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1 05:49:37

什麼是國粹?這實在是一個大話題。

京劇是國粹,昆曲是國粹,詩詞是國粹,書法是國粹,好吃的人,恐怕要把川菜、粵菜、淮揚菜也拉入國粹!

這許許多多的國粹,從哪兒開始講?怎樣聊才聊得完?

王充闾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小時候還上過私塾,私塾是他堂叔創辦的,請了鄉裡一位飽學之士做先生。學生很少,隻有兩個,一個是他,一個他堂叔的獨生子。

私塾年年都要貼鮮紅的對聯。先生說,對聯和格律詩淵源很深,格律詩的颔聯或者頸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合乎規矩的對聯。

而且,對聯寫在紙上,自然也是書法藝術,這是地地道道的國粹。對聯起源于五代,在兩宋成型。到現在,誰家過年不貼對聯呢?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對聯有什麼講究)1

對聯的講究可有不少。有一天,私塾先生帶兩個學生出去遠足,街上行人匆匆,車水馬龍,先生随口出了個上聯,叫“車馬長驅,過橋便是天涯路”。

兩個孩子想了一會兒,對出下聯,叫“輪蹄遠去,揮手都成域外人”。

對得怎麼樣呢?在平仄和對仗這方面,孩子們下過苦工,做得很好。另一方面,先生說他們犯了一個毛病,叫“合掌對”。

什麼叫“合掌對”?就是不能把字義相近的詞拿出來配對。“天”對“地”,“雨”對“風”,這可以,這是相對的。

我說“千秋”,你對“萬世”,這可不可以呢?這不行,因為這兩個詞都表示漫長的時間。同樣,“雪浪”對“銀濤”也不行,因為這兩個詞說的都是浪花。

在行家看來,“合掌對”還在原地打轉,沒有更上一層樓的驚喜,看多了讓人厭煩。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對聯有什麼講究)2

再看孩子們對的對聯,“輪蹄”對“車馬”,“域外人”對“天涯路”,這基本還是一樣的意思,是犯了“合掌對”的錯誤。

那這副對聯怎麼對比較好呢?先生說,上聯“車馬長驅,過橋便是天涯路”,講的是分别、别離,下聯嘛,講歸來後的重逢就好了。

别離對重逢,一悲一喜,正好對得上,比如說“襜帷暫駐,觌面渾疑夢裡身”。

後來,兩個孩子長大了,其中之一的王充闾,成了散文大家,所謂“南秋雨,北充闾”,南有餘秋雨,北有王充闾,這是人們對他的贊譽。

王充闾寫了一本書,《國粹:人文傳承書》,用他擅長的散文,寫他心目中的國粹。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對聯有什麼講究)3

王充闾和朋友們吃飯聚餐,有一位老教授經常出席。

老教授每次來都帶一個本子,開席之前,拿一個碗扣在紙上,沿着碗口畫一個圈兒,代表今天的飯桌,然後一一填上大家的名諱——這是給大家安排座次。

老教授每次吃飯都是如此,經年累月,排座位的圖,已經積累厚厚一大本了。作者見了心想:這位老先生細緻到如此的地步,真是有心人。

大家夥兒吃個飯,用得着這麼講究座次嗎?古人可是很講究,司馬遷的《史記》,多次寫到曆史人物是怎麼坐的。

比如著名的“鴻門宴”,上來先介紹在場人物的座次:項羽、項伯東向坐,也就是坐西朝東,這是當時最尊貴的位置;範曾坐北朝南,這就次了一點兒;劉邦坐南朝北,更次了;張良坐西朝東,這是最卑微的位置。

單從座位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來,項羽給自己安排了最好的位置,等于向劉邦宣告,我項羽已經準備稱霸天下了。

太史公一而再、再而三地講人物座次,因為從這裡可以看出尊卑和主從的關系。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對聯有什麼講究)4

古時候,座次屬于“禮”的範疇。孔子講:“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不學禮儀的話,是沒辦法立身做事的。

如果坐了不該坐的座位,結果如何呢?有時候會很慘。

唐代宗廣德二年,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在這一年凱旋歸來。功臣還朝,自然要準備隆重的禮儀來迎接。皇帝派右仆射郭英義主持這次活動。

郭英義這個人沒有什麼格調,他覺得這是個巴結權貴的機會。郭子儀還朝的時候,文武百官都要去迎接,按理來說,那應該根據官員的官階啊資曆啊來安排座次。

可是郭英義為了巴結宦官魚朝恩,硬是違反規矩,把魚朝恩的座次放在了各位尚書大臣之上。這什麼意思?等于公開表示宦官的地位在朝臣之上了!

對聯的規矩有哪些(對聯有什麼講究)5

魯郡公顔真卿一身正氣,馬上給郭英義修書一封——衆目睽睽之下,你郭英義竟然敢違反禮制,獻媚宦官,跟大白天打劫有什麼兩樣!

這封信是書法史上著名的《争座位帖》,顔真卿的文采、書法,以及仗義執言的豪情,共同成就了這件國粹精品。

座次固然重要,但老是泥古不化,也是不應該的。

2012年,南京大學慶祝建校一百一十周年,請了衆多校友回來參加校慶活動。按慣例,活動都有主席台,設有嘉賓席,主持人先介紹衆位領導。

但這次活動比較特别,組織者認為,回到校園,大家都是同學,同學之間應是平等的,沒有尊卑之分,所以沒有主席台,更沒有什麼嘉賓,大家都是同學。

主持人上台,按照年齡長幼,先介紹的是1939年和1944年入校的兩位老校友。雖說打破了常規的座次和規矩,卻讓人感到了别樣的溫暖。

王充闾從生活出發,觀察散落在我們身上的國粹,彙成了這本書。發現并重視身邊的國粹,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