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21:12:31

教育基礎知識是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知識,而教師招聘考試的複習過程中,不同人物及其相對應的理論,一直是大家所頭疼的問題。哪些流派有什麼代表人物,而代表人物的理論又都是哪些。教育學、心理學都有很多需要大家進行理解記憶的人物。而在心理學中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該理論較為難以理解而讓大家容易遺忘,那就是韋納成敗歸因理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韋納的這一理論的基本知識,從而加深大家對于這一理論的印象。

一、韋納生平簡介

伯納德·韋納(B.Weiner,1935),是當代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興趣是動機情緒和歸因理論。發展了比較著名的歸因理論。他曾發表了有關情緒和動機的許多文章和15本著作。自1965年以來,一直任教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他的主要貢獻有:歸因理論、動機心理學,情緒心理學。

二、歸因理論介紹

在學校情境中,學生常提出諸如此類的歸因問題,如:"我為什麼成功(或失敗) ""為什麼我生物測試總是考不過人家"等等。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Weiner,1974)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

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

努力,個人反省檢讨在工作過程中曾否盡力而為;

任務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任務的困難程度;

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

身心狀态,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

其他因素,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上述五項外,尚有何其他事關人與事的影響因素(如别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

以上六項因素作為一般人對成敗歸因的解釋或類别,韋納按各因素的性質,分别納入以下三個向度之内:

1、控制點: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因素的來源,是以個人條件(内控),抑或來自外在環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狀況三項屬于内控,其他各項則屬于外控。

2、穩定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穩定,是否在類似情境下具有一緻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與工作難度兩項是不緻随情境改變的是比較穩定的。其他各項則均為不穩定者。

3、可控性: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能否由個人意願所決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隻有努力一項是可以憑個人意願控制的,其他各項均非個人所能為力。

韋納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把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劃分成三個維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發展,并且有助于人們對成就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他認為,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會對以後的行為産生重大影響。如果一個人把考試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那麼以後考試還會預期失敗,這是因為能力是一個穩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于運氣不佳,那麼以後考試就不大可能預期失敗,這是因為運氣是一個不穩定性的原因。有成就需要的人會把成就歸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不甘于失敗,堅信再努力一下,便會取得成功。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隻要盡力而為,沒有辦不成的事。

相反,成就需要不高的人認為努力與成就沒有多大關系。他們把失敗歸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歸因于能力不足。成功則被看成是外界因素的結果,如任務難度不大、正好碰上運氣等等。作為對成就需要理論的一個補充,歸因理論特别強調成就的獲得有賴于對過去工作是成功還是失敗的不同歸因。如果把成功和失敗都歸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會增強今後努力行為的堅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與失敗歸因于能力太低、任務太重這些原因,就會降低自身努力行為的堅持性。運氣或機遇是不穩定的外部因素。過分地歸因于這一因素會使人産生“守株待免”的堅持行為,也是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不屑為的。總之,隻有将失敗的原因歸因于内外部的不穩定因素時,即努力的程度不夠和運氣不好時,才能使行為人進一步持原行堅為。

韋納認為,教育和培訓将使人在成就方面發生激勵變化并促進激勵發展。培訓的重點是教育人們相信努力與不努力大不一樣。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韋納成敗歸因理論)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