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頭魚,俗名花鲢,學名鳙魚,江湖人稱水質清潔工,别名胖頭魚、大頭魚、黑鲢、麻鲢、包頭魚等,和青魚、草魚、鲢魚并列四大家魚。
要說胖頭魚,就不得不提一道名菜,剁椒魚頭,此菜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間,大儒黃宗憲因文字獄在湖南鄉間躲避清兵追殺。
逃到一不知名的小山村,被山村農夫接待,用釀酒的糟料做餌,釣上一尾胖頭魚,胖頭魚刺多肉少,唯魚頭肥大,農婦用湖南特産的剁椒和胖頭魚的魚頭同蒸,再用鹽來調味即可。
黃大儒吃完之後,深覺其味鮮美,待文字獄平息之後,黃宗憲根據記憶,讓家廚加以改良,于是剁椒魚頭這道美味就得一流傳,并成為湘菜的代表之一。
要說胖頭魚,其實别說不釣魚的人,很多釣魚人,都分不清鲢魚和鳙魚的區别,因為大家往往将鲢鳙合在一起。
而釣友們則将鲢鳙合二為一,統稱為鲢子,釣鲢鳙,也叫抽鲢子,在南方水域,鲢鳙混栖,能釣上鲢魚就能釣到鳙魚。
北方則鲢魚多、鳙魚少,所以北方釣友,釣上的鲢魚多,鳙魚見得少,要說分不清楚,也不奇怪,但是,鲢魚和鳙魚之間,還是明顯區别的。
區别一、鲢魚和鳙魚的遊曳水層不同
鲢魚和鳙魚都是中上層濾食魚種,正因為鲢鳙栖息、遊曳、覓食水層接近,食物和進食方式一緻,這也是鲢鳙合二為一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生理細節上,還是有區别的。
白鲢性情相對急躁,稍受驚吓,就會跳出水面,所以白鲢也被稱為跳鲢,所以白鲢覓食、遊曳的水層,更偏近水皮。
花鲢,也就是胖頭魚,性情更為溫和,但是在進食種類上,花鲢更喜歡葷食,所以水中的浮遊動物,如輪蟲、枝角、桡足類昆蟲,都是花鲢的主食。
也正因這些區别,白鲢喜歡酸甜味的食物,花鲢則喜歡腐臭味的食物,所以,在釣鲢子之前,釣花鲢、白鲢,準備的餌料是不一樣的。
區别二、鲢魚和鳙魚的體型、顔色不同
白鲢身體呈銀白色,頭部的體積相對于魚身而言,顯得比較小,魚嘴也很小,用通體修長來形容,算是比較恰當的。
鳙魚的魚頭非常大,成年的鳙魚魚頭甚至能占身體的一半還要更多,而鳙魚身上有淡褐色、黑色的斑點,這也是花鲢和胖頭魚的名字由來。
區别三、鲢魚和鳙魚的肉質、口感不同
花鲢的肉質細膩,相對白鲢來說,肉質更為緊實,但是吃胖頭魚,主要是為了吃魚頭,花鲢的魚頭富含膠原蛋白,素有胖頭魚就吃頭的說法。
白鲢的食用價值就比較低了,因為白鲢的肉質比較松散,而且魚刺很多,當然,并不是說白鲢沒有好吃的做法,相對花鲢而言,白鲢确實更難吃一些。
也正因為此,花鲢的零售價,比白鲢高很多,在菜市場,白鲢的零售價僅僅隻有2~3元/斤,花鲢的零售價在4~5元/斤。
胖頭魚屬于經濟魚種,是水庫、池塘養殖的主要魚種,經濟價值非常高,其營養豐富,經常食用,據說有增強記憶、補充營養、延緩衰老等食補效果,所以釣上多少條倒是其次,能時不時朵頤一頓,滿足一下饕餮之魂、口腹之欲,才是真正的樂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