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民間的故宮,王家大院歸來不看院
中國民居建築素有“北看山西,南看安徽”之說。皖南民居粉牆黛瓦清新,晉商大院高牆深邃富麗。晉商執中國商幫牛耳500餘年,大院群落是他們巨額财富積累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山西靈石王家大院
晉商大院結構嚴謹,一般呈封閉結構,有高大圍牆隔離;沿中軸線左右展開,以四合院為建構組合單元,院院相連,形成龐大的建築群。晉商大院不僅将民居建築文化發揮到極緻,體現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精華,同時,它也是晉商五百年興衰史的見證。
2009年,我來到了素有民間故宮之稱的山西民居,王家大院。
2009年8月 山西靈石王家大院 門票66元
王家大院坐落在山西靈石縣靜升古鎮。靜升王家從始祖王實算起,綿延700餘年。王實務農之餘做豆腐買賣,雖是小買賣,但王實做的是誠信生意。平時農耕,閑時經營,王家從第十世起有人開始經營棉花、雜貨和典當行業,屬初創時期,不具規模,未形成主業,家族仍以農耕為生。
山西人重利,以商賈居首,其次為農,最下者讀書,但王家卻十分注重教育。其家族從八世起,讀書人逐漸多起來,逐漸發展成為宦商家族。
到了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叛亂時,第十四代王謙受、王謙和正在山東河北内蒙一帶做皮貨和騾馬生意,借助販賣騾馬的優勢,王家向朝廷捐獻了24匹軍馬,緊接着又為朝廷籌集軍糧,康熙龍顔大悅給兩人每人一個四品官,以此為契機,王家開始向官場邁進。整個清朝,王家從五品到二品的官員有101位,成為亦宦亦商的特殊晉商。走覽王家大院,這種體會很深刻。
王家耕讀起家,因商宦富族,發迹後與其他晉商家族一樣,大興土木,造居營家。從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擁有包括五巷五堡五祠堂,一條商業街的龐大家族産業。其中五座古堡紅門堡、高家崖堡、西堡子、東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分别以“龍、鳳、虎、龜、麟”五種靈獸命名,總面積25萬平方米以上,不亞于故宮的建築總面積。
目前開放的王家大院紅門堡、高家崖堡、王氏宗祠三大建築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1118間房,面積4.5萬平方米,素有“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的紫禁城”和 “華夏民居第一宅”之稱。
紅門堡主要是當年王家長輩世代居住的地方,高家崖則是在王家鼎盛時期,由王家王汝聰、王汝兄弟修建的。紅門堡居中為“龍”, 高家崖堡居東為“鳳”, 當年王家在整個建築設制中,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體,既遵循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陰陽五行之說,又合乎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倫理道德禮制,同時還在建築的局部和細微之處,汲取了南方園林建築的設計風格,将造院技巧與造園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王家大院建築藝術的一大特色。
紅門堡和高家崖堡之間有一橋相通連
王家大院的建築,有着“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的特征。其建築裝飾是清代“纖細繁密”的集大成者,結構附件裝飾均絢麗精緻,雍容典雅。
山西宅院多為左右對稱前廳後院的格局,按照“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内外有别”的禮制劃分。正院上高下低,中庭開闊,正房高大,廂房低于正房,也小于正房。還有用工房,另有豆腐房、醋房、油房等作坊。
站在觀月樓看着大院的全貌,你才知道什麼叫氣勢。
王家大院整個建築群是院内有院,每個院落又分三進,第一進住的是下人,第二進是主人的起居室和會客廳,第三進才是卧室。其他廚院、花院、長工院、家丁院、書院,大大小小,錯落有緻,曲折回轉,讓生人暈頭轉向有誤入迷宮的感覺。
高家崖堡門樓,三層三丈多高,門匾“寅賓”二字出自《尚書·堯典》,原意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有迎紫氣東來之意。
王家大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三雕”,磚雕、木雕、石雕,堪稱是王家的“三絕”。“天上取樣人間造,雕藝精湛世上絕”,其雕刻内容豐富,刀工精美,活靈活現令人感慨。
影壁
太獅少獅
意寓“子嗣昌盛”。音同“太師”、“少師”,為古代官名,寓世世代代高官厚祿、子孫綿延不絕。
松鼠葡萄,意寓豐收、多子
三元書院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書院沒有華麗的裝飾,顯得樸實簡陋,是适合讀書的僻靜之處。書塾的門由四塊雕花的石頭圍成,門檻是一塊刻有花草的厚石,寓意“腳踏實地”,兩旁石柱上刻有竹子,寓意“節節向上”,門楣上的竹子枝葉相連,寓意“接連不斷”。
石雕柱礎
石雕壁畫童子鬧春
展卷造型的石窗,連卷軸底部細節的雕刻都精益求精
一片葉子還不忘雕上三兩個蟲眼,顯得那麼敦樸可愛
水為财,錢形下水蓋有留住财之意
鉛華褪盡,物是人非,看完王家大院讓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座看不完看不夠的大院,一座“王家歸來不看院”的王家大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