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
領導是管理的一部分,領導作為制度的監督者、推進者,自然是管理>領導;
觀點二:
“因人而事”、“事在人為”,關鍵在于人。既然以人為主,主張因道結合,以理應變,況且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過于生硬,缺乏靈活性,所以領導>管理;
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前者認為制度是管理的根本,後者認為人是管理核心。
現實的情況,很難辨别
從過往的經驗看,當我們遇到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時,心裡總希望領導不要這麼強勢,讓自己做事中戰戰兢兢,生怕一個做不好就被痛批。
可當遇到一個弱者做領導的時候,心裡又期待一個強有力,有擔當的領導出現。可見職場一方面不歡迎英雄式的強人,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帶領大家創造輝煌。
領導的能力良莠不齊,大多數職場人的沒得選,但是不是管理>領導呢?
想必許多職場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本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由于制度的規定,流程繁瑣,導緻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制度初衷是好的,可是實際情況很多時候行為受到限制,導緻内耗加劇,缺乏靈活性。制度永遠是滞後的,隻有發現了問題,才會不斷修訂,往往會錯過稍縱即逝的機會。
以“管理”為主的弊端
以管理為主,要求大家都要遵循制度,因為制度是可以規範化、标準化,不随着人員變更而變更,使大家做事有規矩。
可也正因為這樣的規矩,限制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現實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做 一件事是能夠創造價值,但因為流程的繁瑣,最終還不知道的是否能通過,考慮再三之後打了退堂鼓。
畢竟人性中“趨易避難”是常态,既不用動腦筋,也不需要擔責任,隻要把交代的事情按照規範做好就萬事大吉,何必給自找麻煩呢?于是很多新奇有創新的想法被扼殺在搖籃中。
更何況,制度的制定相對滞後,而且會越來越多,甚至是出現相互沖突的情況。
因為出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為了防止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于是不斷制度在不斷地增加,最終導緻完成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感覺就像“過五關斬六将”一樣。
以“領導”為主的弊端
職位越高,彈性越大,甚至領導可以改變制度。經常能聽到“特事特辦”“特殊情況,下不為例”……類似的說法。
就像考勤制度一樣,誰來規範領導,誰又來監督呢?監督是否有效呢?會讓人産生一種“有制度與沒制度一樣”的錯覺,于是大家就會選擇性遵守。
權力使人腐化很容易讓人産生專橫、獨裁,甚至公私不分,因私損公的現象出現。如果遇到一個強有力的領導還好,如果遇到一個差勁的領導那簡直就是員工的災難。
不過,遇到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後遺症也會産生,會出現交接棒不順的情況,會在一段時間内使組織内部産生各種不安定現象。
最明顯的就是新老交替時,人心浮動,在這段磨合期内讓部分骨幹無心做事,靜觀事态的發展,好采取下一步的應對。
“領導”與“管理”的關系
領導是管理的執行者,優秀的領導使用得當,可以讓管理的功能發揮出來,同時還能減少因為制度的缺失而導緻的錯失良機。
領導不得要領,制度的優點發揮不出來,反而相互掣肘,出現内耗的現象,也會增加制度不良的後果。
“事在人為”管理固然重要,但畢竟使用的是人。“管理制度”就像是工具,而具體落實“管理制度”的人如何應用,十分關鍵。
就像一輛跑車,在普通人手中,就是一個代步工具;賽車手就能把車的性能發揮到極緻。可人們往往更關注車的性能,卻忽略了自身的駕駛水平。
一輛性能好的車,在任何人手中都可以成為代步工具,但賽車手畢竟是少數,能發揮出跑車性能的人也是少數。
所以說,管理重要,但卻不能忽略領導的作用。
寫在最後
管理是藝術,能學到的是方法,學不到的是藝術。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領導力的重要程度。相同的管理方法,在不同人手中起到的作用截然不同。并非管理有缺失,而是使用人在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