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龍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1]”,乘着長風, 扶搖直上。李白用他雄奇飄逸的詩章,支撐了盛唐的璀璨,縱然冰封黃河, 雪滿太行[1],他也依舊氣宇軒昂,抒發了“直挂雲帆[1]”的豪放。遭遇流放 ,遇赦東還時,在朝霞滿天的白帝城旁,他依然發出了“千裡江陵一日還[2]”的快意與暢想。青春一生的李白,從未放棄,從未停止想象,他不停地奔走,不停地吟唱,于是黃河 、泰山、 長江 、長城,化作了五彩斑斓的詩章,代代相傳。
今天就讓我們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的舞台上跟随大唐那氣象恢弘的詩章,去領略大好河山,去巡看無限風光。
康震祝福語:
剛才龍洋給大家朗誦了李白兩句詩,與李白的氣宇軒昂相比,詩聖杜甫給予我們更多的是溫馨厚重和情深誼長,這讓我想起了杜甫非常著名的《贈衛八處士》當中的幾句。詩說“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3]”雖然隻是粗茶淡飯,但情誼确實非同尋常。在我們走向奮鬥的征程中,祝願大家擁有最完美也真摯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蒙曼祝福語:
大唐盛世不僅孕育了李白的豪邁,也孕育了杜甫的渾厚。我一直覺得,如果說李白象一隻蒼鷹,在藍天上翺翔的話,那麼杜甫就像一匹駿馬,在大地上馳騁。所以我也送大家一首杜甫詠駿馬的詩篇:“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4]”
主持人龍洋:
大唐盛世文學氣象萬千,所以我們今天也借着大唐詩人的作品,祝願我們各位選手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5]”,拿出最好的狀态來,迎接本場也是第五場的比拼。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第5場
-拓展-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金樽(zūn)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xiū)直萬錢。(羞 通:馐;直 通:值)
金杯中的美酒一鬥價十千,玉盤裡的菜肴珍貴值萬錢。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
清酒:清醇的美酒。
鬥十千:一鬥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玉盤: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貴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價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心中郁悶,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裡一片茫然。
投箸:丢下筷子。
箸: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無所适從。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一作:雪暗天)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風雪早已封山。
太行:太行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碧 一作:坐)
像姜太公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乘船經過日邊。
碧:一作“坐”。
忽複:忽然又。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qí)路,今安在?
人生道路多麼艱難,多麼艱難;歧路紛雜,如今又身在何處?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這麼多,如今身在何處?歧:一作“岐”,岔路。安:哪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到時定要揚起征帆,橫渡滄海!
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
會:終将。
雲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裡航行,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雲霧之中。
濟:渡。
詩的前四句寫李白被“賜金放還”時,友人設下盛宴為之餞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卻放下杯筷,無心進餐。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内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後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曆史人物的經曆,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隻覺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能乘長風破萬裡浪,挂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隻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着“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歎“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的心理,急遽變化交替。最後一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态下的内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複回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通過這樣層層叠叠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内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創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2.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出自唐代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zhāo)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清晨告别五彩雲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裡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朝:早晨。
辭:告别。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裡,其間包括七百裡三峽。
還:歸;返回。
兩岸猿(yuán)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猿:猿猴。
啼:鳴、叫。
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祿山,不久,李亨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争奪帝位,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經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重慶境内)的時候,肅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把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朝辭白帝彩雲間”“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态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遊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裡江陵一日還”的“千裡”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裡,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裡”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劄樸》)
“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别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滞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鬓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曆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裡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
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經重慶。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随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3.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出自唐代杜甫的《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shēn)與商。
人生别離不能常相見,就像西方的參星和東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動如:是說動不動就像。
參商:二星名。商星居于東方卯位(上午五點到七點),參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點到七點),一出一沒,永不相見,故以為比。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今夜是什麼日子如此幸運,竟然能與你挑燈共叙衷情。
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
青春壯健年少歲月能有多少,轉瞬間你我都已經兩鬓如霜。
蒼:灰白色。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打聽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蕩不得不連聲哀歎。
訪舊:一作“訪問”。
驚呼:一作“嗚呼”。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真沒想到闊别二十年之後,還能有機會再次來登門拜訪。
昔别君未婚,兒女忽成行(háng)。
當年分别時你還沒有結婚成家,倏忽間你的子女已成幫成行。
成行:兒女衆多。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他們彬彬有禮笑迎父親摯友,熱情地詢問我來自什麼地方?
