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旅遊都是大家經久不衰的話題,其中有一種旅遊方式,非常受人喜歡,就是周邊遊。每個假節日和周末帶上三五親友,七八好友去嗨皮一下,去周邊找一個山清水秀之地,來一段野餐或者燒烤,或者找一個有特色的的農家樂,和家人朋友歡聚一堂,也是美事一件。
因為周邊遊受人青睐,各種特色農家樂成為了香饽饽,一度非常火爆,似乎每個城市周邊都會有很多農家樂,一般的農家樂都會在市區旁邊,大部分依山傍水,如果不能依山傍水的話,也有一些可以釣魚的池塘,所以開農家樂的特别多。有些農家樂還附帶有采摘果園,隻要有新鮮的水果,就會吸引不少來自城裡的人前來遊玩,剛開始的時候,不少城市的人特别喜歡去農家樂,農家樂的生意也非常好。
但是近幾年,似乎很多人不再熱衷于農家樂了,很多以前遊客爆滿的農家樂也是“門前冷落鞍馬稀”,成了過氣的妃子無人問津,生意十分慘淡。那麼為何這幾年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反而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差,而且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成批的農家樂關門潮呢?
農家樂生意不好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太貴了,一般來說,農家樂主要是以主打農家菜為主,比如說農村散養的土雞炖雞蛋,還有各種比較原生的蔬菜水果和散養的豬肉。由于在制作過程中比較遵循農家的一些特色,往往也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品嘗農家的味道,農家樂的生意一般是比較好的。不過如今的農家樂,質量沒有多少提升,價格卻是漲了不少,價格高是很多遊客對農家樂最直觀的感受,最主要的就是農家飯太貴了,它的價格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一倍甚至幾倍以上,比如說一隻土雞放在現在可能是幾百塊錢一隻,而農家樂則甚至高于市場價一倍,還有雞蛋,笨雞蛋的價格往往是普通雞蛋的一倍甚至數倍之上。
除了價格貴以外,過于商業化的模式,也讓農家樂很難具備競争力。前些年我們去的農家樂大多是老百姓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後的閑置資源搞得副業,飯菜原生态,既新鮮又健康,農民淳樸實在,招待賓客毫不吝啬,臨走給經營者留下一些費用大家雙向需求得到滿足,城裡人也換了口味,感受了大自然,好不自在。但如今的農家樂,幾乎全部是商業化,直接就是奔着掙錢而來,怠慢遊客不說,甚至是有些農家樂出現宰客現象,久而久之,時間長了口碑下去了,來的人自然就少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今的農家樂幾乎沒啥特色,對遊客而講吸引力不大。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更願意體驗到有特色的高質量服務,不單單是簡單的吃飯、娛樂、休閑而已。即便是吃飯,你在确保了口感美味的同時,是否有提供當地有特色的時令菜?每一道菜是否有賦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這些都是遊客所期望的。再以娛樂設施為例子,很多遊客期待農家樂能有更多功能,比如娛樂活動,那麼如果沒有一些豐富的娛樂項目,那麼對于遊客也很難有吸引力了。
農家樂今現關門潮,不是遊客莫名的不願意來,而是經營者需要在服務質量與特色方面下功夫,想要讓遊客回到自己門前,不能靠單一産品,最為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伯伯想要搞好旅遊引流還有從自身資源出發,解決老百姓實際旅遊需求做好旅遊初心,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發揮集體所有制和大家力量,走出自己特色,才能搞好全域旅遊,做出自己特點。
你喜歡去農家樂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