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逯,形聲字,讀作lù。由錄和辵(走之)構成。本義行走謹慎的樣子。
《說文解字》:行謹,逯逯也。
逯字的演變(《國學大師網》)
一、本義
逯字由錄和辶(辵)構成。錄,甲骨文字形是一個汲水裝置(辘轳),上為架子,下為取水的器皿,有的還在取水器四周畫上水滴的樣子。
錄字本義汲水器(網絡圖片)
辵是彳 止,本義沿街道行走。
錄 辶寫作逯,指取水器在架子和井繩等的作用下沿井壁上上下下,把水從井中提上來。這需要一定的技術和體力,否則就打不上水來,或者被辘轳打倒墜入井中,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需要小心翼翼,謹慎從事。
二、引申義
1.引申為随意行走。《淮南子·精神訓》:渾然而往,逯然而來(渾渾然而去,恍恍惚而來)。
2.形容人來人往,引申為群衆。南朝·齊·王僧令《皇太子釋奠會》:獎逯無偏(獎賞衆人不偏不倚)。三國魏人張揖《廣雅》:逯逯,衆也。
三、逯姓來源
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各有地名叫逯邑。秦國逯邑在今陝西鹹陽旬邑,楚國逯邑不清楚在何地。或許這兩個逯邑都因為用辘轳打水而得名。
1.源于嬴姓。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逯邑。有一秦國的大夫被封于該邑,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為姓氏的,稱逯氏。
2.源于芈姓。春秋時期,楚國有逯邑。楚國王族的後代中有以邑名為姓氏的,稱逯氏。
3.源于他族改姓。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步六孤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遷都洛陽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期間,改為漢字單姓逯氏。
4.源于少數民族。今回族、滿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逯氏族人分布。
如今,逯姓人口約11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410位。
詩曰:
逯指辘轳來打水,
操作起來需慎微。
熙熙攘攘人衆多,
忽快忽慢心意随。
四、參考文獻:
1.《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2.《現代漢字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三版。
3.《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6.《漢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孫永清編著,中國書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學勤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标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11.《實用甲骨文字典》,陳年福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年版。
12.《國學大師》(網絡版)。
13.《新華字典》(網絡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