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8月24日訊(見習記者 張欣 記者 林煥新)今天教育部召開教育“金秋”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主要考慮與要求進行了介紹。
沈湘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精神保障。為充分發揮中小學課程教材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功能,2021年1月,教育部印發《指南》,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什麼、進多少、如何進”的問題強化頂層設計,在增強系統性、科學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重點解決了三個問題。
一是以遞進關系從兩個層面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重要意義。二是從内容、方式、途徑、布局四個方面闡述了必須遵循的原則,體現正确價值導向、科學選擇、有機融入和整體設計的特點。在素材選擇上,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态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強化經典意識,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實際,結合各學科特點,系統融入、合理布局,全面覆蓋與突出重點有機結合。三是明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主題内容,突出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三個方面,明确每個方面的具體内涵,以此作為課程教材遴選内容的根本遵循,并将其貫穿于《指南》始終。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主要考慮與要求(林煥新/攝)
作者:張欣 林煥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