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他們都長什麼樣?看看《山海經》中還有什麼其他的奇聞異獸,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混沌
【混沌】上古異獸之四大兇獸之一,因其清濁不分,故後因用以指愚頑,糊塗。
- 饕餮
【饕餮(tāo tiè)】上古異獸之一,《饕餮》傳說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其形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
- 白澤
【白澤】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
- 白矖
【白矖(xǐ)】傳說盤古開天辟地之後,女娲非常孤獨,于是用泥造人,同時也造了和自己同為蛇神的寵物。一為白矖,為雌;一為騰蛇,為雄。女娲補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夠用,于是以身補天,白矖和騰蛇亦追随以身補天。
- 白虎
【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它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财緻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它是四靈之一。
- 青龍
【青龍】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于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 朱雀
【朱雀】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鹫、鹄、玄鳥(燕子)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
- 玄武
【 玄武 】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蔔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蔔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将答案帶回來,以蔔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
- 陵魚
【鲮魚】鲛人,人魚。海中有陵魚,人面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小兒。有的古書把它稱作鲛人,有的說就是人魚。《山海經》提到人魚的有好幾處,都說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魚,不是神話中的人魚。而神話中的人魚,可能和西方見到的美人魚應該一種生物滅絕吧。
- 非遺
【肥遺】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将有大範圍的旱災。
- 應龍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是中國傳統中的真龍,亦作黃龍、飛龍。應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開辟龍門,曾下凡作為黃帝大将斬殺蚩尤、誇父,也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同時,應龍還為禹王擒獲了無支祁。另有學者推測應龍以庚辰為名;本居于天上世界。
- 螭龍
【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于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雲:“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這種龍的特點是無鱗有鳍。
- 囚牛
【囚牛】龍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他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 睚毗
【睚毗】( yá zì )龍九子中的老二,是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懾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 以顯得更加威嚴。
- 嘲諷
【嘲諷】龍九子中的老三。樣子像狗,人生好險。
- 蒲牢
【蒲牢】龍九子中的四兒,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一說它生活在海邊,膽子比較小,怕海裡的鲸魚,一遇到就會大叫,所以把它安在鐘上,而撞鐘的橫木上就雕着鲸魚的形象。
- 狻猊
【狻猊】(suān ní)龍九子中的五兒是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随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鐘山神
【鐘山神】又名中山神,馬身龍首, 住在鐘山腳下, 是女兒山至賈超山這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裡的山神。
- 獓狠
【獓狠(áo yīn)】上古奇獸,遁生于幽冥,以食活物為生,最喜歡吃人,上古時期十大兇獸之一,其兇狠度與窮奇一般無二,喜歡為禍世間,後被上古大能,以陣法收入空間結界之内,被囚于蓬萊仙島之中。樣子有些像牛,長着四隻角,它的毛發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 猙章峨山
【猙章峨山】是一種專吃豹子和老虎的猛獸,它長有五個尾巴,頭上生有一隻角,吼叫聲如雷鳴般震撼。傳說它可以辟兇辟邪。
- 䑏(huān)疏
【 䑏(huān)疏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一角馬,辟火奇獸。
- 讙
【讙(huān)】翼望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野貓,隻長着一隻眼睛卻是三條尾巴,名稱是讙,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飼養它可以辟兇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
- 帝江
【帝江】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 舉父
【舉父】在崇吾山,有一種野獸,它的樣子像猕猴,手臂上有花紋,尾巴和豹子的尾巴相似,善于跳躍,名字叫舉父。舉父善于投擲,虎豹都害怕他。
- 狸力
【狸力】櫃山上的畏獸,樣子像豬,四肢卻長出了爪子,帶有鋸齒。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狸狸善于挖土。
- 霸下
【霸下】又名贔屭( bìxì ),龍九子中的六兒,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 狴犴
【狴犴((bì àn)】龍九子中的七兒,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側、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 負屃
【負屃(xì)】龍九子中的八兒,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 螭吻
【螭吻(chī wěn)】龍九子中的幺兒,又名鸱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羯魚」随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九尾狐
【九尾狐】“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東經》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大荒東經》史書中記載,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塗山氏”的佳緣,成為了中國古書中出現的最早的“婚姻中介”,傳說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九尾狐在《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後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征。
- 精衛
【精衛】它的形狀像鳥一樣,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喙,紅色的腳,名字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是炎帝的小女兒,因為她經常銜西山木石去填東海,留下故事“精衛填海”。
- 燭龍
【燭龍】鐘山的山神名叫燭龍(燭陰),燭龍睜開眼,天下便是白晝;燭龍閉上眼,天下便是黑夜;燭龍吹一口氣,天下便是冬季;燭龍呼一口氣,天下便是夏天。燭龍從來不吃、不喝,也沒有氣息。一旦他吐一口氣,天下便刮風。他的身形似蛇,身長達千裡,面孔似人,周身都是紅色的。
- 窮奇
【窮其】上古異獸之四大兇獸之一,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
《山海經》異獸大全,一起來漲漲知識吧(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