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泉光雲影圖》
沒有答案。
老董活了81歲。他留下的作品多,留下的争議也很多。
也許有人會說,董其昌作為松江畫派的得力幹将,将中國繪畫帶入了一條長達兩百多年的陰溝裡。也許有人會說,他在政治鬥争紛繁複雜時,選擇逃避現實明哲保身的做派顯得油滑世故。也還有人會說,民間流傳的那些有關他強占民女禍害鄉裡的傳聞并非杜撰。
但,恐怕要了解一個真實的董其昌,最好的方式是從他的文字和繪畫中去尋找答案,而不是他者的言語或後人記錄的史料。從他那些自己獨創、或者臨摹古人的繪畫作品中,可以想像當他隐居在松江的豪宅庭院中,一筆筆地描繪、勾勒自己内心世界時那種深遠和寂寞,由此你幾乎可以揣摩出老董的精神世界。他或許油滑、淫蕩、世故,但他對于“美”的不斷追求,是一以貫之地玩命和真誠。在退隐與為官之間,恐怕他隐藏了另一個不好意思向人坦露的最重要使命:成為畫壇的絕頂高手,并不止于此,他需要統領前人所有的畫派,這是他的野心。
董其昌 《夏木垂陰圖》
如今的松江是上海的一個區,而在很久以前,上海是松江府的一個縣。
在更久以前,松江距離海岸線很近,這裡水草豐美,适合梅花鹿生存。據說梅花鹿族群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長達四千多年。這種動物身上長有鹿茸,因此松江也叫茸城。茸城有個典故,叫十鹿九回頭。說的是,一個人不管走多遠,最終都要回到家鄉。
公元1555年,董其昌就出生在這裡。老董的一生,就像一頭鹿,不管做的官再大,在外名聲有多響,總是想着要回家的。
老董小時候家境清貧,學習成績也并不好,他在追憶自己逝水年華時寫過一段勵志往事:17歲參加松江府的高考時,因為字寫得差結果沒有考過自己的堂侄,因此他發奮學習書法,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老董在世的82年中,其中有48年都生活在萬曆(1573 - 1620年)年間,也就是在明神宗朱翊鈞的治下,“萬曆”是大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号。神宗繼位時,老董還在松江做普通人民群衆。年僅10歲的朱翊鈞,由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張居正在萬曆初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在軍事上整饬軍備,在經濟上清丈全國田地,這些措施使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處于統治危機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現了短暫複蘇和繁榮。
董其昌 《丹樹碧峰圖》
明萬曆十七年,34歲的董其昌終于考中進士,被推薦到翰林院,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他擔任了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随後他相繼擔任過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一度還被任命為河南參政從三品的官職。
老董沒有趕上張居正們所創造的短暫繁榮,當他考上進士進京做官時,張居正已經去世十年了。老張的改革措施被廢止,而已經步入青春期的朱翊鈞開始享樂人生。朱翊鈞因立太子之事與内閣争執長達十馀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上朝。皇帝面都見不着,屬下的各派、各黨就開始互相攻擊。在那段黑暗的歲月中,無數關在監獄裡的囚犯幾十年都沒有被提審過,為了争一根上吊的繩子好把自己弄死,他們在監獄裡鬥的你死我活。
朝中的高級領導們也亂成一鍋粥:宰相李廷機借病不辭而去,過了幾年吏部尚書孫丕揚也“拜疏自去”,老孫走了一年,接替他的吏部尚書趙煥也“拜疏自去”。在這段紛争的日子裡,董其昌借故回家養病辭官,貌似适應了當時的大潮流。也可能是想到“十鹿九回頭”的典故,他放棄京官不當告病回到松江,奉旨以編修養病,在家裡修煉了20多年。但這一辭回家,就成為他今後的習慣性動作了。
董其昌 《雲藏雨散圖》
董其昌仿前人山水 納爾遜美術館藏
在家裡修煉這段時間,老董沒有處理好與群衆的關系。在萬曆44年(1616年)發生了“民抄董宦”或者稱為“士抄董宦”的事件。事件的導火索是他的兒子和仆人,毆辱前往董家鬧事的生員範啟宋家婦女。後來他的仇家煽風點火,炮制出民謠傳唱他的妻妾成群,荒淫無度,最終引發了松江、上海、青浦等地的一些學生和亂民焚毀董其昌的院子。