“父執”:詞出《禮記·曲禮》:“見父之執。”意即父親的執友。執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還來不及講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兒女快把酒菜擺上。
乃未已:一作“未及已”,還未等說完。“驅兒”一作“兒女”。
羅:羅列酒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冒着夜雨剪來了青鮮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我品嘗。
“間”:讀去聲,攙和的意思。
黃粱:即黃米。
新炊:是剛煮的新鮮飯。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shāng)。
你說難得有這個機會見面,開懷暢飲一連喝幹了十幾杯。
主:主人,即衛八。稱就是說。曹植詩:“主稱千金壽。”
累:接連。
觞:飲酒。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喝下十幾杯酒也難以讓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誼深長。
故意長:老朋友的情誼深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明日分别後又相隔千山萬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緒難斷。
山嶽:指西嶽華山。
世事:包括社會和個人。
兩茫茫:是說明天分手後,命運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極言會面之難,正見令夕相會之樂。這時大亂還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覺。
這首詩寫久别的老友重逢話舊,家常情境,家常話語,娓娓寫來,表現了亂離時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滄海桑田”和“别易會難”之感,同時又寫得非常生動自然,所以向來為人們所愛讀。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開頭四句說,人生旅途常有别離不易相見,就像參星商星實在難得相遇。今夜又是什麼吉日良辰,讓我們共同在這燭光下叙談。這幾句從離别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強烈的人生感慨帶入了詩篇。詩人與衛八重逢時,安史之亂已延續了三年多,雖然兩京已經收複,但叛軍仍很猖獗,局勢動蕩不安,詩人的慨歎,正暗隐着對這個亂離時代的感受。
“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這四句是說,青春壯健年少歲月能有多少,轉瞬間你我都已經兩鬓如霜。昔日往來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蕩不得不連聲哀歎。
久别重逢,彼此容顔的變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離時兩人都還年輕,而今俱已鬓發斑白了。由“能幾時”引出,對于世事、人生的迅速變化,表現出一片惋惜、驚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詢問親朋古舊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間了,彼此都不禁失聲驚呼,心裡火辣辣的難受。按說,杜甫這一年才四十八歲,何以親故已經死亡半數呢?如果說開頭的“人生不相見”已經隐隐透露了一點時代的氣氛,那麼這種親故半數死亡,則更強烈的暗示着一場大的幹戈亂離。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沒想到我們已分别二十個春秋,今天還能親臨你家裡的廳堂。“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詩人故意用反問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無幸存的欣慰,又帶着深深的傷痛。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則轉為叙事,而無處不關人世感慨。
“昔别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這兩句是說,相分别時你還沒有結婚成家,倏忽間你的子女已成幫成行。随着二十年歲月的過去,此番重來,眼前出現了兒女成行的景象。這裡面當然有倏忽之間遲暮已至的喟歎。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這四句是說,他們彬彬有禮笑迎父親老友,親切的詢問我來自什麼地方?還來不及講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兒女快把酒菜擺上。
這四句寫出衛八的兒女彬彬有禮、親切可愛的情态。詩人款款寫來,筆端始終流露出一種真摯感人的情誼。這裡“問我來何方”一句後,本可以寫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詩人隻用“問答乃未已”一筆輕輕的帶過,可見其裁剪精煉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這兩句是說,冒着夜雨剪來了新鮮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我品嘗。從中看到處士的熱情款待:酒是讓兒子立刻去張羅的佳釀,菜是冒着夜雨剪來的春韭,飯是新煮的摻有黃米的香噴噴的二米飯。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辦的家常飯菜,體現出老朋友間不拘形迹的淳樸友情。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這四句是說,主人感慨見面的機會太難得,開懷暢飲一連喝幹了十幾杯。一連喝幹了十幾杯還沒有醉意,令我感動你對老友情深意長。
這四句,叙主客暢飲的情形,故人重逢話舊,不是細斟慢酌,而是一連就進了十大杯酒,這是主人内心不平靜的表現。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動,當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長”,概括的點出了今昔的感受,總束上文。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末兩句是說,明日分别後,又相隔千山萬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緒難斷。末兩句回應開頭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複會;明日之别,後會何年?低回深婉,耐人尋味。
詩人是在動亂的年代、動蕩的旅途中,尋訪故人的;是在長别二十年,經曆了滄桑巨變的情況下與老朋友見面的,這就使短暫的一夕相會,特别不尋常。于是,那眼前燈光所照,就成了亂離環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時光,就成了烽火亂世中帶着和平甯靜氣氛的僅有的一瞬;而蕩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對于紛紛擾擾的殺伐争奪,更顯出光彩。“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被戰亂推得遙遠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來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燭光融融、散發着黃粱與春韭香味、與故人相伴話舊的一夜,對于飽經離亂的詩人,是多麼值得眷戀和珍重啊。詩人對這一夕情事的描寫,正是流露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它使讀者感到結束這種戰亂,是多麼符合人們的感情與願望。
這首詩平易真切,層次井然。詩人隻是随其所感,順手寫來,便有一種濃厚的氣氛。它與杜甫以沉郁頓挫為顯著特征的大多數古體詩有别,而更近于渾樸的漢魏古詩和陶淵明的創作;但它的感情内涵畢竟比漢魏古詩豐富複雜,有杜詩所獨具的感情波瀾,如層漪叠浪,展開于作品内部,是一種内在的沉郁頓挫。
