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暖男的母親

暖男的母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01:42:03

文/張岚

時下,坊間流行一種稱謂,暖男。

暖,是一種感覺,讓人心裡适意舒坦;這樣的男子,與金錢地位無關,與相貌身材無關,隻要他在身邊,就會帶來陽光般的溫暖。我對暖男的理解,是在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的同時,傳遞出的,就是那份貼心和踏實的感受。他可以貧窮,但他一定内心堅毅,勇于擔當,給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依靠,擎起一方雲淡風輕,讓親人們安心地在這一角屋檐下,歲月靜好……

父親用55年的人生歲月,專注于一份工作,把技藝練得爐火純青,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滿牆的獎狀、半抽屜的證書和父老鄉親們的贊譽,足以證明父親對社會責任盡心盡責;對上輩孝敬有加,對結發妻子不離不棄,對子女用心撫養……尤其生活中的父親,似一縷煦陽的溫暖,讓家人的心在一懷微醺的和暖中感受着踏實與慰帖,讓貧寒的日子充滿了希望和歡愛。

暖男的母親(暖男父親一)1

敬老孝親,父親是我們的榜樣。

老爺爺早逝,五叔在解放戰争時的萊蕪戰役中犧牲,留下老奶奶、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和年輕五嬸改嫁後的幼小遺腹子。老奶奶的兒子都開枝散葉,每個兒子又都生有若幹個子女,我的爺爺排行老三,生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我的父親排行老大。爺爺奶奶一大家人,住在離大隊部幾步遠的四合大院裡,院門口是一眼供上百村民飲用的深井,走不了幾步就是學校、供銷社、染坊、布坊、油坊、豆腐坊、診所,每當放電影時,更是人頭攢動,周邊所有自然村的男女老少全都聚集于此,每五天,還會有盛大的集市……整個村莊綠樹成蔭,幾百戶人家一眼望不到邊,四周群山環繞,蜿蜒不絕,唯莊内平坦,村莊周圍更是良田萬頃,是方圓近百裡的風水寶地。由于人口衆多,村莊巨大,又是經濟文化的中心,大家都以“大莊”稱之 。而我們全家,卻住在離大莊六七裡路的小村裡。村子依坡而建,僅有幾十戶人家,出門就是坡地,四周皆是崎岖的小路,下雨天泥濘難行,吃水要到二三裡外的河裡去挑,我每天上學都要來回走十幾裡路往返“大莊”中心小學,尤其冬天雪大路滑,餓着肚子在刺骨的寒風裡去上學,手腳都起滿了凍瘡,暖和過來後,痛癢無比。

那時放一次電影就跟過大年似的,十裡八村的人奔走相告,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早早便到電影場占位等候,直到看完電影才回家。有一次,在等待了又等待之後,眼看電影就要放映了,三哥卻“撲通”一聲暈倒在地,父親母親手忙腳亂地把三哥抱到診所,原來三哥餓暈了。那時,大莊收入高,一個工分一元錢,而我家所在的小隊,一個工分才0.13元,父母終年為全家吃飽而犯愁,而奶奶家的日常生活卻勝過我們過年。多少次我們不解地問父親母親,為什麼不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幾十間房子的四合院,足以住得下很多很多人。父親和母親總是認真解釋,我們住在這裡的主要原因是照顧年邁的老奶奶和年幼的小叔叔。最初,母親和父親結婚時也是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隻因老奶奶的兒女各自都有一大家人,當母親生完大哥後,父親便帶着母親和我大哥來到了貧瘠的小山村,承擔起了照顧老奶奶和小叔的重任,這一照顧便是幾十年,直到老奶奶百歲仙逝,直到小叔叔成家立業。

暖男的母親(暖男父親一)2

對于較之爺爺奶奶家生活差距頗大,生活極為不便,我們兄妹心裡多少有些怨言,但父親對爺爺奶奶卻敬愛有加。作為長子,又是見過世面的人,父親的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雖是新社會,但爺爺奶奶仍然保持着大家長的威嚴,對于子女,尤其是對于長子,更是威嚴有餘。在我們那裡有句老話:長子如父。可見長子的責任之重。父親是一家之主,自然是家裡的頂梁柱,青年時期的父親是一條牛,中年時期的父親是一條龍。牛是勤勞的象征,龍是騰飛的标志。在家庭組織中,長子因年齡、情感、經曆等因素,最有條件成為父親的左右手,成為父親改變家庭命運的積極支持者和參與者。在這方面,長子比其他弟兄承擔了更多的家庭責任,分擔了更多的父親憂愁;同時,一個家庭的興盛,取決于家庭成員的和、勤、儉、禮。和是家庭興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國人的信念是“和為貴”,因此有“家和萬事興”之說。勤是家庭興盛最重要的途徑,勤勞才能緻富,勤勞才能興業。儉是家庭興盛最重要的措施,節儉持家曆來是國人的優良傳統,是創造良好家風的基礎。禮是家庭興盛最重要的标志,家無禮不甯,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在一個家庭中,長子的為人處世、行為習慣和行事風格,深深影響着弟兄姐妹,因此,長子處處要成為弟兄姐妹的示範者;長子還要成為創業的帶頭人。一個家庭的延續,重要的是創業,不然就會坐吃山空。勤儉持家,創業興家,這是家庭興盛永恒的道理。作為家庭長子,一定要帶頭創業立業,起到引導的作用。在爺爺的嚴厲要求下,我的父親便承擔起了長子要“助其父以持家,助其母以生計,助其兄妹以成長”的責任和擔當。

