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變了我們認識自然世界與我們自身的看法,這比推翻什麼更重要。
造就第281位講者 王玉國
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紹一位老者,他的職業是偵探。學生物的同學不要笑,他是世上最有名的私家偵探,因為他發現了“上帝造人是一個謊言”這樣一個秘密。
他就是查爾斯·達爾文,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之父。他的一生中有很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物種起源》。這部著作發表于1859年,距今已有近160年的曆史。
迄今為止,無論是公衆,還是科學家,都對達爾文及其進化論有着諸多誤解。
藏在《物種起源》第一章裡的秘密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位學進化論的師兄讓老師看看他的文章。老師就問,你開篇就引用了《物種起源》,那你有沒有看過這本書?
他說:“看過啊。”
老師說:“既然你看過,那麼你能告訴我《物種起源》的第一章是什麼嗎?”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物種起源》,但卻不記得《物種起源》的第一章是什麼。《物種起源》的第一章是《家養條件下的變異》。很多知道《家養條件下的變異》是第一章的人,也并不知道為什麼達爾文把它作為如此重要的開篇。其實這裡蘊含着很重要的科學問題。
達爾文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非常難得的貝格爾号環球旅行的機會。登船時,他還是一個言必稱上帝的神學院學生,經常被船上的水手嘲笑。但是經過五年的航行,他進行了廣泛的地理考察,采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标本,特别是在南美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他看到了象龜、鬣蜥、地雀以及大量的化石後,他深刻認識到“物種是上帝分别創造的”那套理論非常荒謬。
達爾文想,如果我要向世人解釋物種是如何起源的,那麼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物種是變的。因為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物種是不變的,上帝創造了多少個物種就有多少個物種。雖然達爾文有很多證據證明他的觀點,但讓其他的人也相信卻非常困難。所以他想到最好的解釋辦法就是從大家所熟悉的家養的動物開始。
在達爾文時期,鴿子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動物,有很多人在訓鴿。在鴿子中,既有信鴿,又有球胸鴿。這兩種鴿子截然不同,信鴿嘴不好,長得有點歪,而球胸鴿胸部比較大,是嚴重的畸形。如果我不告訴你,你會認為這是兩個物種。但其實它們都是由野生岩鴿馴化而來的。
達爾文也舉了諸如狗、馬、牛這些動物的例子。達爾文說狗的血管中流淌着犬類動物混雜的血液。什麼意思呢?翻成白話文就是狗是雜交來的。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狗起源于狼,狗的進化曆史上确實出現了頻繁的雜交。
達爾文非常睿智。他從家養條件下的變異開始論述,之後再延伸到自然條件下的變異。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的過程非常符合大家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這就是他為什麼要把《家養條件下的變異》放到第一章的原因。
一直以來,大家對《物種起源》這本書存在着各種誤解,質疑聲也從未停止過。
我今天通過三個問題來給大家進行分析。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一直說“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崇尚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呢?
第二個問題是:人到底是不是由猿猴變來的?如果不是的話,人和猿究竟是什麼關系?
達爾文反對人類社會弱肉強食
最後一個問題是:《物種起源》已經發表了近160年,進化論是不是過時了?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它涉及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内容。
達爾文解決了物種是變的這個問題,他還清楚知道,任何一個物種的變化趨勢都是呈指數級增長,但是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物種留存下來呢?生存鬥争的結果導緻适合生存的個體被保留來,不适合的被淘汰,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然選擇,也叫做适者生存。
然而,衆所周知的“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這句話并不是出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而是嚴複的《天演論》。《天演論》也并不是翻譯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而是赫胥黎的《進化論和倫理學》。嚴複在翻譯這個著作的時候他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達爾文引用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來解釋“自然選擇”學說。由于環境的變遷、食物的短缺、天敵的捕食等等因素,導緻任何一種生物都不可能無限指數的增長,都會有上限。
達爾文給我們的例子是,假設大象能活一百年,一對大象能夠生六胎的話,那麼經過750年,大象就能夠産生1900萬頭。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後代呢?就是由于生存鬥争、自然選擇,你現在見到的大象非常非常之少。
适者生存并不等同于強者生存。我們通常所說的優勝劣汰,優和劣是相對的。
比如說兔子和老虎孰優孰劣?通常我們都會覺得老虎是強者,兔子是弱者。但是從生育能力這個角度上上看,兔子繁殖能力遠比老虎要強。所以大家經常能看到的現象是老虎先滅絕了。所以說兔子和老虎孰優孰劣是相對的。
達爾文的支持者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斯賓塞和優生學創始人高爾頓将達爾文“适者生存”的學說簡單地用于人類社會,進而推導出既然人類社會應該優勝劣汰,我們就不應該保護和同情那些弱者。
其實達爾文根本不是這麼想的。達爾文在他的《人類的起源》一書中,非常明确地反對将其學說直接用于人類社會。他認為人類應該同情和救助弱者。同情和救助弱者是強者的表現,是人類社會進步和文明的象征。
人是猴子變來的=你是你的堂哥變來的人是不是猴子變來的?說起這個事比較有趣。
不久前,印度發生了一個新聞,印度教育部一位負責高等教育的部長薩提亞帕爾辛格表了一番言論。他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的,因為我和我的祖先,無論是生活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誰都沒有看到猿猴變成過人,所以印度應該禁止教授進化論這種錯誤的理論。
此番言論一出,立即遭到了印度學術界兩千多位科學家的聯名反對。大家說不能讓他得逞,他要是得逞的話,那麼全世界的人都會看低我們。這簡直就是人類社會的退步。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和猴子的關系呢?
