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堅定不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堅定不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1:32:11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金秋的北京,一屆更加絢麗多彩的服貿會于8月31日拉開帷幕。服貿會十年,“朋友圈”越來越大,見證中國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見證中國開放型經濟的新境界。

從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高水平開放展會,到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從建設21個自貿試驗區,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紮實推進;從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有序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從簽署19個自由貿易協定,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從“鋼鐵駝隊”中歐班列日夜穿行,到中老鐵路全線貫通……這十年,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開放發展中把握戰略主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開放舉措,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

堅定不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譜寫高水平對外開放新篇章)1

7月29日,合肥至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駛出。新華社發

1.開放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

汽笛聲長鳴,滿載100個标箱五金器具、日用百貨等貨物的X9017次“義新歐”中歐班列日前從浙江義烏鐵路西站啟程,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奔赴中亞五國。義烏海關數據顯示,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義烏平台的中歐班列比去年提前45天突破1000列。

義烏的韌性是中國外貿的縮影。十年來,義烏出口增長了5.4倍,進口增長了10倍,從“買全國、賣全國”走向“買全球、賣全球”。2012年起,國家在義烏先後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國内貿易流通體制改革試點、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級改革試點。

“這是紮實推進開放發展的十年。我國的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得到了全面拓展。商品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由11%上升到15%,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得到了增強。”中央财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指出。

這十年,中國的開放事業取得了曆史性的成就。從4.4萬億美元到6.9萬億美元,中國的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從2012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到領跑世界,2020年、2021年連續位居第一。雙向投資穩居世界前列,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達1.15萬億人民币,比2012年增長了62.9%。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對外投資流量穩居全球前三位,“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高質量推進。

這十年,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在向全球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琳琅滿目商品的同時,也為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中國市場發展機遇。中國外貿在參與國際競争中更強,在經濟引擎中發揮的作用更大,長期向好發展的基礎更雄厚。我國貨物貿易規模不斷躍升,進出口商品結構更加優化,外貿發展的新動能不斷激發。十年來,外貿經營主體增長了1.7倍,外貿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持續深化暢通,國内區域布局更加優化。

堅定不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譜寫高水平對外開放新篇章)2

8月28日,在國家會議中心一期,2022年服貿會一家展台的工作人員通過VR設備進行沉浸式元宇宙協作繪畫演示。新華社發

2.中國是吸收外資的熱土

“中國一直是外資投資的熱土。”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的語氣中充滿自豪和信心。國際投資者和跨國公司用行動對中國投下信任票。近年來,中國吸收外資連創新高,2021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速達14.9%。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中國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開放完善營商環境等一系列穩外資舉措出台,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7.4%,引資結構更加優化。合同外資超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際到資同比增長30.2%,占全國吸引外資比重過半。

“我們在制度型開放方面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指出。

從190項到隻有27項,一張越來越短的清單,見證改革不停、開放不止。2013年,中國推出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2016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廣到全國,如今限制措施由最初的93項減到31項。2020年,中國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開啟新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2021年,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新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清零、海南推出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一系列大幅度開放舉措,不斷增強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建設從藍圖變成了實景。從2013年上海設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到如今21個自貿試驗區星羅棋布。深耕“試驗田”,收獲“開放果”,占全國國土面積不到千分之四的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占全國17.3%,吸收外資占全國18.5%,向全國複制推廣了278項制度創新成果。2018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已推出12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

中國經濟韌性強,在市場規模、産業配套、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方面具有綜合競争優勢,跨國企業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願意深耕中國市場,與中國經濟共成長。

堅定不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譜寫高水平對外開放新篇章)3

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正式對外開放時尚生活展區。新華社發

3.馳而不息地改革創新

從無到有,從“一張白紙”到“廠房林立”再到“走向世界”……綠色新能源産業崛起,茅山之下的江蘇常州金壇直溪鎮,以發展光伏産業探索“創新路”。南京海關統計顯示,“江蘇造”太陽能電池、手機、锂離子蓄電池出口保持強勁勢頭。

十年間,随着“江蘇造”新能源産品的出口市場越來越大,海關對光伏企業的服務也更加專業化、個性化。“早期我們對進出口政策、通關流程并不了解,屬于外貿的‘小白’,是海關手把手教我們。”正信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桂奮感慨道。

馳而不息地改革創新,讓外貿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紅利。“十年來,全國海關圍繞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強化監管優化服務,促進了外貿高質量發展。”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通過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由86個減少到41個,整體通關時間四年來壓縮了一半以上,這節省的每一分鐘、每一小時都能折算成企業的經濟效益。

目前,全國共有綜保區156個。通過積極開展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大幅提升。積極促進外貿新業态有序發展,滿足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需求,使“買全球”“賣全球”成為現實。

落實提出的“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的合作倡議,中國海關與171個國家地區海關建立起友好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海關協同治理。支持共建“一帶一路”,2013年到2021年,推動沿線國家100多種優質農食産品實現對華貿易。推廣“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合作,中國有近4000多家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在境外享受和國内同樣的通關便利,降低了貿易成本,為中國外貿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31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