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輸送血液的管道,遍布人體全身。血管按構造功能不同,分為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三種。其中,主動脈和大動脈的管壁較厚,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當心髒收縮射血時,大動脈管壁會擴張,當心室舒張時,管壁彈性則會回縮,繼續推動血液。
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一種叫做動脈硬化的情況就會出現,動脈壁開始逐漸變硬、失去彈性。假使患者本身還具有肥胖、抽煙或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那麼不僅會造成動脈硬化加重,還會導緻血管内壁出現局部脂質積聚、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沉着,形成外觀呈黃色粥樣的斑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它的危害是會導緻血管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如果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脫落,還會形成栓子進入循環,導緻栓塞。如果病變發生在腦血管,則會引起腦供血不足、腦梗死、腦栓塞等;發生在冠狀動脈,則會導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如果發生在四肢動脈,則被診斷為動脈硬化閉塞症。
動脈硬化閉塞症多見于腹主動脈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動脈,上肢動脈較少受累。發生在腹主動脈與兩髂總動脈者稱為Leriche綜合征,而發生在下肢大中動脈則被稱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本病起病隐匿,進展緩慢,按照肢體缺血程度,分為局部缺血期、營養障礙期和壞死期,常呈周期性發作,症狀逐漸明顯和加重。主要臨床表現有患肢怕冷和麻木、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缺血性壞疽和缺血性潰瘍。
患肢怕冷、麻木
動脈硬化閉塞症在局部缺血期出現的症狀是患肢麻木、發涼、怕冷。檢查發現患肢皮膚溫度稍低,色澤較蒼白,足背或胫後動脈搏動減弱,可反複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朋友會把下肢動脈硬化症的發涼怕冷症狀誤認為是出現了“老寒腿”,其實兩者并無關系,老寒腿是指膝關節炎。
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
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一般出現在營養障礙期,局部缺血期可能有輕微間歇性跛行。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時,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後,上述過程和狀态再度出現。
靜息痛則是當病變發展,患者下肢缺血加重,肢體在靜止狀态下也發生疼痛,且疼痛持續存在,一般經休息不能緩解,夜間可更加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期患肢皮膚溫度顯著降低,明顯蒼白,或出現紫斑。皮膚幹燥、無汗、趾(指)甲增厚變形,小腿肌萎縮,足背動脈和(或)胫後動脈搏動消失。
缺血性壞疽和潰瘍
當動脈硬化閉塞症症狀繼續加重,進入到了壞死期,患肢趾(指)端發黑、幹癟、壞疽、潰瘍形成。疼痛劇烈且呈持續性,迫使病人日夜屈膝撫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體以減輕疼痛,肢體伴有明顯腫脹。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消瘦、貧血。如果繼發感染後,幹性壞疽變成濕性壞疽,出現高熱、煩躁等全身毒血症症狀。由于糖尿病周圍病變本身也可能導緻下肢潰瘍的形成,這時候據需要根據體征來分辨缺血性潰瘍和神經性潰瘍。(表1)
表1 神經性潰瘍與缺血性潰瘍的症狀體征比較
來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診治指南》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綜合治療方式包括清除危險因素、加強運動,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減少和控制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
包括戒煙、控制高血壓、降血脂、控制血糖等。吸煙與動脈硬化密切相關,下肢動脈閉塞症的病人應首先戒煙,降脂治療應至少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至<2.6毫摩爾/升,并控制好血壓,有助于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降低間歇性跛行加重的危險。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控制餐後血糖同樣有助于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
肢體鍛煉和保持衛生
适當的體育運動對循環系統功能調節和促進血脂代謝有幫助,發生動脈閉塞後,每日進行适度的肌肉鍛煉或活動可改善肢體側支循環,是預防本病的積極措施。
保持患肢皮膚衛生,避免外傷和感染。剪趾甲時應特别小心,避免損傷軟組織。洗腳水不要過熱,也不要使用粗糙的毛巾擦幹皮膚。洗腳後可用粉劑保持足部滑潤以免鞋襪磨擦。足部不要用熱水袋,夜間蓋被時可利用支架,避免厚重被褥壓迫足部導緻血流不暢,産生潰瘍。
藥物治療
患者還可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進行中醫中藥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診治指南》中就提到了相關辯證與治法。(具體用量需詢問專業醫生)
(1)寒凝血瘀證:肢體明顯發涼、冰冷、呈蒼白色,遇寒冷則症狀加重,步履不利,間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脹,休息減輕。舌淡,苔薄白,脈沉遲。
病機概要:寒濕之邪阻于脈絡,則氣血凝滞,經絡阻塞,不通則痛。四肢氣血不充,失于濡養。治法:溫經通脈。治宜溫通活血,用陽和湯加味。用藥有熟地黃、黃芪,當歸,幹姜、懷牛膝,地龍,麻黃。
(2)血脈瘀阻證:肢體發涼怕冷,疼痛,步履沉重乏力,活動艱難,嚴重者持續疼痛,夜間尤甚、徹夜不寐。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紅色、青紫色。舌有瘀斑或舌紫绛,脈弦澀。
病機概要:邪阻脈中,經絡阻塞,氣血凝滞,氣血不達四末,失丁濡養。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治宜益氣活血,内服桃紅四物湯加味。用藥有川芎,當歸,生熟地,赤芍,柴胡,枳殼,桃仁,紅花,炙甘草。
(3)氣血虧虛證:患肢皮膚幹燥、脫屑、光薄、皲裂,趾甲增厚、變形、生長緩慢,汗毛脫落,肌肉萎縮。出現身體消瘦而虛弱,面色蒼白,頭暈心悸,氣短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病機概要:氣血虧虛,肢端失養,久則肌肉萎縮,患趾潰破。治法:補益氣血。藥用八珍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用藥有熟地,當歸尾,黨參,白術,地龍,黃芪,茯苓,川芎,當歸,赤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