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語言學專題研究

語言學專題研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12:52:43

語言學專題研究?李宇明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編者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語言學專題研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語言學專題研究(開拓語言規劃新職能)1

語言學專題研究

李宇明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編者按

自2001年第一屆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領導小組成立以來,我國的語言文字科研逐步建成對現實語言生活多視角、大規模、成系統、持續性的觀察、研究和發布體系與機制,為國家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年來的語言文字科研工作,是有厚度的,它植根漢語母語教育、外語教育、國際中文教育,推動語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是有溫度的,它重視社會弱勢群體,體現人文關懷,為視聽障礙人士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提供便利;是有廣度的,它覆蓋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方方面面,助力城市、國家文明形象的塑造,促進各行各業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近20年來,中國學者在國家語委多個“五年”科研規劃指引下,圍繞語言生活開辟了諸多新的學術領域,提出了“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等一系列新的學術理念,開展了語言扶貧、語言保護、應急語言服務等重大實踐活動,有力支撐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學習和使用”作出了貢獻。

北京語言大學師生在四川調研道孚語。資料照片

第一,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本世紀初,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建立,用動态流通語料庫的理念和方法,持續監測語言生活狀況,并不斷向社會發布監測數據,發布流行語、新詞語和網絡用語狀況,組織的“漢語盤點”活動形成每年一度的“文化風景線”,還跟蹤研究語言生活熱點,預防或減緩語言沖突。持續編寫《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等系列“皮書”,并有英語、韓語、日語、俄語等翻譯本。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國家,語言生活十分複雜,要實現通過語言生活和諧促進社會生活和諧,就必須全面、深入了解語言生活,科學研究語言生活中的問題,妥善處理普通話與漢語方言和海外華語、國家通用語言與民族語言、本土語言與外語等各種語言的關系,構建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主導的多語共存共用的和諧語言生活。

第二,提升語言能力。提升個人語言能力,就是培養“多言多語”人。在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要學好方言和民族語言,深紮文化之根,努力掌握一兩門外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力量。國家語言能力是國家處理海内外事務所需要的語言能力。中國應具有20/200的語種能力,即能夠熟練掌握世界上最為重要的20來種語言,獲取人類新知,更好參與全球治理;能夠掌握200來種世界各地區較為重要的語言,亦即使用人口400萬以上的語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一帶一路”鋪設語言之路,加強與世界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國家語言能力主要表現在行政、外事、軍事安全、新聞輿論、科技教育、經濟貿易等六大領域。目前,軍事安全、經濟貿易等領域所需的語言能力,早已延伸至中國外語教育的薄弱區甚至空白區,亟須補上。2014年的《蘇州共識》,反映了中國關于語言能力的研究成果,是為國際貢獻中國語言智慧之一例。國家語言能力發展研究中心近來研制的《國家語言能力指數報告》表明,我國的國家語言能力位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保護和開發語言資源。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前後開始關注語言資源問題,論證語言具有資源性質,探讨語言資源的内涵與外延,而今開始從功能視角研究語言資源,根據功能來評定語言資源的收集、整理、貯存、保護及開發等。2008年國家語委正式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研制《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調查手冊》,利用當代語言學理念及語言技術對全國的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調查保護。在此基礎上,2015年啟動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已完成超過1700個漢語方言點、少數民族語言點及語言文化點的調查工作,出版了《中國語言文化典藏》20卷和《中國瀕危語言志》30卷,并正在啟動工程二期建設。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保護和促進世界語言多樣性嶽麓宣言》,亦是中國語言智慧作出的國際貢獻之一例。2019年,《萬國語言志》編寫工程啟動,用中國語保理念與規範建立世界語言資源庫。早前談及的語言保護,要保護的其實是人類的舊日世界圖景,而面向語言信息化的語言資源,其功能是幫助計算機進行信息加工,獲取語言智能,要創造的是人類新世界。語言資源也是語言教育的基礎,特别是外語教育、國際中文教育和線上語言教育,更需要語言資源的支撐。語言資源如同水資源、森林資源、旅遊資源等一樣是國家的重要資源,需要保護,需要開發利用。

