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r7和r10差别?《佳能R1或許又要重蹈覆轍面臨尴尬局面,“專微”陣營編号混亂毫無章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佳能r7和r10差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佳能R1或許又要重蹈覆轍面臨尴尬局面,“專微”陣營編号混亂毫無章法》
佳能2018年9月發布“專微”EOS R,至今正好4個年頭,可是4年不短不長的時間過去了,R系列“專微”卻陷入了混亂局面。首先,關鍵核心産品性能被競品頻頻“打臉”,R3研發指标失誤,發布時機不當,先後遇到索尼a1和尼康z9,遭遇重挫,有說R3原本其實就是R1,但和對手頂級旗艦相比,實力不濟,隻好改用R3編号發布。可官方定價又出現不當,居然比z9還要貴,于是市場局面即刻陷入被動。如今R3的市場價格已經下落至3.3萬左右,依然銷售一般,要知道目前數碼相機市場可是加價溢價的環境,可見R3是多麼不受待見了。
佳能發現單反前景堪憂,而索尼通過微單賺的盆滿缽滿,而自家的EOS M無反根本就無法與索尼抗衡,急于進入無反全畫幅市場,顯然有些操之過急,但最錯誤的是思路不清,戰略不當,實施失誤。第一,給自己的全畫幅無反相機起了個拗口的名稱“專微”(專業微單);如果說R3,R5,R5C,R6這樣級别的相機還能稱為“專”,像RP,R10這樣檔次叫做“專”就極不适合了,甚至于性能有明顯缺陷的R7,R稱作“專”也是感覺勉強的。第二,佳能“專微”研發設計“擠牙膏”精明算計陋習不改(以市場為主要目的,不以用戶運用為核心),可還想着嘩衆取寵,技術上卻存在有短闆難以做到技術前列,于是出現一系列失誤;比如R5和R6的“過熱”問題(據影友最新反饋,R7和R10其實也有過熱情況出現),R3和R6為了給後續升級産品留空間,設計像素刻意壓低(R6二代已有升級消息,主要原因就是像素偏低不被用戶認可),R3雖有提升但依然在實戰無法完全信賴的“眼球聚焦”功能,R的“滑動感應鍵”,R7的“多方向搖杆與副撥輪組合”(别扭的位置),R7和R10因産品檔次被故意緩存設限不好用的“預拍攝”功能,等等。第三,佳能R系列“專微”編号考慮不周,陷入混亂;首台“專微”型号使用R就是一個錯誤,R其實是“專微”系統的标志(實際就是LOGO,全稱EOS R系列)。在首架R之後,為了有一台大衆款,就發布了RP,如今可以清晰看出RP的命名也是考慮不周到的。R和RP的編隊,顯示出佳能當時想法過于簡單,R是專業款,RP是大衆款,可是升級換代産品怎麼繼續編号呢?也許不複雜,用MARK123繼續編下去好了但複雜的是接着就遇到了産品細分的問題。佳能很快意識到新的“專微”系列需要像單反系列那樣建立完整的編号體系。于是R5和R6的編号出現,看上去佳能“專微”的型号編排開始走向正規與合理。R5的型号确定,用一個詞形容,叫做“沒毛病”,十分有道理。R5就是對應5D,5這數字是非常重要的,它似乎就是一個“穩固結構的中心”,可以向着兩端伸展有序。R5的性能也與5這個數字匹配,很好承接了單反的榮譽。R6的編号相對就有點随意了,6緊接着5,但R5與R6性能指标差距有點大(主要是R6像素過低),R6的外觀工程設計标準下降也過大,綜合水平“技不配位”,用6編号有偏高之嫌。因為R5的“過熱”問題,佳能如果發布上市不久,就進行升級換代,對于産品形象和聲譽打擊太巨大,于是另辟蹊徑,發布了型号R5C的R5“兄弟專微”,主要任務視頻,C是指“電影機”。這期間,因為在研發戰略戰術和自身實力等原因,R3遇到了不小的尴尬,用R3的型号,究竟是不是R1“降級”未有官方說法,但是佳能數碼單反确實從來沒有3這個編号,仿佛佳能跳躍式想起了單反時代的EOS 3D。不過這并沒有什麼大的不妥,反倒促使人們更加猜想和期待那個遲遲不露臉的R1,也算是為R1打頭陣做宣傳了。R7是衆人期待的APS-C“打鳥和體育機”,應該有單反EOS7D系列的水準和召喚力,性能怎麼也會超出7D二代一大截。但是“專微”R7發布以後,苦苦期待已久的人們發現,這個R7不僅外觀談不上高端大氣上檔次,就連關鍵的性能硬核也是有諸多短闆軟肋,設計了不少“預留的牙膏空間”。