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漢字的經典文化?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從遠古的刻符到甲骨文、金文,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行書、草書,漢字的不斷演變彰顯了中華文明連綿不絕的傳承;數千年前的商代器具,卻在造型上與文字相通,讓我們得以窺探先人生活的一角;成書于東漢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的第一部字典,更是黃河流域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體現……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字是其重要的載體與見證如今,古老的文字學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弘揚漢字的經典文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從遠古的刻符到甲骨文、金文,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行書、草書,漢字的不斷演變彰顯了中華文明連綿不絕的傳承;數千年前的商代器具,卻在造型上與文字相通,讓我們得以窺探先人生活的一角;成書于東漢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的第一部字典,更是黃河流域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體現……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字是其重要的載體與見證。如今,古老的文字學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日,第八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國内專家學者再次聚焦古文字研究。論壇由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學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來自甲骨學、文字學、考古學、簡帛學、文博研究、人工智能等多領域的60餘名專家學者,以“甲骨文等古文字及新出土文獻研究”為主題,展開深入研讨。
文字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是本次論壇的焦點。多名學者從考古學的角度對甲骨學、古文字學等進行探索,強調了多學科融合對文字學研究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一曼結合自己在殷墟參與考古發掘的親身實踐,強調将考古學與甲骨學研究相結合,對于釋讀甲骨文、理解造字本義的重要作用。
劉一曼以甲骨文中的“酉”和“尊”字為例,講述了考古發掘實物對甲骨文隸定的作用。甲骨文中的“酉”字像尖底的大口尊,是一種主要用于盛酒的器物。“尊”字則通過人手捧酒尊,體現雙手奉酒于神前祭祀的字義。而甲骨文中還有一個表示二人相對站立、以手持尊的字型,在前人的研究中并沒有得到隸定,劉一曼認為該字應是“尊”字的異構或繁體。她結合2021年6月下旬在河南安陽大司空村考古新發掘出土的巨型大口尊實物闡釋,該大口尊高112厘米、口徑近60厘米,在盛酒之後需二人雙手捧着才能搬動。而未知字型中間的“酉”,高度接近兩邊“人”身高的2/3,正是出土的這種巨型大口尊的形象寫照。
科技的發展對文字學研究,尤其是古文字學研究同樣大有裨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黃天樹介紹,随着印刷技術的提高,甲骨著錄有了高清彩照、六面彩照等方式,彩照可以在計算機裡放大觀察,這極大改善了甲骨學的研究條件,使古人在甲骨上留下的相關信息得以全面收集并如實呈現。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莫伯峰則展示了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前九輯進行編聯測試的成果,分享了提高編聯正确率的經驗。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文字學,成為文字文化愛好者。據了解,論壇預熱新聞的點擊量達到了122萬人次,直播在線人數突破218萬人次。國内各高校師生、社會公衆通過網絡了解古文字研究發展最新情況,學習古文字專業知識。古文字學正逐漸走入公衆視野,成為人們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曆史文化的窗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