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不如真誠,精明不如厚道。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哪種行為,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高情商?
最高贊的回答,隻有兩個字——真誠。
我們總以為,為人處世需要精明,但其實真誠,才是敲開他人内心的磚。
真誠,是與人交心的态度
1928年,沈從文被破格聘為北大講師,那時他才26歲,僅有小學文憑。
在他第一次走上講台時,除了原班的學生之外,慕名而來聽課的人也很多。
教室裡座無虛席的場面,讓這位大作家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平靜下來,開始講課。
可原先準備好要講一個課時的内容,卻在短短10分鐘内就講完了。
同學們感到納悶:離下課時間還早,剩下的時間該怎麼辦?
此時,沈從文拿起粉筆在黑闆上工工整整地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
他一落筆,就引起一陣善意的歡笑和掌聲。
作家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對他人坦誠相待,往往更容易赢得對方的理解和體諒。
在《非暴力溝通》中,作者馬歇爾·盧森堡講過一件事。
有一次,他受邀為市中心貧民區一所學校的學生講課。
當他走進教室後,發現下面的學生仿佛對他有很大的防備心。
他主動問好,同學們視若無睹;他嘗試做自我介紹,大家還是置若罔聞。
他越發覺得不自在,但還是保持着職業形象,若無其事地繼續講課。
終于,有位學生突然大聲說道:“你讨厭黑人,不是嗎?”
他愣了一下,這才意識到學生們真正在意的是他并沒有袒露自己的心聲。
他立馬解釋道:“我并不讨厭黑人,我隻是很緊張,因為我和大家是初次見面,所以我迫切地希望得到你們的接納。”
當他說出了内心真實的想法,學生們的态度立馬有了明顯的改變。
電影《觸不可及》中有一句台詞:“其實很多時候,你并不需要做什麼,真誠即可。”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怕的就是掩飾和僞裝。
隻有真誠地與他人交心,才能徹底打開對方的心。
圖片來源:全景圖庫
真誠,是讓人舒心的修養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發自内心尊重他人,你自會獲得他人的尊重。
有一次馮小剛和葛優一同外出。
一個年輕人圍着兩個人走了好幾圈,才試探性地問:“葛優?”
葛優客氣地點了點頭,年輕人慌亂地從口袋裡摸出一張折疊過的白紙說:“不好意思,隻有這張紙。”
原來年輕人是想找葛優簽個名,葛優一邊簽,一邊笑呵呵地調侃道:“沒事,不是欠條就行。”
年輕人離開後,在一旁的馮小剛感慨起來:“以你的名氣和地位,是怎麼做到對所有的影迷都這麼客氣的?”
葛優望着他,用少有的認真口吻說:“這事兒是這樣的,對我吧,也許是第5萬次,對他吧,這是第1次。”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觀點:真正的高情商,是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立場,察覺他人的真正需求。
你讓别人舒服的程度,往往決定了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2014年,倪萍主持了一檔公益節目《等着我》。節目錄到第二期時,每有求助者上場,倪萍說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腿不好,就不站起來了。”
原來她的腿曾因為拍一部電視劇在冰水裡泡太久受了大寒,久治不愈落下了病根,站立時間稍長就會疼痛難忍。
全程錄下來,倪萍那句話不知說了多少遍,同事曾問:“每個求助者上場都要說一遍,你就不嫌麻煩嗎?”
她說:“雖然麻煩些,但對于每一位求助者都是起碼的禮貌,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舒緩了他們的緊張,這句話,我以後還要繼續說下去。”
一個人的教養不隻是噓寒問暖的客套,還有推己及人的真誠。
圖片來源:全景圖庫
真誠,是讓人放心的人品
巴菲特曾說,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
你對他人的每一份真誠,都會換來他人對你的一份放心。
日本山一證券公司的創始人小池田子,20多歲時在一家機器制造公司做推銷員。
有段時間,他推銷機器很順利,半個月内便跟33位客戶簽訂了合約,并收了定金。
但之後,他發現所賣的機器比别的公司生産的同性能的機器要貴,于是立馬帶着合約書和定金,整整花費3天的時間,挨家挨戶去找客戶,誠實地說明價格問題。
沒想到這一舉動使客戶頗受感動,最終沒有一個人取消合約。
一位作家說:“靠譜在社會上是無往而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裡都應該帶着它。”
因為利益是一時的,信任是一世的。
有時真誠看似會讓你吃眼前的虧,但可以幫你換來長久的人心。
一個人的成就,智商大約占20%,情商占80%。
與人相處,聰明不如真誠,精明不如厚道。
因為能力、才華,是處事的砝碼,但靠譜、踏實,才是立世的根本。
内在的坦蕩和誠意,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點個“贊”,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李思圓,來源: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