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到晚年,兒孫滿堂,幾代同堂,就覺得很幸福。
作為父母,肯定希望兒女早點結婚,早一點抱上孫子。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似乎不願意生孩子了,甚至連結婚也是多餘的。
從一部分年輕人身上,看了這樣幾個問題。
其一,很多年輕人,金錢和工作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因為結婚成家的事情,把工作弄丢了,太難接受了。
其二,“樓房是最大的門檻”。從這句話延伸一下,房價、彩禮、教育的開支等,讓人對婚姻不抱希望,就是找了對象,也不輕易談生兒育女的問題。
其三,“别說生育了,我連生存欲望都很低了。”很多人不願意一輩子辛苦,早就有躺下來的想法了。另一方面,指望三四十歲,就依靠财富來安頓後半生,提前退休。
當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成家的時候,漸漸變老的父母正在着急。在相親市場上,老年人代替兒女去投簡曆,和對方家庭交流;在平時,老人會發動親戚朋友找合适的對象。
做人,不如換一種角度看“家庭延續”的問題,人生就豁然開朗了,也是家庭發展的遠見。
02
做到“人人平等”,家庭就旺盛了。
在古代,香火多半是“生個兒子、繼承家業”。就是很窮的父母,也會固執地認為,有了兒子,以後還是有希望的。
令人難受的是,一些錯誤、過時的觀念,在某些父母的思維中,仍舊存在。
在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從小到大,都不被父母看好。她不得不選擇獨自奮鬥,并且從内心深處,拒絕和家人相處。
直到蘇母過世後,蘇大強進入了苟延殘喘的時光,蘇明玉對家庭的态度,才真正改變。
因為蘇大強一直疼愛蘇明玉,但是他在家裡沒有“發言權、決定權”。曾經,他想辦法疼愛蘇明玉,卻沒有成功,非常愧疚。
如果蘇明玉從小就得到了父母的關愛,兩代人的關系,是不是就大不一樣了呢?是不是女兒也能夠撐起家庭的頂梁柱呢?
“人人平等”的道理,我們不僅能說,還要做到。新時代的人,要知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照本宣科。
隻要家裡有孩子,就是持續旺盛了。
此外,我們還可以把侄兒、侄女,抱養一個孩子,當成家庭的繼承人。甚至可以把幫助社會上的窮孩子,當成大家庭裡的一員,主動去幫一把。
清朝末年,陝西女商人周瑩,出嫁十多天,丈夫就過世了,她領養了一個侄兒,家庭得到了延續。
白方禮老人,靠蹬三輪車,賺到了錢,供養了三百多個孩子讀書,從此他被人們牢牢記住了,體現了“精神不朽”。
比較“後繼無人”來說,更可怕的是“認知上的誤區”。
作為父母,不要把“大齡剩女、剩男”說成是“家庭失敗”。真正一輩子都沒有結過婚的人,占比并不高。
不要把“沒有兒子”當成遺憾。這樣的話,就是“自讨苦吃”。
也不要聽某些網友,危言聳聽。認為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沒有“後人”。我們要做自己,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家庭觀”。
03
家人無德,可以讓家庭走向失敗。
當我們抱怨“賺錢難、沒錢就沒有愛”的時候,應該想一想,是不是家庭道德觀錯了?
作為70後,我經曆了白手起家的過程。因此,房子車子都得靠自己。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是“拼爹”。并且,很多父母心甘情願為兒女準備“車子房子、彩禮”。
如果父母不能準備“結婚的條件”,那麼兒女能夠理直氣壯地拒絕結婚。這明顯是“道德敗壞”。或者說,家風被扭曲了。
“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父母和兒孫相處,也遵循這樣的原則。
除了家風影響了年輕人的婚育觀念之外,更要防備“家庭整體失德”。
古時候,有幾種懲罰措施,叫“株連九族、滿門抄斬”。可見,沒有道德的家庭,一旦被時代抛棄了,就一次性斷了“未來”。
三國時的孔融,在魏國當差,因為反對曹操推行的孝道,言語過于剛直,惹下大禍。他希望能夠保全兒女,但是沒有成功。他的兒子說:“鳥巢被打翻了,怎麼還有完好的鳥蛋?”
宋朝時的秦桧,道德敗壞,導緻其後人,很長時間不敢說是“秦桧是祖先”。乾隆十七年的時候,一個叫秦大士的人考上了狀元,在面聖的時候,硬是沒有承認自己和秦桧有關聯。
道德素質很高的家庭,并不擔心“家庭消失、沒有了兒孫”之類的問題。
“家和萬事興”,家人團結一心,錢财、房子會有的。并且富有愛心的家庭,兒孫不愁沒有對象,他們走到任何地方,都受到青睐。
老人有道德,兒女越來越幸福;兒女講道德,白手起家,彰顯風采。
04
我們需要記住一句話:“百善孝為先。”
人老了,與其拼命擔心兒女沒找對象、沒有孫子的問題,不如樹立道德形象,引領兒女創業緻富。要相信,得道者天助。
高層次的傳遞幸福,是道德、文化、教養、社會責任和财富的接續,不僅僅是多了幾個人那麼簡單。
世界很大,每天都在快速發展,但是少了道德,就會失去方向。
家若有德,築巢引鳳:房子車子、愛情、理想,都會接踵而至。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