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新項目?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報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景區新項目?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報道
9月2日,國家能源局召開8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視頻會。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志武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推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成并網,第一批基地項目盡快完成所有項目核準(備案),盡快提交接網申請,加快項目主體建設,按期完成2022年承諾并網目标。
風電光伏基地建成并網的意義何在?彭博新能源财經(BNEF)中國市場分析師魏漢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建成并網,其實是該新能源項目能夠竣工投産的意思。建成側重于工程類的工作做完了,但并網(即連接到附近電網之意)的步驟是必要的,因為如果不并網,等于該項目仍然沒有投産啟用。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光伏基地通常是在西北沙漠這些區域,因為其空間大,通過規模效應可以把成本做到最低,但主要問題是距離用電市場遙遠,所以如何把電運出來,跟并網直接相關,即能并網才可以送出,否則就送不出。但并網是有成本的,所以在策劃風光大基地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并網的問題,否則無法送出用電的話,建設風電光伏基地就是浪費,所以并網始終是大基地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據了解,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發展持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今年1-7月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6502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7%;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52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31.8%;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建項目儲備充足;全國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8.6%、風電平均利用率96.1%、光伏發電平均利用率97.9%。
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穩步邁進的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随着風電光伏新項目建設逐步推進,供給側大規模風光并網屢屢被國家和政策提及。
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中就提到,研發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及電網安全高效運行技術,重點研發高精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主動支撐等。
魏漢陽表示,本次會議重在協調,國家能源局敦促發電公司(負責建成)和電網公司(負責并網)要加快落實,盡快完成年底新能源項目投産目标。
他還指出,本次會議在談的是“新能源大基地”項目,有關大基地的規劃量很多,但今年實際投産的速度是相對比較慢,主要原因是組件價格居高不下導緻開發企業持觀望态度,希望減少一部分今年投産的壓力,從而降低建造成本。但從長遠看,明年的組件價格也未必能很快降下來,因此長此以往,就會有可能影響新能源大基地的目标進度。
據悉,一路飙升原材料成為制約光伏高速發展的“攔路虎”,一度影響了下遊光伏電站裝機進度。
本次會議會刺激風電光伏亟需利好嗎?魏漢陽認為,利好在國家宣布那些大基地項目(去年第一批,今年初第二批)時候就存在了,如果長期不推動建設并網,反而有可能會是利空,現在更多的是要做到避免利空。
記者注意到,地方上已經積極落實并網相關事宜,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标,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此前發布《2022年服務保障清潔能源消納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支持光伏發電、海上風電等新能源電力發展,自今年6月起,海南新受理新能源并網項目100%線上辦理,實現辦理業務“一次都不跑”“一網通辦”。
會議還要求,要加快配套儲能調峰設施建設,确保同步建成投産,第二批基地項目盡快完成業主遴選,盡快開工建設。
林伯強指出,從目前的情況看,儲能成本還是很高,現在風光發電的成本其實已經比較低了,但如果把儲能的成本加上去的話,那成本就不低了。所以儲能的問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成本問題,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
“大基地項目是單個規模在10GW上的風電或光伏項目,為了使出力曲線相對平穩、增強可預測性,按現在規定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儲能設施。目前來看,儲能雖然不是完成大基地項目建設的主要瓶頸,但添加儲能設備面臨單位成本較高的問題”。魏漢陽指出。
會議進一步指出,要進一步加大政策供給和行業服務,加強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利用研究,加強新能源發電預測預警,加大區域可再生能源協同規劃、協同開發和聯合調度,進一步發揮新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的作用。
華安證券表示,現階段新能源并網的關鍵是電網消納能力,其中核心在于調度調節能力及大規模超遠距離輸電能力,這兩點均離不開數字化手段的輔助,例如虛拟電廠技術、特高壓線路智能化巡檢等。
是哪些因素影響新能源消納能力?魏漢陽分析,首先假定當地負荷偏低,那麼需要考慮物理上是否并網。
其次已經并網的話,能不能并到方便跨省跨區輸電的大型線路(比如特高壓)上面,如果能,會更有利消納。
第三是周邊同時競争這條線路資源的其他新能源電站規模如何。
光大證券也指出,影響消納能力主要的三個因素:負荷大小;電源結構;區域聯絡情況。
地方上也在積極探索提升新能源消納,據悉,廣西電網公司充分發揮電網“最強大腦”、市場化機制和樞紐作用,全面提高清潔能源消納能力。1~7月,廣西累計消納清潔能源電量超557億千瓦時,創曆史新高,做到“零棄水、零棄風、零棄光”。與此同時,清潔能源消納占比快速提升,水電、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電量占比近55%。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