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詩意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詩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9:01:30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今天,我們迎來了節氣春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晝夜時間相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有雲:“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我國古代将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玄鳥,燕也。春來秋去的燕子可謂春天的最佳使者。二候雷乃發聲:天氣轉暖,空氣潮濕,春雷也發出隆隆聲響。三候始電:這一時節,閃電往往伴着雷聲登場。楊柳吐綠,莺飛草長,春分時節可謂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一段日子。

吹面不寒 春風一到便繁華

老舍曾寫道,“所謂春風,似乎應當溫柔,輕吻着柳枝,微微吹皺了水面,偷偷地傳送花香。”和暢溫潤的春風,總是會讓人心情愉悅”。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詠春天的詩詞往往少不了春風吹過的痕迹。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用拟人手法刻畫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楊萬裡的“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隻淺黃”、高鼎的“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也都寫出了柳樹在春風吹拂下的婀娜風姿。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詩意(等閑識得東風面)1

《春山暖翠圖》清 恽壽平

和煦的春風帶來了勃勃生機,百花也在此時次第盛放,正如白居易所言,“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荠花榆莢深村裡,亦道春風為我來。”杜甫亦有詩雲,“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首句用“麗”字點染“江山”,描繪出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寥寥數語寫盡骀蕩春光。

溫柔的春風,也輕撓着客居在外的遊子的心。“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不知誰人吹奏的笛聲随着春風傳到各處,也傳到了李白的耳朵裡,與吹奏的那首《折楊柳》一樣抹不去化不開的,還有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勝日尋芳 行穿溪樹踏春陽

春分時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一片生機盎然,正是春遊的好時候。朱熹就曾寫下過“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的名句。詩人從廣大的空間落筆,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寫過許多有關湖光山色的詩作,這首《錢塘湖春行》便是吟詠西湖的名篇。“早”“新”“争”“啄”表現莺燕,“亂”“淺”“漸欲”狀寫花草,準确而生動地把邊行邊賞的春日氣象描繪出來。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詩意(等閑識得東風面)2

《平林散牧圖》清 王翚

春分時節氣候濕潤,春遊時難免遇上濛濛煙雨,但這絲毫不影響詩人遊玩的興緻。“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蘇轼登高望遠,此時煙雨籠罩千家萬戶,滿城風光盡收眼底;歐陽修的“林外鳴鸠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展示了農家春景;徐俯的“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則以清新的筆意寫出江南水鄉特有的風光,小舟撐出柳陰,滿湖春色也呼之欲出。

“豎蛋”迎春 春分習俗樂趣多

春分并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慶祝儀式,但各式豐富多彩的趣味民俗活動流傳甚廣,豎蛋(也稱立蛋)便是其中之一。正所謂“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天,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動作和緩地把它在桌面上豎起來,當掌握了一定技巧後,成功概率頗高。

在嶺南地區,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春菜,指的是一種野苋菜,又被稱為春碧蒿、馬齒苋。春分當日,人們到田野中采摘春菜,回家煮湯,名曰春湯。民諺有雲,“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還有的地區在春分這天吃太陽糕。太陽糕是祭祀太陽神所用的主要供品,以糯米制皮,内包棗泥餡,餡中加入白瓜仁及秘制桂花,上面還印着紅色的“太陽”,寓意太陽高照、五谷豐登。

春分還是放風筝的好時節。古人相信放風筝可以放掉“晦氣”,人們在風筝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将風筝放到高處,然後剪斷繩索,“晦氣”就被帶走了。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放風筝時,有人勸她,身子病了,就該放風筝,把病根子“放掉”。可見,放風筝在古代被賦予了消災解難的含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