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怎樣稱呼前輩?文/全媒體記者任德志中國江西網訊 對于剛畢業進入職場的“菜鳥”,要學的東西很多,可是要先學會的是什麼呢?有人認為應該先學會處理好和上司的關系,有人認為應該學會提防同事的競争,也有人認為應該先學會如何協調工作和生活,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初入職場怎樣稱呼前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全媒體記者任德志
中國江西網訊 對于剛畢業進入職場的“菜鳥”,要學的東西很多,可是要先學會的是什麼呢?有人認為應該先學會處理好和上司的關系,有人認為應該學會提防同事的競争,也有人認為應該先學會如何協調工作和生活。
但是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調查了南昌市近20名剛畢業進入職場或者暑期實習的“小白”後發現,他們最先遇到的問題并不在業務上,而在對職場老員工的稱謂上。
姓氏加上“哥”或“姐”的稱謂形式在大部分行業都很受歡迎,也有較少行業秉承一貫的傳統,稱呼老員工為“老師”、“師傅”或者“前輩”。
“老師”“師傅”表示尊敬
“同事年紀比我們大,業務能力比我們厲害,所以我們商量一起叫老師。”
某些行業沿襲“老規矩”,新人的身份是學徒,通常由老員工教授他們技術,所以一般稱呼“師傅”。
“哥”“姐”拉近距離
“很多企業非常重視企業文化,企業鼓勵員工之間以‘哥’‘姐’相稱。”
“我自己是教師,但是我經常也被别人稱呼‘錢姐’,我覺得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稱謂要注意場合。私下裡可以‘哥’‘姐’相稱,但是在很正式的場合,這種稱呼顯然不合适。”
疑問
職場新人不知如何稱呼老員工
“這的确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今年剛畢業在南昌市青山湖區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增佩吐槽道:“因為在你的學生生涯裡,很少有人告訴你以後怎麼稱呼職場前輩。但是情況是,你進入職場後,每天和他們共處一室,和他們打招呼是難免的。”
王增佩進了一家大型證券公司南昌分部,所在營業部門員工有近50名,員工年齡大都30歲到40歲。“我剛進去的時候隻知道稱呼領導為‘總’、‘經理’,但是如何稱呼同事卻讓我們新人犯了難,”王增佩苦笑道,“雖然說是同事,但是首先他們年紀比我們大,其次他們業務能力比我們厲害,所以一開始我們幹脆商量好一起叫老師。”
但是被叫“楊老師”的王增佩同事楊偉偉卻直呼憋屈。“我今年32歲,但是我蠻喜歡和年輕人打成一片,被叫老師感覺有代溝了,平時頂着‘老師’的帽子也不好和他們開玩笑。”楊偉偉表示,辦公室的員工都有這種感覺,“平時大家都哥啊姐啊地叫,但是新員工一來把我們給叫得很尴尬,所以後來幹脆讓他們改口叫哥或者姐。”
尴尬
同部門有人叫“哥”“姐” 也有人叫“老師”
剛進一家培訓機構任圍棋培訓教師的彭淦也在對老員工的稱呼一事上碰了壁。今年7月份,他和其他3個年齡相仿的畢業生一起應聘進了這個機構。由于大家彼此不熟悉,平時交流也較少,他并不知道他們怎麼稱呼機構裡的老員工。
“因為我大學期間在類似機構實習過,那個時候基本都是稱呼大家‘老師’,前面加個姓氏。”據彭淦回憶,直到兩個星期前,他才發現,其他3個新同事都稱呼老員工為“哥”或“姐”,隻有他稱呼“老師”。“這讓我很為難,因為我們都是新人,按道理應該統一口徑,但是突然改口叫哥或者姐又怕引起誤會,所以我就當作不知道,還是叫老師。”
在南昌一家銀行工作的李澤平也碰到過這樣的尴尬事。“有一次和新同事一起被安排任務,我平時對那個老員工就叫前輩,也這樣稱呼其他老員工。結果那天新同事當着我面叫她‘張姐’,我後面那句‘張老師’愣是沒叫出來,感覺很尴尬。”李澤平說,好在後來“張老師”私下安慰他,讓他以後就叫姐。
變化
“哥”“姐”流行 叫“師傅”的人少了
記者調查多個行業後發現,大部分行業都流行“哥”“姐”稱謂,甚至有些部門之間,領導和下屬之間也以“哥”“姐”相稱。
“因為現在很多企業非常重視企業文化,而家文化占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企業鼓勵員工之間以‘哥’‘姐’相稱。”南昌市艾溪湖一家私企的人力資源主管告訴記者,企業的凝聚力是企業最關鍵的競争力之一,“而沒有什麼團隊能比一個家庭更有凝聚力了。”
但是在某些行業,通常是一些靠技術“吃飯”的行業,卻一直沿襲着“老規矩”,新人的身份是學徒,通常由老員工帶着學徒,教授他們技術,所以一般稱呼老員工“師傅”。
劉城在南昌讀大三,雖然學的是化學專業,但是他對電腦感興趣,于是找了一份在電腦店裡的實習工作。“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稱呼老闆,所以幹脆不稱呼,隻是交談時會用尊稱‘您’。”劉城告訴記者,“随着時間推移,每天跟着他學技術裝電腦系統、監控,做網線之類的,就感覺他是那種師傅的身份,用其他叫法都不合适。”而電腦店老闆也表示,每年都會有一些學生來學學東西,基本不會太在意稱呼,但是慢慢地都會叫他“師傅”。
除此之外,在電器維修、廣告制作以及已經很少見的木匠和磚瓦匠等老行當裡還存留着“師傅”的叫法。
一位在工廠的老師傅許文生告訴記者,他們年輕的時候,“師傅”這種叫法是很常見的。“沒讀書的人想學門手藝吃飯,都要幹脆利落叫師傅,人家才會教你。讀了書的去好點的單位,也是師傅師傅地叫,文化氣息濃厚點的地方會稱呼‘老師’。”據許文生回憶,“以前新人叫我‘師傅’,現在新人都叫我‘劉叔’。”
犯難
老員工稱呼新人也猶豫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部分職場“老鳥”在對新人的稱呼上也犯難。
“因為新人并不代表就是年輕人。年輕人進來,我們可以用‘小’加姓氏來稱呼,或者隐去姓氏稱呼對方,通常情況下他們也不會覺得反感。”在一家投資理财公司擔任人事經理的周江紅表示,“因為我們這邊人員變動較頻繁,有時候年紀比我還大的新員工進來,可能是出于尊敬稱呼我‘周姐’,但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對方,‘李哥’、‘小李’都不合适,隻能硬着頭皮稱呼‘老李’。”
江西師範大學主講《公共關系與禮儀》和《商務禮儀》等課程的副教授錢穎表示,她自己也經常遇到稱謂上的難題,所以也會經常在自己的課堂上和學生交流提醒,但是并沒有特别的解決方法。流行的稱謂由“老師”“師傅”慢慢過渡到“哥”“姐”,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業文化、企業員工關系的轉變。現在很多企業倡導“家文化”,所以導緻相應的“哥”“姐”稱謂流行。
“我自己是教師,但是我經常也被别人稱呼‘錢姐’,很少有人會叫我‘老師’。但是我也覺得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之間的距離。”錢穎也提醒,“稱謂要注意場合。私下裡可以‘哥’‘姐’相稱,但是在很正式的場合,例如會議上、有外賓在場,這種稱呼顯然不合适。”這種時候,姓氏加職位例如王經理、李總更符合場合。(江南都市 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