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01:21:2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個對聯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作。後一句說的是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他卧在柴禾上嘗苦膽,以此來告誡自己不得貪圖享樂,必須時刻勵精圖治一心複國,後來終于打敗了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卧在柴禾上嘗苦膽,最終演變成“卧薪嘗膽”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卧薪嘗膽的真相)1

故事是個好故事,成語也是個好成語,但這是真的嗎?

勾踐忍辱負重發憤圖強,這是肯定的。不過,真的有必要卧薪嘗膽,做這種形式大于内容的事嗎?除非是故意要做給别人看。

事實上,專門記載春秋史事的《左傳》和《國語》中都沒有關于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事。無論是《左傳》的“定公”及“哀公”兩部分,還是《國語》的“吳語”和“越語”,都沒有卧薪嘗膽的記載。

直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才找到“卧薪嘗膽”的蜘絲馬迹——“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注意,即便在《史記》中也隻說“嘗膽”,沒說“卧薪”。所以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勾踐在溫暖軟和的絲綢棉被上“嘗膽”,也是可以的。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卧薪嘗膽的真相)2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光有“嘗膽”而沒有“卧薪”,這種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的精神,似乎就要打一個折扣了。

到東漢時,趙晔寫的《吳越春秋》仍然繼承了司馬遷的說法“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也隻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

那麼,何時勾踐才“被”卧薪的呢?至少要到宋朝。

北宋學者王洙說越王勾踐“出則嘗膽,卧則枕戈”。戈是古代一種兵器,勾踐枕着戈,倒很符合一個要複國的君王的氣質。但也沒說是卧在幹柴上。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卧薪嘗膽的真相)3

卧薪嘗膽被連起來使用的第一人大概是北宋大文豪蘇轼。蘇轼在詩文《拟孫權答曹操書》中寫道“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不過,這是蘇轼虛構的孫權卧薪嘗膽,沒越王勾踐什麼事。

蘇轼作為北宋文壇領袖,他“發明”的詞彙總能被人們所追捧,于是“卧薪嘗膽”得以廣泛流傳開來。

到南宋時,“卧薪嘗膽”更是被文人墨客們廣泛使用。因為他們懷念被奪去的另一半壁江山,希望皇帝能卧薪嘗膽發憤圖強,像勾踐一樣最終複國,滅掉敵人。這是南宋人集體的殷切希望,“卧薪嘗膽”和越王勾踐也就這樣結合起來了。

沒有人會深究勾踐到底有沒有卧薪,重要的是發揚他這種堅韌不拔、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的精神。

從南宋以後,卧薪嘗膽和越王勾踐幾乎成了“配套設施”,他們常常一起出現。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史學家将“卧薪嘗膽”一事挂在吳王夫差名下,當然這不是主流意見。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卧薪嘗膽的真相)4

還有一些學者提出越王勾踐卧的不是幹柴,而是一種蓼菜。他們認為越王勾踐那時日夜操勞,疲倦不堪眼皮都睜不開了,就用辛辣味苦的蓼菜刺激眼睛,從而打消睡意。跟頭懸梁錐刺股有得一拼。

這些都是關于“卧薪嘗膽”的一些邊緣說法。

到乾隆時期,“卧薪嘗膽”的說法終于定于一尊,蓋棺定論。蔡元放修訂的《東周列國志》,說越王勾踐“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懸膽于坐卧之所,飲食起居必取而嘗之。”

卧薪嘗膽故事是真的嗎(卧薪嘗膽的真相)5

我們現在流傳的關于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就是按照乾隆時期的“最終版本”。

“卧薪嘗膽”的故事,經過上千年的衍變或許早已不是本來的面目。人們需要這樣勵志的故事,至于究竟是不是真的,究竟發生在誰身上,可能并沒有那麼重要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