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用戶群是誰?用戶有沒有需求?用戶有哪些需求痛點還沒有被很好地滿足?有着相同或相似需求的用戶的數量規模是大還是小?這些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一步。
通常用戶所提出的需求都是從他們自身的角度出發,但這些需求不一定符合産品的定位和設計的依據,無法直接作為産品規劃的依據。因此,我們需要對紛繁複雜的用戶需求進行深入分析,篩選出其中的真實需求。
如何進行用戶需求分析進行用戶需求分析的第一步一定是收集需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收集到的數據并不一定都是具有價值的,這需要産品進行分析過濾。
在分析需求價值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搞明白以上問題後,就需要對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序。
提出差異化解決方案基于用戶需求提出差異化解決方案以及提煉出帶給用戶的價值,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二步。
這一步可以分為特定用戶和普遍用戶,根據自己産品的定位可以打造與競品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傳遞用戶價值的市場渠道分析産品的價值如何傳遞給用戶?用戶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這種産品?用戶在哪裡?是怎麼來使用産品的?這就是市場渠道分析,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三步。
App 渠道數據分析兩大思路:
根據業務需要,我們選取廣告來源和廣告關鍵詞兩個維度,計算出不同渠道的獲客數量并評估獲客成本。
從客單價的角度出發,接下來可以針對性優化投放渠道和投放内容,大幅度降低投放成本、提高拉新效率。
用戶行為數據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點參考用戶留存指标,包括次日留存率、三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三十日留存率等等。
除了用戶行為指标,财務指标也非常具有參考性。
搭建一個完整的 App 渠道追蹤體系,對每個渠道、每次投放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精益化的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成本和收入以及盈虧平衡點分析,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四步。
這裡可以通過一些财務分析工具來進行分析,或是通過每個渠道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需求管理與産品交互設計需求分析與管理及産品交互設計的過程,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五步。
在需求分析環節定論需求重要度之後,直接就按優先級進入設計階段,除開重要度還有一個需求層次的維度需要分析,隻有當這兩個維度中,才能将需求定位,定位後可以讓明确的了解哪些需求屬于基礎必備的,哪些是可以為産品加分,哪些是可以可有可無的。
在這裡主要介紹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和KANO模型兩種應用。
由此演變出了五個需求等級:
以下是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産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将影響滿意度的因素劃分為五個類型,包括:
産品經理應該不應該懂交互設計,答案是必須要懂的。
産品經理對待交互稿,應該是快,草;快速模糊的把信息傳遞給交設計師,交互設計師根據模糊的概念形成細化的方案。
基于數據分析的産品叠代與調優根據用戶的反饋和數據分析,不斷叠代調優産品,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六步。
這裡介紹數據分析的9種方法:
競争壁壘分析,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七步。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做一些思考:
團隊管理,産品經理是一個需要别人協助完成自己想法的職位,所以需要強有力的制度和文化的支撐,這是産品經理工作的第八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