在一個家族中,你通常會認為你和親哥哥的關系要比你和堂哥的關系更近一些。為什麼?因為你和親哥哥的血緣關系,往上追溯是追溯到你父親。但是你和堂哥的關系,就得追溯到你祖父。
一個人從自己到祖父的時間差不超過一百年,而人和黑猩猩的時間差是五個百萬年到七個百萬年,與森林古猿的時間差大概在七個百萬年,人和猕猴的時間差則在兩千五百萬年到三萬萬年之間。所以,說人是由猴子變來的,其實比你說你是由你堂哥變來的還荒謬。
因此,沒有任何一個生物是由現存的另一種生物演變而來的。正如你不能說烏龜是青蛙變來的,但是你可以說他們倆有共同祖先,他們都是由他們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
進化論也在進化最後一個問題:進化論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呢?我們經常在不同的媒介上看到: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誰推翻了,或是達爾文自己把自己的理論推翻了的言論。
如何判斷進化論是否過時呢?非常簡單。隻要問以下幾個問題:
變異是不是普遍存在的?
生存鬥争是不是還存在?
生存鬥争的結果是不是導緻适者生存?
如果答案還是是的話,那麼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沒有過時。
與進化相關的雜志,是否還在發表文章?如果是的話,進化論就沒有被推翻。
是不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就一點毛病都沒有了呢?也不是。達爾文在《變異的法則》那章上就寫道:我對變異的法則一無所知。多麼直白!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之後,大家都非常認可他的進化理論,卻對選擇理論不太感興趣,甚至覺得是有問題的。直到達爾文去世五十年後,當群體遺傳學的發展和進化論結合起來了形成了一個新的流派——現代綜合論,才讓選擇學說落地生根,被大家廣為認可。
現代對基因組的研究,又将新選擇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外,傳統的形态學、分類學、古生物學、發育學、生物地理學,在現代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的推動下,正在改變着我們對進化的認識。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今年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看到了象龜、鬣蜥和最貼近赤道的加拉帕戈斯企鵝,而看到最多的是達爾文的金蘋果,也就是地雀。關于地雀,科學家們已經能夠用基因組的方法很好地證明了達爾文當初的設想。這些地雀是輻射進化的,它們的差異很大,不同地雀吃不同的食物,且占據不同的生态位。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還誕生了一個傳奇故事。一對号稱科學界的神雕俠侶——普林斯頓大學的格蘭特夫婦在此觀察地雀四十年,發現兩種地雀雜交能夠産生一種新的地雀,這一過程隻需三代便可完成。新種地雀在鳥鳴、喙形和體型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立的大鳥譜系。
這對達爾文來說,也應該是一個驚喜。因為他也難以想象,原來物種形成的速度居然有這麼快!
當我們回顧達爾文的進化論,反思關于它的種種誤解時,就會明白達爾文的貢獻并不在于他推翻了什麼,而是他改變了我們認識自然世界與我們自身的看法。達爾文的過人之處在于當我們在質疑某事時,他已經準備好了反駁什麼或者支持什麼的證據。
達爾文對他的學說是超然自信的。他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而他的自然選擇學說也受到了曆史的檢驗并被曆史選擇了下來。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點擊藍字“了解更多”,獲取更多「造就」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