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擊鼓其镗(tāng),踴躍用兵。土國城漕(cáo),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yuán)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shu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jiē)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簡析】
這是一篇典型的戰争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争的抵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争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怨”是《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争的降臨,怨征役無歸期,怨戰争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丢失。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争的殘酷的不斷颠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争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