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在人人精進的時代,知識付費成了最好的選擇,都在孜孜不倦地解鎖自己的成長勳章。然而,在千百年前,知識付費就已經悄然流行了。
明媚的陽光照耀着大地,在茂盛的大樹之下,群賢依次排開,一位老者娓娓道來天地真理,解惑弟子的疑慮。這就是我們所能想到的孔子講學的場景,經口口相傳為“杏壇講學”,這也是知識付費的最初場景。
當然,孔子的知識付費與現代的知識付費還是有很大區别的。參與到孔子的學堂中,可以學到多種課程,來提高自己素質與技能,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六藝”。參與孔子的課程,需要繳納束脩,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學費,畢竟孔老師也要生活。
之所以說與現在的知識付費有所區别,不僅僅體現在收費上,而是讓學習成了更多人的權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平民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即使是名門貴族也未必有受教育的機會。
孔子抱着“有教無類”的願景開堂講課,隻要繳納學費,不問身家門族,都可以學習各種典籍和技能。孔子的講學使六藝民衆化,啟化民智,大開社會風氣,生徒蜂起競聚,是一種極為難得的思想解放。像這種大規模招生并且進行教育的,孔子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在古代,更準确地說,在孔子之前,人們的謀生限于種地、做工、經商、做官,沒有聽說過通過其他途徑謀生的。正如孟子提到的: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正是孔子讓教育平民化,使得講學成為一種職業,擴大了當時的社會階層類型,為更多人開辟了謀生的道路,孔子成為把教育當職業的第一人。
自從孔子開講招生以來,很多人學成以後便開始了自己的講學生涯,不再從事生産,這在以前是沒有聽說過的。基于這一點,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讨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就是主要論調。
除了講學,孔子還主張士之階級參與做官。在孔子的學徒中,就有不少參與政事的,比如之路“可使治賦”,冉有之“可使為宰”,公西華“可使賓客言”,他們都能在“千乘之國”辦事。像這種自己不事生産依靠他人生活的階級就是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士農工商,在孔子之前大概是沒有的。
盡管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是孔子通過講學确實開辟了新的道路,為社會帶來深刻的思考。社會階層的改變,講學的職業化,這些突破性的改變,不僅僅是孔子推行“有教無類”的理念,更是基于當時社會經濟的改變。
随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井田制的土崩瓦解,曾經不能擁有土地的庶民得到了解放,極大地提到了生産自由度,使之迅速崛起,産生富豪資本,比如,呂不韋以大賈而為秦相。總之,井田制的沒落與瓦解,導緻庶民解放,私産出現,富豪湧現,思想進一步解放,為孔子的“知識付費”打下了基礎。
回首這一路的發展,無論是在千年前的杏壇之下,還是如今的屏幕之上,根據社會時代的發展需要都在積極求索,用知識不斷完善自身,追求更好的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