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漲要放量?為什麼是放量上漲,而不是縮量上漲?放量上漲意味着什麼?它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上漲要放量?假設你是賣煎餅的,第一天賣了100個煎餅,第二天隻賣了1個煎餅,請問你敢漲價嗎?顯然不敢,本來生意就不好,漲價了就更賣不出去了。而如果你第一天賣了100個煎餅,第二天賣了300個煎餅,這時候你就敢漲價,生意好了嘛。這就是上漲放量的原因,實際上,并不是因為上漲了才放量,而是因為放量了才上漲。
放量上漲
為什麼是放量上漲,而不是縮量上漲?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就清晰地認識到,現實社會中,隻有放量了才會上漲,那麼對應到股票裡,也是一樣的,股票必須是放量了才能上漲。主力在做股票的時候,通常就會按照正常的邏輯去放量拉升。
那麼縮量能不能上漲?答案是可以,但有兩個前提,一個是股價相對高位,一個是滞漲,然後才有上漲(一字闆除外)。
必須是相對高位縮量(或者平量),因為股市裡有個限制,就是流通股本。你放量放到頂天,也超不過流通股本數。這就和現實社會不一樣,現實社會裡,你可以不斷地做煎餅出來賣,沒有上限,但股市裡,上限早就注定了。那這就會出現個問題,就是股票做得很火,價格已經拉高了,市場的交投依舊很活躍,後期繼續看好,但這時候,股價再怎麼漲,量能也不可能繼續放大了(受限于流通股本)。
縮量滞漲
這樣就會出現橫盤整理期(滞漲),因為隻有整理等待,才能驗證市場是否依舊活躍,才能掌握抛壓盤和跟風盤是否能夠量能對沖(講人話就是,你的煎餅必須慢慢加價,看看生意跟之前比怎麼樣)。驗證了市場活躍度之後,主力才可能繼續拉升。因此縮量上漲,必須是相對高位,滞漲,再上漲這樣的流程。
重新放量上漲
放量上漲意味着什麼?還是以賣煎餅為例,你賣得好了,你就想漲價,那你漲價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你想賺更多的錢。同樣也意味着,有些人不再想買你的煎餅了,這樣你的生意就會慢慢地就沒那麼火了。一旦生意不好了,你就會慢慢降價,在這漲跌中,尋找平衡點。那麼,放到股市裡邏輯就是,主力想要賺錢,但能賺多久的錢主力也不知道,主力需要慢慢地拉高測試,一旦拉得太高,就會下跌。在這漲漲跌跌中,尋找平衡點。這樣不斷地反複(這就是波段原理)。
在波段中尋找平衡點
這裡需要講一個誤區,很多人以為放量上漲了,就是主力要開始收割了。其實不是的,什麼時候收割,隻取決于跟風盤和對手盤的情況。而系統性風險導緻的下跌收割,并不是主力想收割韭菜,而是韭菜還沒成熟,就被大風刮倒了,主力也虧損,主力也心痛。
總結一下:隻有放量了才能拉升股價,拉升之後,需要整理等待,驗證市場活躍度,掌握抛壓盤和跟風盤量能對沖情況,如果跟風盤強于抛壓盤,則滞漲後繼續拉升,如果跟風盤弱于抛壓盤,則滞漲後下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