由于學業出衆、聰慧睿智,人又謙和伶俐,父親高小畢業後便被保送到省裡參加了青年幹部培訓,其間父親書法文采在班裡出類拔萃,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兼濟南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的舒同需要一個文字秘書,學校力薦父親。充滿了青春理想的父親更想大展宏圖,實現“詩與遠方”的夢想,緻信爺爺後,爺爺竟連夜趕往省府濟南,在“父母在,不遠遊”“不孝有三”等大義面前,父親隻好跟爺爺回到“大莊”,從此死心塌地地開啟了與鄉村相伴一生的艱難歲月。

父親不但在人生的大是大非面前遵從爺爺的意見,更在日常生活中順從着自己的父母。即使我們都長大成人,也時常看到爺爺當衆責難,無論對錯,父親總是微笑着連聲說“爹說得對,爹說得對”,從來不會有半句反抗或反駁,有時我們都替父親抱不平,但父親總是說“父母是天”,“順從老人家的心意就是最大的孝道。”雖然爺爺對父親嚴厲有加,但父親卻是爺爺最大的安慰和精神的支柱,大事小情,都需要找父親拿主意,即使叔叔姑姑們早已進入不惑之年,但全家的事情唯有父親出面,爺爺才會放心。

疼妻愛子,父親是我們的典範。

嚴格來說,父親母親屬于包辦婚姻。父親高小畢業,人長得清秀有型,又有文化,在四鄰八鄉也十分出名,提親的自然衆多。那時,爺爺與姥爺在一起為公家做事,因為投緣,便時常聊些家常和自個的兒女,父親和母親年歲相當,正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兩位兩人家一拍即合便定下了這門親事。年輕時母親1.67米的苗條身材,大眼睛、雙眼皮,兩條大辮子長長地垂過腰部,皮膚更是怎麼也曬不黑的那種白,是十裡八村的一朵花,和二姨一起用扁擔擡着自己的爺爺過河越嶺地來趕集,是鄉村裡的美談和風景。爺爺把父親從濟南府“扯”回來後,便立即下了聘禮結下親事,結婚之前,父親還偷偷去看過母親,見母親秀美可人,便一見傾心,奶奶家人口衆多,急需人手。于是,母親也便快樂地嫁了。

母親在娘家的生活環境輕松自在,絕沒有大家庭的一些規矩和習慣。最初在奶奶家,吃飯時女人不能上桌,侍候一大家人吃完飯後更有忙不完的家務,而且奶奶家吃飯都規定下飯量,母親時常吃不上飯,尤其懷着大哥時正是五十年代末全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心細的父親便在吃飯時藏些好吃的飯菜帶回他們自己的房間,讓母親抽空補充營養。多年之後,在我們張家一直流行着父親偷藏食物給母親的各種各樣的段子和傳說。其實,現在想來,父親和母親遠離爺爺,承擔起照顧老奶奶的重任,是不是也存了父親的私心:讓母親遠離奶奶和奶奶那些陳規陋習,過自在舒心的日子,雖然日子清苦了許多,但内心的快樂卻是物質所不能衡量和代替的吧?

父親不但有文化,還多才藝,心裡一定有萬千詩意和夢想;母親沒讀過書,連認識自己的名字都是父親教會的。但在五十多年的人生歲月裡,父親與母親不離不棄,相伴一生。尤其令人感動的,是父親常年為母親讀書念報,那些書本和報紙上的知識為母親打開了智慧的大門,使從沒有讀過書的母親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堅持再苦再難也要讓孩子們讀書,以至于我們張家也成了鄉鄰們羨慕的書香人家。

想來,父親在心裡一定許下過讓母親一生幸福的諾言。生活中的父親就一直踐行着。從帶着母親遠離奶奶,到給母親建一所院子,再到為了讓母親少跑路而建一所修理廠,再到帶着母親到城裡生活,父親盡到了一個男人給予妻子歲月靜好最完美的承諾。

