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春天來了,對于養生的大衆來說:春天該吃什麼?當然要屬羊肚菌了。羊肚菌是在每年的3~5月份成熟,是春天成熟較早的一種山珍。
羊肚菌它的外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世界上公認的著名珍稀食藥兼用菌,其以功能齊全,營養豐富,香味獨特,價值昂貴著稱,被譽為“菌中之王”,除國内暢銷外,還遠銷法國、瑞士、德國、西班牙、波蘭等國家。
羊肚菌又稱羊肚蘑、羊肝菜、編笠菌、羊肚菜。寶塔似的外形,白胖的菌柄,頂着和牛羊的胃很像的菌蓋,形似羊肚狀。羊肚菌生長于闊葉林地上及路旁,一年隻長一次,由于受地區、資源等條件限制,産量稀少,采集十分困難,當然價格也就昂貴,目前市場收購價每斤600元。
羊肚菌位于我國十大菌之首,營養價值遠超冬蟲夏草。它是養生界的“軟黃金”,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古語說,年年吃羊肚菌,八十照樣滿山跑。不僅能美容養顔,延緩衰老,更有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羊肚菌屬于滋補類食材,食用方面老少皆宜,特别是青少年、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每次約30克。特别适合如:精力不足的男性、都市白領、愛美的現代女性、亞健康人群、孕婦、産婦、高強度腦力勞動者以及長身體的孩子滋補身體。
羊肚菌的吃法也很簡單,基本上就是清炒、煲湯等傳統吃法,如:羊肚菌燒肉、紅燒羊肚菌、羊肚菌魚湯片、羊肚菌炖雞,尤其是加了羊肚菌煲的雞湯,味道極鮮。
野生羊肚菌一再難求,經過30多年的研究,如今,羊肚菌産業試點十分成功,實現畝産800多斤,總銷售額達六十多萬多元。進行農田大規模化栽培,前景廣闊。
當然,人工種植羊肚菌也不是簡單的一件事,要想獲得質優價高,還是靠人的栽培技術。在羊肚菌整個栽培過程主要包括這樣七個環節:田地整理、菌種制備、播種,補料技術,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幹制等主要環節。其中保育催菇過程是一個關鍵,須從栽培的溫度、濕度、光照、空氣、病蟲害等五大管理關鍵做好,要求十分嚴格。
1、光照要求
羊肚菌适宜在三分陽七分陰的條件下生長,在全黑和陽光直射、暴曬的環境下都不利于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光照強子實體呈黑色,光線弱子實體呈黃白色,所以要求在樹林下、人工蔭棚内栽培,以防止太陽暴曬。
2、濕度要求
羊肚菌在栽培過程中掌握濕度是非常關鍵的,在濕度管理過程中,要保持播種時期的土壤本身濕度在60%-65%,以播種翻耕不結塊為好。這樣可促進菌絲體的生長,保持低溫、潮濕是羊肚菌生長的基本條件,切記後期噴水或灌溉時一定要保持通風,“澆水不通風,菇往溝裡扔”。
3、溫度要求
羊肚菌絲體的生長的适宜溫度在5—25℃範圍中,喜好低溫下生長,最适宜溫度為16—18℃。所以栽培一般在10—11月進行,但最好在10月中旬栽培為宜,這時自然溫度有利于羊肚菌的菌絲生長。
4、酸堿度的要求
栽培羊肚菌培養基和覆土的PH值應掌握在PH6.0—8.5範圍内,最好掌握在6.5—7.5之間,若PH下降到5.0以下或高于8.5以上都不利于羊肚菌的菌絲生和子實體生長。土質好壞是羊肚菌栽培成功的關鍵,應選擇既能滲水又能保水、保濕的肥沃土質。
通過把握好以上幾個注意事項,相信種植羊肚菌而緻富是不成問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