時候,也并沒有刻意去打廣告了,隻是偶爾喊一下:賣書啦!賣書啦!讓我吃驚的是,每喊一次,總會有幾個人過來咨詢,最後下單。

我還專門留意過,這些人一開始是知道這本書的,之前并沒有下單,而是在多次刷到我的推薦(廣告)時,才猶猶豫豫的下單了。靠着這種重複刷屏帶來的銷量遠遠超出了第一波訂單,由于是切身經曆了面向固定的一小波用戶,從知道到認知,到成交的整個過程,感受頗深,然後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種初次看到廣告就下單的用戶,有嗎?有的,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人性格豪爽,看到就買是存在的。但是多嗎?真的不多。大多數人的購買習慣是需要多次調研,反複揣摩後,才決定是否要購買的。有的人在購買前,還專門找我要去了書的目錄,以判斷是否有購買的必要。看到沒,每個人的決策路徑是不一樣的。

而很多老闆卻錯誤的認為所有用戶都是前者,看到就買,不買就不是目标用戶。以這樣的思路去做廣告投放,做品牌,難度陡然提升,真的是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階段:認知度

為什麼持續刷屏後的銷量要遠遠大于第一波,是因為通過刷屏,産品對用戶的知名度,漸漸的轉變成了認知度。認知度指的是用戶對産品的了解,有别于知名度。知名度隻是用戶聽說了你這個東西,而認知度是用戶不僅聽說了,還很清楚知道你這個産品有哪些特點,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怎麼做好一個品牌(如何打造出一個品牌)2

繼續拿我賣書來舉例,書出來我還在三個運營群推了一波,同朋友圈的發的廣告一樣,大家頭一次刷到這本書時,也有幾個人下單購買了,而其他人更多的是在觀望,觀望什麼呢?我要不要買,這本書到底值不值60塊錢。這個心理過程也是後來發現的,後知後覺的我真的是錯過了好多。

秉着運營人愛折騰的習慣,我當時還做了兩個好玩的表情包,以這本書為背景,加了“好好學習,天天看書”和“我可是讀書人”這兩個字樣。一開始做這個東西,純粹是為了好玩,現在誰還沒有幾個自己的表情包呢?

當這個表情包經常在群裡出現時,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有小夥伴私信我要買書了,他是這樣說的:“看到很多人都買了,我也想買一本看看。”潛台詞是什麼意思呢?我對這個産品已經很了解了,是可以下單的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理解上面提到的案例,一個品牌的誕生,絕對不是一次性曝光就能帶來的,而是持續不斷的刷屏,進入用戶心智,才有機會做出品牌。當時我在小紅書推快消品,後面推了更多達人才帶來了效果,本質上類似于我多次在朋友圈刷屏,在同一個用戶眼前多次露臉,從而帶來的更多的成交。

以前投放效果廣告時,也有過這樣的疑問,第一次展示,用戶不點擊,第二次展示,還是不點擊,要知道效果廣告用戶不點擊是不扣費的,從ROI角度來看,這樣是不劃算的,用戶不點,沒有獲客,是沒有收益的。但是從品牌打造角度來看,這是賺大了的節奏。

隻要是目标用戶,哪怕前幾次刷到廣告,用戶不下單,多次刷到時,用戶就開始琢磨了,這個産品功能到底怎樣,有多少人用了,我用合不合适?這些問題如果用戶有了答案,恭喜各位,用戶對咱家産品就有認知度了,有了認知度,離打造一個品牌的距離就更近了一步。

第三階段:忠誠度

我喝牛奶隻喝伊利的,我吃泡面隻吃康師傅,我買鞋子隻穿阿迪的等等,這是什麼呢?這就是用戶對産品的忠誠度,一旦有了忠誠度,那麼這個品牌就出來了。

怎麼做好一個品牌(如何打造出一個品牌)3

我覺得想獲得用戶對自家産品的忠誠度,是每個老闆的畢生夙願。先反問一個問題,一天到晚想讓用戶忠誠于自家産品,有沒有為用戶想過,怎麼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來滿足用戶需求呢?沒有想過這點,就不要妄想品牌忠誠度了,因為忠誠是相互的。

市面上但凡是有用戶忠誠度的品牌,哪個不是研發産品的高手,比如蘋果手機。拿我來舉例,為什麼會一直選擇喝伊利的牛奶,就是因為當時的牛奶事件,它沒有上榜,安全、放心,讓我對其一直不離不棄。

培養用戶的忠誠度,要和用戶建立連接,現在的私域流量就是一個很好的玩法,商家和用戶之間能夠無暢的溝通,不像過去,産品賣出去,用戶想反饋的建議,連門都找不到。現在有的商家甚至在産品沒上市前,就給到用戶去做評測了。

要說這樣的商家還是挺雞賊的,别人是有了知名度、認知度後才有了忠誠度。他們倒好,一上來就先搞忠誠度,這樣的産品一推向市場就是所向披靡。有個網紅咖啡就是這樣做的,産品上市後,自己不需要太多推廣,這些已經有了忠誠度的達人會自發的對産品進行種草,結果很快這個牌子就起來了。直到現在,人家還跟用戶玩的很嗨,忠誠度越玩越深,品牌自然是越來越穩固。

最後

大家隻要了解一個品牌的打造需要經曆這三個階段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認為有了曝光就有品牌了。記住,要在同一撥群體面前,持續不斷的曝光,加上産品本身質量優質,才最終有可能形成品牌。

正因為很多人有品牌打造的誤區,執行中曝光不持續、産品質量跟不上、和用戶玩不到一起等等問題存在, 所以98%的企業打造不出品牌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難,才有門檻,因為有門檻,當我們真的做成了一個品牌,那麼離躺着數錢的日子就不遠咯。

作者:老虎講運營,《全棧運營高手》作者,運營推廣大牛,千萬流水項目操盤手,專欄作家,專注産品運營推廣,精通運營推廣的各個模塊,擅長品牌打造和爆款制造,号稱運營推廣老司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