這個事件之後,老董外出躲避了一年左右。但民間留下了《民抄董宦事實》和《黑白傳》兩個傳本,其中對老董的為人做了完全的否定。按照傳說《黑白傳》的說法,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六十歲出頭的董其昌看中了諸生陸紹芳佃戶的女兒綠英,他的二個兒子董祖常帶人強搶綠英給老子做小妾。坊間描述他:“險如盧杞,富如元載,淫奢如董卓”。老董的這段事,後來在清初官修《明史·董其昌傳》時,經過考證基本進行了平反——這一事件被定性為:“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噪,毀其公署。”
事件平息,在1620年,全國人民終于送走了58歲的朱翊鈞,迎來了光宗朱常洛繼位。老董以帝師身份回到朝廷,授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修《神宗實錄》。但朱常洛執政僅一個月就駕崩了,随後熹宗繼任,這段時間被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把持朝政,天啟五年(1625年),董其昌被任命為南京禮部尚書,他在任一年後即辭官退隐。
董其昌第二次辭官回松江,當居家男人過了八年。在他辭官第二年(1627年),禍國殃民魏忠賢終于死了。朱常洛的第五個孩子朱由檢以末代皇帝的身份登上了曆史舞台。此後,崇祯五年(1632年)應高層領導的意思,77歲的董其昌再次回到了體制内,“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但兩年後,他再次請求退歸鄉裡。
董其昌 《林泉清幽圖》
董其昌 《青綠山水圖》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董其昌當了18年的官,隐居了27年,他既結交東林派、公安派,又與反東林黨人眉來眼去,可見他左右逢源。在政治遊戲中全身而退的董其昌,每一次回松江,都沒有閑着。他廣泛搜集名家字畫,潛心研究,著書立說。
老董在繪畫方面有兩項令人矚目的成就,一方面在創作實踐上,他是松江畫派的得力幹将。松江畫派的創始人顧正誼和他同鄉,與老董是同時期的人,顧在萬曆(1573-1620)時以太學生官中書舍人。但松江畫派在中國畫史上的影響力主要生發于董其昌。
另一方面,在老董之前,人們自顧自地畫着,也沒有想自己到底屬于那一個宗派的。董其昌在繪畫理論方面創造了“南北宗論”,将文人畫推上了畫壇最高的寶座。
在他所著的《畫禅室随筆》卷二中談到:“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着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诘始用渲淡,一變勾斫(研)之法,其傳為張躁、荊、關、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謂雲峰石迹,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東坡贊吳道子、王維畫壁,亦雲:吾于 (王)維也無間然。知言哉。”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上海博物館藏
老董将唐至元代的繪畫發展,按畫家的身份、畫法、風格分為兩大派别,認為南宗是文人之畫,而北宗是行家畫,崇南貶北,提倡文人畫的南宗。有人說老董在南北宗論中亦有自相矛盾之處,标準不一,對同屬南宗的文人畫家的評價亦有褒貶等等,反映了理論上的混亂。而這一理論得到了同時期衆人的呼應,尤其是他的好朋友陳繼儒。除了《畫禅室随筆外》,老董還著《書眼》、《畫眼》,後人評價的他著作“鈎玄提要,可為後學之師資。”,對明末及清代的繪畫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崇祯十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董其昌在松江寓所逝世。老董去世後不到十年,滿清的鐵騎就踏碎了這片他描繪過無數次的河山。
董其昌 《栖霞寺詩意圖》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 《葑泾訪古圖》台北故宮藏
清順治元年(1644年),南京南明福王政權以董其昌書畫成就與元人趙孟頫相類,授予董其昌與趙孟俯相同的谥号“文敏”,後人因此把他稱作“董文敏”。
作者:魔鬼船長
關于明朝繪畫的其他文章:王蒙的舊時光和新社會
狂縱的張夢晉和他那些任性的朋友們
老沈:如此風光真入畫,自然吾亦愛吾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