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莊裡的養豬場,環境好似“桃花源”
提示音:“消毒即将完成,請注意離開感應頭的感應區,請您盡快離開,也避免重複消毒……”
我是記者何偉奇。剛剛響起“消毒提示聲音”的地方,是我進入廣東省鶴山市綠湖農莊有限公司養豬場外場的一道消毒關卡,也是我這次蹲點采訪的起點。
胡永耀:“先跟你們道個歉,因為我在裡面管生産,不方便出去接你們。我們先上車……”
這位正在向我做介紹的是農莊生産總監胡永耀。
記者何偉奇采訪農莊生産總監胡永耀(右)
來農場之前,我印象中的養豬場就是在一排排低矮的豬舍裡,傳來一陣陣“哼哼”的豬叫聲, 空氣裡飄蕩着濃烈的豬糞味。而這裡的一切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平整的水泥路把農場裡面各個區域都串聯起來,道路兩旁長滿了五顔六色的小花,中間露出一節一節的通氣管道,胡永耀告訴我,這是農場裡封閉式收集豬糞的沼氣發電管道。
胡永耀:“40多萬立方米的沼氣池,産生的沼氣可以供應兩台機組滿負荷一天24小時運轉,一年下來節省的電費,不光(供應)我們用的這一塊,還有大概1000萬(度)左右盈餘,沒有任何固體物(投入),又給我們創造了經濟效益。”
新型豬舍,發明專利就有7個
汽車在幾棟五層高的“宿舍樓”前停了下來,胡永耀告訴我,這可不是人住的,而是具有多項自主專利的新型豬舍,不僅有中央風井排廢氣系統,還配有中央漏鬥型集污排廢渣系統、分層通風換氣系統、水簾降溫系統、地暖系統、整體多功能養殖系統,以及全自動的喂料系統,聽起來就透着“高科技”。
5層樓高的豬舍遠景
胡永耀:“高層養豬去年獲批了7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還有一個發明專利在審查當中。非常節約土地,相當于傳統豬舍10%~20%,防禦範圍相當于傳統的10%左右。我們能看到白色的(樓)是四棟。每一棟5層,每一棟的存欄量是1萬頭肉豬。”
記者:“正在(建)起的那一棟呢?”
胡永耀:“那一棟是16,000頭存欄,然後遠處白色的是母豬生産區,那一棟樓房有2500頭母豬,包括從配種到廠房。”
在距離豬舍高樓約50米的地方,有幾間小平房,那是飼養員住的地方。雖然離豬舍很近,但是一點豬糞臭味都聞不到。綠湖農莊總經理助理馮旭告訴我,因為做好了環境的優化,所以工人生活在那裡也不會反感,而且如果豬舍出現什麼問題,人員很快就能到位,有利于生産水平的提高。
馮旭:“我們當年建場的時候也是和傳統豬場一樣的,也是臭。這臭氣我們自己聞起來不舒服,推己及豬,它們也會不舒服,所以我們這麼多年就用各種手法去處理。這裡面有一個實用新型的專利,是通風排廢氣系統。”
在新型豬舍裡,喂豬不再是一日三餐,而是根據養豬營養師調配飼料,按需投放;而小豬出生後将先進保溫室,然後再根據成長階段進入不同樓層的區域。在良好的生産和生長環境下,得以“身心健康”成長的肉豬,肉質口感都會更好。
據海關統計,2018年,這裡出口港澳生豬數量超過10萬頭,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是全國最大的生豬出口基地。
胡永耀:“我們今年供香港的優質豬是12萬頭,如果明年的話計劃是要達到20萬頭。加上珠三角地區内銷的數量,今年我們可以達到16萬。”
記者:“我們除了提供香港的豬肉之外,還能夠保證江門當地豬肉的供應?”
胡永耀:“對,目前的比例大概是30%左右内銷,因為我們承擔供港任務比較重,要優先保證這一塊。”
記者:“這幾年我們供港的豬肉量怎麼樣?”
胡永耀:“比較穩定。2018年出口了10.5萬,今年可以做到12萬,明年計劃是做到16萬,每年都有大概10%至20%的遞增。”
記者:“價格方面保持穩定,還是稍有上漲?”
胡永耀:“價格要根據市場來定。今年的價格相對比較高。随着國家政策扶持,生豬供應量恢複了以後,價格也會回落。”
智能化系統高效養豬,政策支持也不能少
在蹲點過程中我發現,由于配備了智能化系統,一棟五層樓的豬舍,一萬頭豬的飼養員隻有五個人,一個人管一層,負責日常喂豬搞衛生。另外還配置了兩個技術員,負責打疫苗和檢查。雖然養豬場裡實行8小時工作制,但是在廣東氣溫驟降的那幾天,飼養員們都自覺地加班加點。胡永耀半夜裡還來豬舍巡查了一番。
胡永耀:“我晚上進來主要就是看豬有沒有凍到。因為小豬對溫度非常敏感,小豬怕冷,母豬怕熱。母豬不能溫度太高,但是小豬又不能冷到,隻能用一個小帳篷挂上小的保溫燈罩,罩住小豬生活的範圍,确保這裡有25、26度以上。母豬20度或者18度會比較舒服。檢查小豬會不會凍到,是我每天晚上進來巡欄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豬肉關系着廣大老百姓的餐桌,和胡永耀一樣上心這些小豬仔的還有當地政府。今年,胡永耀在政府的指引下申請了資金補貼,将繼續投入到養豬場的消毒防疫工作中去。除此之外,當地農業部門對養豬戶們還有哪些扶持政策呢?帶着疑問,我找到了鶴山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鐘振超,他告訴我,資金補貼、貸款優惠當然必不可少,技術支持也是近期他們的工作重心之一。
記者何偉奇采訪鶴山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鐘振超(右)
鐘振超:“對于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我們農業農村局曾經多次組織專家進行宣講,把防控的技術對各個養豬企業進行宣傳,然後針對每一個場的特殊情況,跟他們協商如何去構建生物防控體系。各種有效措施都已經得到了應用,我覺得(産量)應該是一個逐漸回暖的過程。”
這次在綠湖農莊的蹲點采訪,讓我有一種“身處桃花源裡養豬”的感覺,外面的人很難進來,裡面卻别有洞天,新能源、新科技、新理念……在養豬場裡都能看到。面對危機,這裡的養豬企業邁出大步,走上了綠色發展、創新變革之路。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月,全省5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生豬存欄環比上升4.8%,首次止跌回升;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個月增加,比7月份增加20.2%;主要的大型養豬企業加快恢複産能,已接近正常水平。
今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成為我國民生焦點。一頭連着城鄉居民的“菜籃子”,一頭連着農民增收的“錢袋子”,豬價波動牽動着國計民生。 從8月底開始,7部門接連出台17條生豬生産扶持政策,全國31個省份均出台文件,細化措施,一場生豬保供穩價之戰正在打響。中國之聲特别策劃《保供穩價在行動》,特派多路記者蹲點大型生豬養殖企業、中小養殖場(戶),帶來生豬養殖、防疫、市場等各個環節近距離調查報道。
往期回顧
層層保護下的“二師兄”:接近一個養豬場有多難?
讓農民還敢養豬,關鍵是什麼?
沐浴更衣數次消毒……記者竟在這裡見到這樣的“二師兄”
擔心“豬在囧途”?如今……
為了見TA一面 我被隔離了兩天三夜……
主創人員
總監制:蔡小林
總策劃:高岩
審稿:樊新征
策劃:朱敏、張明浩
記者:何偉奇、朱子榮
編輯:朱星曉
新媒體:周文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