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100)
問:三、為什麼強調感知存在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答:我們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事物的存在形态,當生命、物質、意識、精神各居各體之時,我們就已經将存在分割成觀念的碎片。分體化認識事物是我們長期使用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将事物的存在固定化,便于我們認識和把握。特别是矛盾對立的二元論,更是我們用矛盾對立的方法來認識和掌控事物的便捷方法。嚴重的問題是:存在本來是整體的,這是感知運動決定的事實,我們為了方便于認識、整理和把握将它們割裂開,而且把方法作為了存在的本體。為了讓割裂開來的世界能有自圓其說的邏輯,我們制造出若幹自相矛盾的理論來解釋存在。更荒唐的是,我們認為我們制造的矛盾也是存在的本質,這迫使人類心甘情願地在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苦度了數千年。

讓存在回歸本來的整體存在是感知論的世界觀及邏輯思維決定的,一切存在都是感知的整體運動,我們可以辨析它們但不可以分割它們。比如:生命的物質和物質的生命,感知的存在和存在的感知,它們都是不可分離存在的,既沒有無物質的生命也沒有無生命的物質,沒有無感知的存在和無存在的感知。其中,最難理解的是,無生命的物質難道不存在?其實,這就是說,沒有生命感知的物質是不存在的,物質隻能存在于感知中,感知以外無物質,就是這個道理。
存在整體存在和分離存在是指事物間的關系不同,我們在為它們命名和區别它們的時候往往就把它們割裂開來,我們要再将它們聯系到一起就困難了,比如:意識與物質、黑與白、美與醜……等等所有的二元對立都有一條鮮明的分割界限,唯物觀是劃清這種界限,唯心觀是改變這種界限的關系,辯證法是調節這種關系,隻有感知論讓事物回歸整體性,取消事物的分割界線,所有事物在感知存在中沒有對立,比如:意識與物質不是誰決定誰和誰在先誰在後的關系,它們在感知運動中同時存在,不可分割。黑與白、美與醜……等二元對立現象是感知信息的整理結果,它們并不存在對立關系,我們盡可以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來認識它們和把握它們,但不能将用這些方法處理後的事實結果來作為它們的存在本質,也不可以忽略它們本質一體的存在關系,承認它們整體存在就結束了它們之間的矛盾沖突,更利于我們全面地,有效的把握事物。

存在的整體性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存在在感知中呈全面性和綜合性,如果我們以生命利益為由來選擇事物,就将丢棄事物的整體性。我們主動獲得了事物的某一方面,但事物的另外諸多方面依然存在,并對我們構成被動性的事實影響。人不可能離開整體的存在,也不可能隻選擇某些存在面,我們所承受的自然的報複性影響就是例證。當我們意識到事物在感知中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時,我們就改變了與存在的利用關系,我們作為存在者存在,存在的整體關系構成了我們的存在,我們就是存在本身,存在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就是我們自身的表達,我們再不會讓自身處于不平衡的無序狀态,這就是人必須回歸整體存在的意義所在。
在感知生活中,事物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是最直接的事實,你不可能隻感知到視覺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你不可能隻得到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顧另外的方面,比如你不能隻顧好吃而傷害身體,不能隻顧自己所得而傷害他人的存在。

在感知生活中,人接受的是事物的整體存在信息,并從這些信息中确定并作出良好的互動行為,從中獲得感知的愉悅。而存在的整體性也證明了感知理念的正确性,人類的感知生活就建立在存在整體性基礎上,感知生活的宗旨和存在的整體性完全吻合,存在的整體性就是人們感知愉悅的可靠保證。(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