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15:12:09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1

文/圖 本報記者 許金松

6月17日,夏日的古城區樓東大街樹木蒼翠、飛檐翹角、朱欄雕棟,盡顯古樸莊重、秀麗雅緻。一處上書“東昌毛筆”四個大字的古樸小店内,孫金龍正和女兒孫惠霞、孫惠民制作毛筆。父女三人手握制作工具,有說有笑,與滿屋毛筆為伴,畫面溫馨。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2

一門“三藝人”

孫金龍,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張堤口村人,16歲開始學習毛筆制作技藝,至今已有50餘年。他制作的毛筆,外形美觀,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滞,一支普通的毛筆能寫5萬到10萬字,因此,赢得了“金龍毛筆堪稱奇,可與湖錐比高低,提按起卧任君意,如墨潑毫圓尖齊”的美譽。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3

半個多世紀的堅守,成就了孫金龍手中的東昌毛筆,也讓他的身體落下了病根。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如今,年近七旬的他,因長年從事毛筆加工制作,患類風濕病多年,身體常感不适。所幸,女承父業,在父親的影響和教導下,兩個女兒懂事、孝順,也早已學到了東昌毛筆制作的技巧和精髓,相繼成為東昌毛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一段“舊時光”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4

姐姐孫惠霞今年41歲,妹妹孫惠民比她小5歲。

對她們來說,童年時對父親的記憶就是與毛筆為伴。家裡有一間屋子,是專門用來給父親制作毛筆的。屋裡的床上放有一台收音機,父親盤坐在床上幹活,聰慧懂事的姐妹倆便在一旁打下手。聽着收音機裡的節目、拉着家常、幹着手裡的活,日子雖不寬裕,但每每回想起這段時光,姐妹二人仍感到幸福滿滿。

早年,對于孫金龍來說,制作毛筆就是養家糊口的手藝。平時下地回來,一有空閑他便忙着制筆。冬閑時,他更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制筆上。每年臨近春節,孫金龍天天趕集賣筆,此時,放寒假的孫惠霞、孫惠民姐妹便成了父親的“跟屁蟲”,幫着父親趕集賣筆、招呼顧客。趕集時至晌午,父親便會騰出粗糙的大手,從破布兜裡摸出些零錢,用嘶啞的聲音說:“去,買串糖葫蘆和幾個包子!”對孫惠霞、孫惠民姐妹倆來說,這就是世間最美的聲音。

一筆“多故事”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5

東昌毛筆為聊城一絕,曆史悠久,由浙江、湖北經運河流傳而來,在元朝已開始制作。明代中葉至清道光年間為聊城東昌毛筆制作業的興隆時期,從業者千餘人,産品大多銷往山西、河北、河南及本省各地。“東昌作坊,書筆兩行”說明了當時的東昌毛筆制作的繁榮景象。

毛筆形體雖小,但制作非常講究。東昌毛筆制作工藝極為嚴謹,素有“萬千毛中選一毫”之說,按規格,有毫長最大的抓筆,用六寸(1寸約合0.03米)的豬鬃、羊胡精制而成,可寫三尺(1尺約合0.33米)大字;也有最小的毫筆,隻有半寸,可寫豆粒大小的蠅頭小楷。

東昌毛筆制作工藝分為水盆和幹棹兩大部分,共72道工序。水盆即在水裡制作筆頭的工序,幹棹即為筆頭制作好後安裝和後期整理的工序。在72道工序中,又以擇筆最為複雜,不僅對小的制作工序要求極其嚴格,對坐向、坐姿和腳的擺放也有特殊要求。制作時需要經過選料、浸皮、發酵、采毛、分毫、熟毫、膠頭、裝管、剔修、刻管等十幾道小工序。東昌毛筆選料精良、做工精細,有“尖圓齊健,剛柔相濟”的特點。

相傳,清順治三年(1646年)開科大考,傅以漸曾用東昌毛筆寫出了精彩的文章,深得順治皇帝的贊賞,并禦筆欽點頭名狀元。康熙皇帝巡幸聊城,也曾用東昌毛筆撰文賦詩,并為光嶽樓題寫了“神光鐘暎”的匾額。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鄧中嶽也曾用東昌毛筆進京應試,被康熙皇帝朱批“字壓天下”, 欽點為頭名狀元。另,海源閣創始人楊以增用東昌毛筆撰寫了《重修光嶽樓記》碑文,自此,東昌毛筆聞名遐迩,譽滿天下。

一心“傳手藝”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6

作為東昌毛筆的傳承人,一直以來,将東昌毛筆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是孫金龍最大的心願。

大女兒孫惠霞初中畢業後,便留在了家裡,跟父親學手藝,幫父親制筆。一直上學的孫惠民,畢業後則選擇了到聊城一家單位上班。直到2007年,孫金龍類風濕病加重,看着胳膊疼得擡不起來的父親、忙碌的姐姐,孝順的孫惠民改了主意。深知父親心願的她,決定待在父親身邊,和姐姐一起傳承、發揚好這門老手藝。

周虎成毛筆制作技藝(留住東昌毛筆制作技藝)7

如今,相繼成為東昌毛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的孫惠霞、孫惠民姐妹倆,在性格堅毅、做事執着的父親影響下,早已能夠獨立、熟練地制作東昌毛筆了。她們也緊跟時代潮流,把非遺傳承從師徒相授的案牍搬上了網絡平台,把東昌毛筆的推薦銷售從傳統店鋪搬上了網店,極大地方便了人們了解非遺文化,購買非遺産品。

2014年,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東昌毛筆作為首批進駐古城區的文化項目而備受矚目,父女三人現場制作毛筆的溫暖場景,已然成為古城區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8年來,不知成為多少遊客相機定格的瞬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