詩寫朋友相會,卻由“人生不相見”的慨歎發端,因而轉入“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時,便格外見出内心的激動。但下面并不因為相會便抒寫喜悅之情,而是接以“少壯能幾時”至“驚呼熱中腸”四句,感情又趨向沉郁。詩的中間部分,酒宴的款待,沖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帶給詩人幸福的微醺,但勸酒的語辭卻是“主稱會面難”,又帶來離亂的感慨。詩以“人生不相見”開篇,以“世事兩茫茫”結尾,前後一片蒼茫,把一夕的溫馨之感,置于蒼涼的感情基調上。這些,正是詩的内在沉郁的表現。如果把這首詩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對照,就可以發現,二者同樣表現故人淳樸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時代氣氛,詩人的感受和文字風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靜而愉悅,連文字風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則是悲喜交集,内心蘊積着深深的感情波瀾,因之,反映在文字上盡管自然渾樸,而仍極頓挫之緻。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概是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作華州司功參軍時所作。公元759年三月,九節度之師潰于邺城,杜甫回華州時經過奉先縣。訪問了居住在鄉間的少年時代的友人衛八處士。一夕相會,又匆匆告别,于是寫下這動情之作贈給衛八處士。
4.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出自唐代杜甫的《房兵曹胡馬詩》
胡馬大宛(yuān)名,鋒棱(léng)瘦骨成。
房兵曹的這一匹馬是著名的大宛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鋒一樣突出分明。
大宛:漢代西域國名,其地在今烏茲别克斯坦境内,盛産良馬。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馬。
鋒棱:鋒利的棱角。形容馬的神駿健悍之狀。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它的兩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樣尖銳,奔跑起來四蹄生風,疾速輕盈。
竹批:形容馬耳尖如竹尖。
峻:尖銳。“雙耳峻”是良馬的特征之一。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所向無阻,不怕路途遙遠,真可将生死托付于它。
堪:可以,能夠。
托死生:馬值得信賴,對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擁有如此奔騰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馬,真可以橫行萬裡之外,為國立功了。
骁騰:健步奔馳。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杜甫本來善于騎馬,也很愛馬,寫過不少詠馬詩。此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
詩分前後兩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産“汗血馬”著稱),自然非凡馬可比。接着,對馬作了形象的刻畫。南齊謝赫的《古畫品錄》提出“六法”,第一為“氣韻生動”,第二即是“骨法用筆”,這是作為氣韻生動的首要條件提出來的。所謂“骨法”,就是要寫出對象的風度、氣格。杜甫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接着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這也是良馬的一個特征。至此,駿馬的昂藏不凡已躍然紙上了,我們似見其咴咴噴氣、躍躍欲試的情狀,下面順勢寫其四蹄騰空、淩厲奔馳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兩個動詞極其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有一種挺拔的力度;後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别具神韻。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像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後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詩人刻畫細緻,唯妙逼真。颔聯兩句以“二二一”的節奏,突出每句的最後一字:“峻”寫馬的氣概,“輕”寫它的疾馳,都顯示出詩人的匠心。這一部分寫馬的風骨,用的是大筆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細節一概略去,隻寫其骨相、雙耳和奔馳之态,因為這三者最能體現馬的特色。正如張彥遠評畫所雲:“筆才一二,象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曆代名畫記》這就是所謂“寫意傳神”。
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态,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頸聯承上奔馬而來,寫它縱橫馳騁,曆塊過都,有着無窮廣闊的活動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賴。這裡看似寫馬,實是寫人,這其實就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俠義的豪傑的形象。尾聯先用“骁騰有如此”總挽上文,對馬作概括,最後宕開一句:“萬裡可橫行”,包含着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将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這一聯收得攏,也放得開,它既是寫馬馳騁萬裡,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盛唐時代國力的強盛,疆土的開拓,激發了民衆的豪情,書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業,封侯萬裡。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駿馬來表現确是最合适不過了。這和後期杜甫通過對病馬的悲憫來表現憂國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語。
杜甫此詩将狀物和抒情結合得自然無間。在寫馬中也寫人,寫人又離不開寫馬,這樣一方面賦予馬以活的靈魂,用人的精神進一步将馬寫活;另一方面寫人有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現。這首詠物詩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詩看似寫馬,但通過贊馬卻表達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負。
南朝宋人宗炳的《畫山水序》認為通過寫形傳神而達于“暢神”的道理。如果一個藝術形象不能“暢神”,即傳達作者的情志,那麼再酷肖也是無生命的。杜甫此詩将狀物和抒情結合得自然無間。在寫馬中也寫人,寫人又離不開寫馬,這樣一方面賦予馬以活的靈魂,用人的精神進一步将馬寫活;另一方面寫人有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現。前人講“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泳《履園談詩》,這個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或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當時杜甫在洛陽,正值詩人漫遊齊趙,飛鷹走狗,裘馬輕狂的青年時期。
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後》
昔日龌(wò)龊(chuò)不足誇,今朝放蕩(dàng)思無涯。
以往不如意的處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飛揚,興緻高漲。
