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獲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讨論通過,拟提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随後,草案經過市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三次聽取全體市人大代表意見,最終在2019年上海兩會期間審議和表決。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從讨論通過到正式實施,過去307天内,上海的垃圾分類工作如同這部法律一樣經曆千錘百煉,并已走入市民生活。
上海人大調研生活垃圾分類資料圖。圖片來源:上海人大這場有3000萬城市人口集體參與的法治實踐,已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上海這座城市的習慣與精神面貌。
本質上來看,上海進行垃圾分類是一場對“垃圾圍城”的反圍剿戰。
近年來,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城市規模擴大,上海市生活垃圾的産生量不斷增加,2018年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運量接近2.6萬噸,年均生活垃圾産生量超過900萬噸。
早在1996年,上海就已經意識到城市生活垃圾所産生的相關問題,并已開展了多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并于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上海市政府連續七年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列入實事項目,2014年出台政府規章《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
國務院2017年出台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确上海等46個城市要在2020年年底前,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同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列為重點調研項目,2018年将該項目列為正式立法項目。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肖貴玉曾指出,經過多年實踐,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在堅持全程管控、确保系統推進、推動社會參與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經驗。這些經驗需要通過地方立法将其制度化、法治化。同時,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還存在着全程分類管理體系不健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有待加快推進、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亟需學習和借鑒國際國内先進經驗,發揮立法智慧破解難題,推動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2018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和上海市政府相關領導為雙組長的立法工作領導小組,全力主導推進立法工作。當年9月、11月、12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三次對條例草案充分審議,反複打磨條例草案的框架結構以及關鍵條款。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還會同上海市政府對生活垃圾規劃編制、回收體系建設等難點問題進行了四次專題協調。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作為市、區兩級人大代表下社區活動的主題,聽取市民意見近20000人次,并發放30000餘份調查問卷;三次征求全體市人大代表對條例草案的意見,共有270多位代表提出380多條意見建議,其中50多條意見建議被采納。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先後組織150多位市人大代表參加立法實地調研和代表論壇。條例草案向社會公布後,共收到280多條修改建議。
聚焦實踐中的堵點問題和關鍵條款,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曾深入上海市10多個區、40多個住宅小區、20多家企業開展立法調研。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曾在虹橋街道舉行立法聽證會,就生活垃圾分類标準、收集容器設置、大件垃圾管理三項内容,在居民“家門口”直接聽取意見;赴廣州、甯波、杭州、廈門、大連、青島等城市考察學習立法和工作經驗。
在職能部門為法規進行“錘煉”的同時,上海的部分小區早已開始行動。
長甯區虹橋街道愛建居民區中華别墅小區是上海最早嚴格實行垃圾分類的小區之一。早在2017年8月1日,該小區就做到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定點定時投放、兩網融合。通過宣傳動員,該小區早在2019年2月就實現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100%,分類準确性保持在98%以上,定時定點投放率保持95%以上。
中華别墅小區的垃圾分類宣傳畫。圖片來源:上觀新聞中華别墅的成功,來源于基層治理的“精細”二字。
愛建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徐秀說,“開始分類後的第一個月工作最為艱難,居民要改變多年生活習慣,有的上班族生活節奏太快沒時間細分,我們一一督促糾正不分類行為;還要不定時巡查全小區,防止亂扔垃圾;垃圾廂房攝像探頭拍到不分類投放的,樓組長和居委幹部就上門找當事人宣傳、做思想工作。”
