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

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21:09:20

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從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到隋炀帝貫通南北大運河……近3200公裡的大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承載着綿延不絕的中華民族文明基因,為中國的統一與持續發展、中華文明的和諧進步與長期繁榮,以及近代以來的國家發展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揮了獨特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的要求,再次為未來的建設發展明确了方向作為我國國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之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應如何更好地展現文化内涵、講好中國故事;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通過活化利用喚醒其當代價值,成為新的時代命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千年運河文脈彙入時代大潮)1

讓千年文脈煥發全新神采

從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到隋炀帝貫通南北大運河……近3200公裡的大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承載着綿延不絕的中華民族文明基因,為中國的統一與持續發展、中華文明的和諧進步與長期繁榮,以及近代以來的國家發展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揮了獨特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的要求,再次為未來的建設發展明确了方向。作為我國國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之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應如何更好地展現文化内涵、講好中國故事;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通過活化利用喚醒其當代價值,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流淌的河水、忙碌的船舶,千年古河所經之處,不僅伴随着旖旎風光,還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和形态萬千的民風民俗。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在談及大運河遺産保護時曾說,大運河的保護是綜合文化遺産保護的巨系統,保護的目标就是将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完整地、健康地保護好并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完善,使其“有尊嚴地走向未來”。

中辦、國辦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提出,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曆史凝練的文化。根據這一思路,今年9月,為期3天的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蘇州舉辦,六大主題展覽展示吸引了國内72個城市及20餘個國家的900餘家單位4000多人參展參會。開幕演出民族管弦樂《大運河》以沿線8省市地方特色音樂為題材,融入黃梅戲、河北梆子、山東民歌、浙江婺劇和江蘇民歌等傳統音樂元素。開幕活動在虎丘和山塘兩個大運河蘇州段文化遺産點位開展,通過展示運河城市的文創産品、特色美食、活态非遺等,讓市民遊客領略運河城市的文化風貌和煙火氣息。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實現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務、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科學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标志。大運河沿線文博場館建設及其開展的各項展陳活動,充分展現了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元素,吸引人們參與保護利用文化遺産。

坐落于江蘇運河三灣生态文化公園内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去年對外開放,館内藏有從春秋時期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讓參觀者經曆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在河北滄州市博物館,“河北大運河文化展”也令觀衆充分感受到運河文化的魅力。當地已累計發現了27處運河沉船點,為此,滄州市将專門建設一座古船博物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公園作為大運河沿線8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集中展示地也正在建設中。在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由舊工業遺存改建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同樣承載着厚重的運河記憶。該館近10年來承辦了杭州市的“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學藝項目”,如今已經為7項技藝挖掘和培養了38名核心傳承人和100名新匠人。

數字賦能大運河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激發出非遺國潮的市場活力。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2022中國大運河非遺旅遊大會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杭州(拱墅主場)系列活動在線上線下交互開展,聚合電商和社交平台,探索“平台 數據”“電商 服務”“直播 帶貨”等多元模式,為非遺傳承人和相關機構搭建信息共享、需求互通、促進合作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助推大運河非遺資源的全民知曉、社會共享、參與體驗。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台建設成果正式發布。“知運河”“探運河”“遊運河”三大闆塊,構建了從曆史文化資源到旅遊服務的全面布局。依托數字雲平台建設,大運河沿線文物、文化、生态、産業等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運河文化産業生态圈初步成型。

讓大運河承載的老記憶煥發出時代的新魅力,文藝創作深入人心。大運河山東段包括15處遺産點。依托“運河之都”曆史文化資源,近年來山東濟甯大力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行動計劃和振興計劃,擁有以端鼓腔、魯西南鼓吹樂等為代表的大運河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夏鎮八景故事、微山湖歌謠等為代表的大運河市級非遺項目。為弘揚運河文化,山東各地還創作了現代戲《微山湖》、山東梆子新編曆史劇《運河老店》《河都老店》、民俗風情劇《我家就在岸上住》、舞劇《忠義水浒》等文藝作品,把運河人家的故事搬上舞台,開展“文旅 演藝”的跨界嘗試。

不僅如此,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運河曆史文化資源“活”起來,文旅體驗方式多種多樣,通過與體育休閑、文物考古、現代科技、非遺體驗等相融合,豐富文化供給,強化文化轉化,讓遊客有了切身的文化體驗和實實在在的精神收獲。

今年,随着京杭大運河百年來實現全線通水、大運河京冀段全線通航,其功能性被進一步激活,各個運河城市在運河兩岸形成了生态景觀帶、文旅資源帶等,深厚的曆史文脈和繁華的現代文明融合共生,千年遺産今昔持續書寫便民利民、宜業宜居的新篇章。(程曉剛)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