10月13日至14日,桂黔烏英苗寨“雙語雙向”普通話培訓班的婦女們來到廣西柳州開展學習實踐交流活動。新華社發

第四,開展語言服務。在2005年“世博會語言環境建設國際論壇”上,中國學者提出語言服務的概念;“2010中國國際語言服務行業大會暨大型國際活動語言服務研讨會”後,語言服務概念得到廣泛傳播。狹義的語言服務指語言翻譯業,廣義的語言服務是利用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知識、語言技巧、語言藝術、語言技術、語言标準、語言數據、語言産品等來滿足語言生活的各種需要。增強語言服務意識,提升語言服務能力,準确了解社會語言需求,及時滿足語言需求,引導提升語言需求,由此而豐富語言生活,推進社會進步。社會突發公共事件的救援需要應急語言服務。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之時,中國語言學界成立“戰疫語言服務團”,研制“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等産品,并向有關方面提供智庫服務,有力支持國家疫情防控。應急語言服務有語言信息傳遞、語言撫慰、應急語情監測三大功能,須從法制、體制、機制和學理上解決應急語言服務問題,開展語言應急教育和科學研究,籌建國家語言服務團,做到“平時備急,急時不急”。

第五,探究語言的經濟屬性。語言經濟學是個新興學科,主要研究語言的經濟屬性和經濟功能。語言是人力資本,是經濟活動各環節都不可缺少的因素,語言創造的經濟價值約為國民生産總值的10%,語言産業、語言産品、語言技術是語言經濟的支柱。在服務産業、數字産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語言的經濟功能更加突顯。語言扶貧就是語言經濟學規律的社會應用。國家語委通過語言扶貧研究與實踐,提升了貧困人口的勞動能力和獲取科技、商貿信息的能力,有效切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形成了中國語言扶貧的特色與經驗。這些經驗正轉用在當前的鄉村振興中。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将數據列入生産要素。80%的數據是語言數據,因此,應重視發展語言數據産業,建立語言數據市場,促進語言數據的标準化、潔淨化、數字化、智能化。

第六,樹立大華語理念。海外華語傳承是漢語母語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海外華語狀況,支持華語文的傳承與應用,學界建設了“海外華語資源庫”,編纂了《全球華語詞典》《全球華語大詞典》,開展了“全球華語語法研究”。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了“大華語”的理念。大華語是全世界華人的共同語,是在清末以來華文教育、國語運動及近幾十年來普通話影響下逐漸形成的。當前,世界各地的華語變體相互接觸、相互吸收語言成分,并在普通話影響下逐步接近。從全球中文生活視角看,大華語促進華人經濟圈發展,支持國際中文教育和國際中文生活,推進中文成為重要的國際公共文化産品。

第七,合理規劃各層級語言生活。語言生活有超宏觀、宏觀、中觀和微觀四個層級。超宏觀是國際語言生活;國際語言生活治理,就是要了解國際社會(包括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的語言生活狀況,維護語言平等理念,解決語言瀕危、語言沖突等問題,建立國際語言生活的秩序和倫理。宏觀語言生活屬國家層面,要通過科學的國家語言規劃來治理,兼顧國家通用語言和其他語言的功能,内地與特區兩種語言國情、國内外兩個語言大局、現實與網絡兩個空間的語言生活。中觀語言生活可以再分為領域和地域;領域語言規劃需要各行業部門的參與,需要領域語言學的支撐;地域語言規劃有縣域和省域,還要特别考慮自貿區、自貿港和京津冀、粵港澳、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等新經濟區域,需要區域語言學的支撐。微觀是家庭、學校、醫院、企業、廠礦、單位等社會末端的語言生活,直接關系到民生和基層建設。四個層級的語言規劃要統籌兼顧,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規劃路向,形成科學的語言治理環路。

2020年10月13日,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召開。2021年11月9日,國家語委“十四五”科研工作會議召開。站在新的曆史方位,總結語言生活研究的曆史,回顧20年風雨曆程,為語言文字事業開新局謀新篇。今後中國的語言生活研究,應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數字化時代三個主題展開,在以往“工具職能”語言規劃的基礎上,向“文化職能”“經濟職能”“安全職能”“數字職能”等方向開拓,滿足各層級、各領域、各區域的語言生活需求,為中國發展為一個現代化強國作出語言貢獻。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14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