徐秀透露,從2017年初開始,社區幹部和志願者花了近半年時間上門宣傳;邀請專業人士為居民培訓分類方法等相關知識;收集居民“金點子”,反複修改分類試點方案和細節;為打消居民對後端處理的顧慮,在垃圾廂房牆上畫出“垃圾的旅程”,每類垃圾投到哪個顔色的垃圾桶、哪些單位負責收運、送到哪裡、各自如何處理等都明明白白。
中華别墅小區的經驗随後被複制到更多的社區。
目前,中華别墅所在的長甯區完成1003座生活垃圾箱房的标準化改造,實施“兩定”的小區,居民參與率超過95%,投放準确率超過98%。
分類投放習慣的養成,帶來的是末端處理效率的提升。據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今年5月,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達到3213噸/日,較2017年增加15倍;濕垃圾分出量已達到6220噸/日,較2017年增長77%;幹垃圾處置量控制在20679噸/日。
“兩增一降”所帶來直接結果是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将對環境“更友好”。
根據深圳市環科院和同濟大學共同的研究,我國食品廢物(即一般條件下的濕垃圾)本身含水率高,且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比過半,從而提高生活垃圾整體的含水率。通過垃圾分類将濕垃圾分離,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生活垃圾整體含水率(40%左右)。
其中,光大證券公用環保研究團隊編寫的報告顯示,在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之後,上海市内産生的生活垃圾含水率可從58.34%降至13.89%。
低含水率不僅有利于提高末端的分選效率,同樣會提升垃圾的低位熱值。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究表明,生物質垃圾分類率(即将濕垃圾從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的比例)越高,剩餘垃圾的低位熱值提升的程度越大。
熱值的提升,将直接減少一級緻癌物“二惡英”的釋放。
該報告引用據浙江大學和杭州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的研究指出,對經過分類和未分類的生活垃圾進行對比焚燒處理,在總輸出發電量提升以外,國際毒性當量(I-TEQ)顯著降低(從13.38 ng/Nm3降低至9.28 ng/Nm3,降幅44%),二噁英含量同樣顯著降低(從132.99 ng/Nm3降低至73.8 ng/Nm3,降幅達80%)。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效果圖。圖片來源:上海城投目前,在上海,已有12座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實現開工目标。這些項目中,濕垃圾處理設施6個、焚燒設施5個、殘渣(應急)填埋場1個,剩餘4座尚未開工。這些設施将為生活垃圾處理提供更環保的方案,而垃圾分類也将促進這批設施垃圾處理效率的提升。
以全球最大的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為例,垃圾分類實施後,該設施在焚燒過程中使用煙氣淨化系統采用“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減溫塔+幹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濕法+煙氣再加熱+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組合的工藝,煙氣排放嚴格達到國家标準和歐盟2000标準,甚至可以達到天然氣燃燒後的超淨排放标準。
“垃圾圍城”,未來将不再威脅上海的綠水藍天。而垃圾分類這件“小事”,還将可能催生一片新 “藍海”。
在生活垃圾分類将變革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時,以智能回收終端、信息管理平台、環衛設備制造為代表的細分市場也迎來了絕佳的機遇期。
據測算,2020年底前,新增濕垃圾和有害垃圾運輸車輛采購需求近20億元;2025年底前,新增運輸車輛需求80億元。
據光大證券公用環保研究團隊預估,垃圾分類将進一步推動相關環衛設備車、中轉站、垃圾箱的更新換代,從2019-2020年,增量市場共約84億元、2021-2025年每年平均約40億。與此同時,垃圾分類還将增加廚餘垃圾處置市場投資及運營需求:增量投資建設市場為588億元,增量運營空間143億元/年,并促進千億産值再生資源領域規範化、體系化發展及利潤的重新分配:“拾荒者”将被替代、“小作坊”将開啟供給側改革、“經銷商”盈利将被壓縮。
近期,股票市場中,因生活垃圾分類而衍生的“垃圾概念股”表現搶眼,龍馬環衛、維爾利、綠色動力,上周5個交易日内分别上漲44.20%、35.90%、34.40%。截至6月25日收盤,綠色動力再次漲停,龍馬環衛股價上漲4.55%;維爾利股價下跌7.78%。
業内認為,固廢全産業鍊市場空間有望達到千億元,行業市場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但這個行業的模式、技術等等尚需要不斷進化,對于很多相關公司來說,競争必定會非常激烈,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藍海中的戰役。
從生活習慣到環境改善,并帶來行業變革,生活垃圾分類小習慣的改變,已經拍出了城市進化的巨浪。
而站在新起點前,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遠景已經繪好。
根據規劃,上海将在2020年底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達到國内領先水平的目标,條例在建立健全全程分類體系的同時,也有專章促進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同時,條例強調,垃圾産生者、政府部門、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社會組織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對于上海市民而言,随着7月1日,生活垃圾分類進入法治化階段,一段新征程也随之開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