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制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複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
龌龊:原意是肮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
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放蕩: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思無涯:興緻高漲。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迎着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長安似錦的繁華。
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
疾:飛快。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别開生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别具一格的小詩。這首詩因為給後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觀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詩人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從苦海中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頂峰。所以,詩一開頭就直接傾瀉心中的狂喜,說以往那種生活上的困頓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時金榜題名,終于揚眉吐氣,自由自在,真是說不盡的暢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風策馬奔馳于鮮花爛漫的長安道蔔.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不但感到春風骀蕩,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卻被他一日看盡,真是“放蕩”無比!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成,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态,還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别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兩個成語。
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裡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唐摭言》卷三)。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趙嘏《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可知所寫春風骀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但詩人并不留連于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覺上的“放蕩”: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還要“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遊人争觀的長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馬疾馳,偌大一個長安,無數春花,“一日”是不能“看盡”的。然而詩人盡可自認為當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盡不妨說一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得其荒唐了。同時詩句還具有象征意味:“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詩句的思想藝術容量較大,明朗暢達而又别有情韻,因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後人喜愛的名句。
賞析二
這首詩因為給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别開新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别具一格的小詩。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詩的一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态,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于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将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寫春風骀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的後兩句是說,迎着浩蕩春風得意的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内賞遍京城名花。這兩句活靈活現的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态,酣暢淋漓的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的神妙之處,在于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将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裡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趙嘏《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可知所寫春風骀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但詩人并不流連于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覺上的“放蕩”: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還要“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遊人争觀的長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馬疾馳呢?偌大一個長安,無數春花,“一日”又怎能看盡呢?然而詩人自可認為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不妨說一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其荒唐了。同時詩句還具有象征意味:“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
全詩節奏輕快,一氣呵成。詩句的思想藝術容量較大,明快暢達而又别有情韻。“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更是成為後人喜愛的名句。
創作背景
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已經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于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立即作了此首詩表達難以自抑的激動心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