最初,我們居住的是老爺爺的老宅——居住了四個家庭的四合院。那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七八個孩子,在四合院,我們家兄妹四人是孩子最少的。四個大家庭裡的孩子先後長大,原本寬大的四合院實在容納不下一大堆正在成長的孩子,雞飛狗跳更是讓人糟心。為了讓母親有一所屬于自己的清淨住所,我出生後不久,父親和母親便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所房子,從此後,母親擁有了自己的石磨,自己的天地,寬敞的院裡養了成群的雞、豬、兔子,門前的大柿子樹綠葉成蔭、幾十裡外都能看到,成為全村的标志,多少年後我一直在暗自猜想,父親靠着那棵高大的柿樹而建起的院子,一定存了私心,每天下班,遠遠地看到柿樹的那一刻,心裡想到的,一定是住在樹下的妻兒和那個溫暖甯靜的家。于是,步行再遠腳下也有勁,風雨再大心裡也不懼怕,即使朗月星空下獨身回家也不會寂寞。

暖男的母親(暖男父親一)3

母親的院子四季有花,随處有景,父親還會笑嘻嘻地稱母親為“花姑娘”;房前屋後種滿了果樹,山裡有的我們家有,山裡沒有的我們家還有。從四月的麥黃杏、五月的桑椹、六月的杏子、七月的桃子、八月的梨、山楂,到九月的柿子、十月的冬棗……一年四季瓜果不斷。即使冬天裡也有吃不完的美味:冬天圍着火爐,吃着有雪白“柿霜”的柿餅,或者母親烙煎餅的時候,從挂在房梁上紅紅的柿子串裡摘下兩個,待煎餅快熟之時,把剝掉皮的柿肉、柿汁一起均勻地攤進煎餅裡,趁熱咬一口又脆又香又甜;父親工作的地方時常還要值夜班,家裡不但常年養着看家的狗,還在院牆外種下了密密的花椒牆,不但是天然的安全屏障,更是做菜的上好調料,每到秋天收獲後,除了自家留用、送親戚外,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我們都成家立業後,母親離不開父親,一個人在家又很寂寞,父親每天就帶着母親上班。父親代步的工具是一輛帶大梁笨重的大金鹿自行車,母親先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身材矮小的父親推行幾步再飛身上車,每次上車之前,自行車晃晃悠悠的讓人揪着心。尤其讓人揪心的是,烙煎餅用的煎餅糊需要到“大莊”所在的機器加工,于是,聰明的父親就在自行車後座的右側安裝了一個可以固定一隻水桶的架子,需要加工煎餅糊的時候,就把原材料放在水桶裡,再把水桶固定在架子上,外出時,先把重約百斤的水桶固定在自行車的架子上,然後母親再坐到後車座上。早上父親帶着母親、水桶到村委,先把母親放到在村委駐地銀行工作的二哥二嫂家,把水桶放到機器坊裡,然後再去上班,中午的時候到二嫂二哥家和母親一起吃飯,下午下班的時候再帶着母親、水桶回到幾裡外的家裡。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多年後,父親心疼母親終日跑來跑去,在大哥二哥的堅持下,買下了村委隔壁的一個大院子,建起了修理廠。修理廠裡有修理車間,賣配件的門頭,和供父母親居住的院子,從此,父親母親再也不用每天風裡雨裡往返幾裡奔波。母親除了做好一日三餐外,就負責照看“門頭”的配件和日用百貨。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智慧睿智,心算很好,記憶力也好,白天賣了多少、收入多少,晚上便由父親或二哥記賬入庫。

父親母親都是性急之人,日常也有争吵,但多數時候,都是父親妥協。家中的大情小事,基本上都以母親為主,母親在全家人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除了母親日夜操勞,為兒女嘔心瀝血得到的敬重外,與父親的點滴維護也是分不開的。而父親對母親的愛伴随了一生,雖然無聲,卻一直讓我感動。

父親去世前那幾年,因身體不便,在生活和精神上對母親更多了依賴,雖然年老的人尤其身體不好的人,總是懼怕談到死亡,但父親與我聊天的時候,不止一次地對我說:“等有一天剩下你媽一個人時,就讓媽媽跟你一起生活吧。你的哥哥嫂嫂個個都十分孝順,你的三個嫂子更是天下難找,到咱家也都二三十年了,沒有一個跟你媽媽紅過臉的,這在咱們家是傳統,在全村全縣也難找。但你媽年紀大了,又要強,你一個人生活我也不放心,你媽也離不開你,讓媽媽陪着你,都是互相的依靠,是陪伴,我才瞑目。”每當父親這樣對我說的時候,我都會笑嘻嘻地跟他開玩笑:“您的媳婦,您要自己疼,俺可疼不好,所以,您要健健康康才行。”聽到我的話,父親就會露出孩子般羞澀的笑:“有俺的寶貝閨女,俺才放心。”

壹點号臨沂作協張岚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