R7官方定價相對于前面産品價格,不算太高,但上市沒多長時間,就加價溢價銷售,單機身提價一兩千,還一機難求,市場再度被操控。R7精心降格的外觀與性能,讓專業與資深人士大多處于觀望狀态,R7的前景如同問題R5一樣,才發布上市就有很多人期待改進升級款,不知佳能為何屢屢搞出這樣的無語操作,一切或許都歸結于佳能太算計後續市場。與R7同時發布R10,産品定位沒有下位産品對比,從綜合性能算比較厚道,但也與R7一樣,設了很多“局”,為未來留空間,官方價格5399RMB,但同樣上市不久加價一兩千元以上,甚至單機身有買到八九千元,“饑餓營銷”讓市場貨品難見,高價卻可買到。要說R10的型号制定,也是頗為奇怪,兩位數10就是排列第一,按照佳能編号規矩,數字越小,等級越高,例如個位數1處于頂端,5比6級别高。10至99兩位數,10自然是排列首位。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難道佳能是确定了兩位數的“專微”性能今後不會超過R10?這在技術發展規律上簡直不可理喻。如果兩位數後續産品定位性能超越R10,怎麼來繼續編号呢?莫不成永遠R10Mark123456789......的編下去,不再有20至90數字的編号機型了?回過頭,我們再看看R7,其是APS-C畫幅,卻接着全畫幅R6後面,将6以後的數字用于全畫幅的路堵死了,也許佳能會繼續“打破常規”“出奇招”,用數字8和9為全畫幅編号,這真說不準,如今已經型号數字使用混亂了啊,哈哈。誰又要7是一個著名的非全幅旗艦機編号呢,7不能不用于非全幅機型,但是依照現在這個R7的素質水準,佳能真的浪費了用錯了7這個數字!個位數還有2,4,8,9幾個數字可以啟用,如果7以下隻适合用于非全幅,那僅有2和4兩個備用全畫幅的數字了,但佳能無論膠片單反還是數碼單反,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兩個數字,數碼“專微”會有例外,開啟先河嗎?一切全有可能,都在佳能任性了,嘻嘻。我們再次來分析R這個機型,目前已停産了,它還會升級嗎?筆者認為大概率不會,因為佳能現在建立起了有一定邏輯性(盡管出現了許多考慮不周)的“專微”編号,如果讓當初就欠考慮,同時顯然型号制定不适當的R再出山,除了引起非議以外,沒有多大好處,而且如果R進行升級,連基本的像素都不方便确定,過去就是3000萬級别了,升級後多少像素?4000萬級别趕上R5了,5000萬以上可能沖擊R1,何苦來着啊,R的升級隻是以前購買使用R的人的一種産品情結而已,不會扭轉R退出曆史舞台的結局。
佳能R1發布的腳步越來越近,佳能這次必須做到“兩個基本正确”:一是産品的研發定位策略和技術标準恰當而正确,确保不再發生未發布即被對手“打臉”的尴尬。R1定位沒有争議,就是135格式頂級全畫幅旗艦“專微”,使用領域是新聞體育生态等,使用對象是專業和高級攝影者。關鍵就是技術指标的定位了,這裡面運轉騰挪的空間巨大,但都必須是當下最先進技術,最好有諸多創新技術帶來創新功能。二是R1這次發布必須正确找準時間,不能像R3發布時的前後被索尼a1和尼康z9“羞辱”。發布R1的底氣根本上來自于産品的堅實性能,還有不可忽視的就是定價,莫要忘記R3和z9的“價格倒挂”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恰當時機應該處于對手産品發布空白期,也不能忽視低于R1競品的獨特先發性能,或許,這裡會再次“被打臉”,發布前試用量産定型前的“工程機時間”非常關鍵,情報要真實準确無誤。
R1要發布,競争對手們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尼康不久可能發布全畫幅無反z8,以及非全幅z90,與騰龍加大合作,Z系列鏡頭陣容快速擴展完善;索尼會出大招,改進其日益嚴峻的微單形勢,繼續保持位居第一陣營;富士,奧之心,理光,松下,哈蘇,适馬等等相機和鏡頭廠家也虎視眈眈不甘落後;一場場好戲就在後面。
(原創文章,侵權必究)
歡迎加關注,交流,收藏,分享,轉發,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