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注釋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注釋整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9:22:32

一、作者名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注釋整理(子路曾皙冉有)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魯定公時,曾任魯國大司寇,任職期間百姓安居樂業,整個社會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和諧狀态。後來私人辦學,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還在晚年整理“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代以後,孔子學說成為二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他又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以至于今。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铎”,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背景鍊接

本文是《論語》中篇幅較長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與孔子的年齡分别是51、39、31、18、60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着孔子坐。

是孔子引導他的學生暢談人生理想的一個片段。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三、文化常識

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幹章,不相連屬;言簡義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後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2.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後期,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宗廟是我國的宗廟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産物。人們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是儒教徒活動的場所。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

4.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

四、文脈梳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注釋整理(子路曾皙冉有)2

答案 ①啟發誘導 ②願為小相

五、文言現象

一、通假字

1.鼓瑟希 (同“稀”,稀疏)

2.莫春者(同“暮”,晚)

二、一詞多義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詞,計量面積用語)

(2)且知方也(名詞,合乎禮儀的行事準則)

2.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2)子路率爾而對曰(助詞,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3.如

(1)如或知爾(連詞,假如)

(2)如五六十(連詞,或者)

(3)如其禮樂(介詞,至于)

4.為

(1)由也為之(動詞,管理,治理)

(2)願為小相焉(動詞,做)

(3)赤也為之小(介詞,給)

5.言

(1)亦各言其志也(動詞,說、談)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名詞,話)

6.與

(1)吾與點也(動詞,贊成)

(2)唯求則非邦也與(助詞,表疑問語氣)

7.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

(2)毋吾以也(動詞,認為)

(3)則何以哉(動詞,做)

(4)加之以師旅(介詞,用)

(5)以俟君子(連詞,表目的關系)

8.而

(1)子路率爾而對曰(連詞,表修飾關系)

(2)舍瑟而作(連詞,表順接關系)

(3)非諸侯而何(連詞,表并列關系)

(4)風乎舞雩,詠而歸(連詞,表修飾關系)

三、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

(1)端章甫(名詞作動詞,穿禮服;戴禮帽)

(2)風乎舞雩(名詞作動詞,吹風)

(3)三子者出,曾晳後(名詞作動詞,走在後面)

2.形容詞活用

(1)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形容詞作名詞,小事、大事)

(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形容詞作名詞,勇氣)

(3)可使足民(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富足)

3.動詞活用

異乎三子者之撰(動詞作名詞,才能,指為政才能)

四、古今異義

1.如會同,端章甫

古義:會:諸侯朝見天子;同: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今義:跟有關方面會合起來(辦事)

2.加之以師旅

古義:泛指侵略的軍隊

今義:軍隊編制單位之一

五、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長乎爾。(狀語後置句)

譯文:因為我的年紀比你們大一點。

2.毋吾以也。(賓語前置句)

譯文:不要因此就不說了。

3.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句)

譯文:不了解我呀!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賓語前置句)

譯文: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

5.攝乎大國之間。(狀語後置句)

譯文:夾在(幾個)大國的中間。

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狀語後置句)

譯文:有(别國)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國内)又有饑馑。

7.異乎三子者之撰。(狀語後置句)

譯文: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呀。

8.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狀語後置句)

譯文:到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走回來。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賓語前置句)

譯文: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10.為國以禮。(狀語後置句)

譯文:治國要用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