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曉曉啊,媽媽最近掏耳朵,發現我的耳屎是濕的,但之前媽耳屎都是幹的呀,這是不是媽得啥病的征兆啊?”宋阿姨緊張地給女兒打電話。
“媽,沒事兒你别着急,之前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沒什麼大問題的。”曉曉安慰媽媽道。
“但是...媽還是擔心”宋阿姨還是很緊張。
曉曉知道媽媽年紀大了,遇到一點小問題就開始胡思亂想。自己又常年不在家,媽媽這樣也是因為太孤獨。于是又和媽媽說了很多去寬慰媽媽,并答應周末請假回家帶媽媽去醫院。
那麼我們說回正題,為什麼有的人的“耳屎”是幹的,有的卻是濕的呢?為什麼有時候“耳屎”還會由幹變濕呢?我們一起來探究答案。
一、“耳屎”為何有幹濕之分我們通常都稱耳朵裡的分泌物為“耳屎”,不過這個名字聽起來不是太悅耳,其實它在醫學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耵聍。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耵聍腺,其淡黃色黏稠分泌物即為耵聍,其中含有一些蠟質油,大部分是角質細胞,即皮膚死細胞。
不過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耳屎會有幹濕之分呢?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的?
其實耳屎的幹濕有很多影響因素,首先它跟種族有一定關系,經統計顯示,我們亞洲黃種人的耳屎一般是幹的,而其他種族的人的耳屎一般都是濕的,究其深層原因也是地域和基因直接導緻的。
除此之外有些人的腺體很發達,就會分泌很多油脂,這就導緻耳屎不幹燥反而黏糊糊的,俗稱“油耳朵”。這和很多人的頭發愛出油,而有的人頭發就是幹性的是一個道理。
還有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洗澡比較頻繁,水容易進入耳朵中,耳屎頻繁地被水濕潤就會是濕的。
二、耳屎的幹濕對健康有影響嗎
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聽到大人對我們說,耳屎挖出來千萬不能吃,吃了就會變成啞巴,但從來沒有聽說過它的幹濕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其實啊,先天耳屎是幹的或者濕地對健康都沒影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表示,耳屎本來就是一種液體,由于其處于耳朵與大腦的過渡處是通風的,所以才會變得幹燥。
在日常生活中它突然由幹變濕或者由濕變幹也不用緊張,這些都是很自然的現象,可能隻是這段時間飲食習慣不良或者不注重耳道衛生導緻的。
但是如果我們後來生活中本來幹燥的耳屎突然變成濕的,而且伴随耳朵不适,挖出來還有淡淡的臭味。這種時候我們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慢性中耳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去醫院耳鼻喉科及時就診。
三、如何正确管理“耳屎”
李大爺近些天經常面癱,本來他覺得可能是自己平時用涼水洗頭的緣故,但後來就算不用涼水洗頭了還是會面癱,而且經常伴随着左耳朵疼痛。
後來沒辦法了李大爺去醫院就診,醫生發現他的左耳道裡有一大塊異物,拿出來之後發現竟然是掏耳朵遺留下來的棉簽。
耳道一般長約2.5-3.5厘米,如果耳道裡有異物,耵聍就會與之粘連形成團狀,如果挖耳朵不當導緻棉簽留在裡邊就會慢慢腐爛變質,最後形成外耳道膽脂瘤。
人們平時都會有一些壞習慣,比如扣手、抖腿、掏耳朵。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們下意識就會幹這三件事情,而且也會幹得很專注。
頻繁的掏耳朵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有人覺得耳屎跟身體排洩物是一個地位,都很髒。一旦有一定要及時清理掉,由此也順勢産生一個“采耳”行業,也更加讓人相信耳屎的存在是無益的。
事實上,耳屎并非沒一點益處,它位于外耳道和耳廓部位,可以有效地隔絕細菌污染和小蟲子飛入。如果不是耳朵感到瘙癢或者堆積過多耳屎,盡量别去掏耳朵。
正常情況下耳屎的産生和排出保持着動态平衡,既不會耳屎過多堵塞耳道,還可以順勢将耳道深處的灰塵帶出。
專家建議一般一個月掏一次耳朵最好,掏耳朵的時候用專業的挖耳勺輔助棉簽以及酒精。盡量不要用手去掏耳朵,因為手上有很多細菌,避免交叉感染導緻外耳道發炎。
而且我們外耳道是有耳毛的,它比較細密柔軟,我們如果頻繁的掏耳朵就會導緻耳毛脫落。外耳道正常的環境遭到破壞,細菌或者水就更容易進入耳朵,如此就進入了“越癢越挖,越挖越癢”的惡循環。
總結
總而言之,耳屎的幹濕和我們的健康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大可不用過分擔心。平時不要頻繁地去掏耳朵,定期體檢時記得要附帶檢查耳朵的健康。
耳朵作為我們人體一個重要的器官,可以讓我們聽到美妙的聲音,并且會把聽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争取和人體并肩奮鬥一百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