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自有癡情者
莫笑癡情太癡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
隻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
這一曲《梅花三弄》
喚起了多少回憶
唯美了指間歲月
芬芳了錦瑟流年
穿越了秦時明月
朦胧了漢時玉關
帶我們回到那個
驚豔了時光的愛情時代
瓊瑤的言情小說三部曲《梅花三弄》,其标題取自古琴名曲。這首曲子的作者,便是東晉時期的音樂家桓伊。
桓伊
有一次,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應召赴東晉都城建康,泊船青溪,恰好遇到桓伊乘車從岸上經過。
這時,船上的一位門客已經認出了桓伊,對王徽之說:“那位不是桓子野(桓伊字子野)先生嗎?”
王徽之聽聞,不禁對“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的桓伊産生了強烈的好奇,于是叫人過去攔住桓伊的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與王徽之素不相識,但他知道王徽之不僅是大有來頭的世家子弟,更是當時知名的狂士,以行為怪誕聞名,頗有竹林之風,曾經雪夜行船拜訪琴家戴逵,造門不前而返,還聲稱“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徽之
于是,桓伊下車上船,坐在胡床之上,為王徽之吹奏《三調》之曲,一弄寒山綠萼,二弄姗姗綠影,三弄三疊落梅,笛聲悠揚而起,清脆與柔和相應,委婉與清亮并存。笛子獨特的高亢、低回、悠揚、激昂的音色在船艙裡彌漫開來,聽者的心随之蕩漾。
三曲演奏完畢,桓伊緩緩站起身來,一言不發,在其他人還沉浸在笛聲當中的時候就直接上車走了。
随後,王徽之也吩咐船家開船繼續趕路。
在整個事件中,兩大名士從頭到尾未曾有過一句交流。隻留下了這傳唱千古的《梅花三弄》,引人無限神往。 魏晉名士之風流不羁,可見一斑。
《梅花三弄》本是笛曲,在唐代由顔師古改編為古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國古典樂曲中表現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芳香、淩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滿中國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譜》說:“曲音清幽,音節舒暢,一種孤高現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須從容聯絡,方得其旨。”
情趣高雅的《梅花三弄》,以它鮮明的音樂形象和特有的藝術魅力,為人們所喜愛,更是讓人們對古琴愛屋及烏。
現今社會,古琴越來越受人們喜愛。人們透過古琴來了解琴曲的故事,品味琴曲傳達的情感,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能洗滌心靈、澄澈心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